少年派 与眼镜的搏斗史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近视如此普遍,大家也不太当回事,不过近视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大麻烦。
  很小的时候我就看不清黑板了。小学三年级我被抽调出来考试,坐在教室后排,题目就写在黑板上,我鼓起勇气要求坐到第一排。等到我妈发现问题并带我去检查的时候,我的近视已经到了500度,视力只有0.1。
  当时县城里的孩子还不知道近视为何物,我就戴上了瓶底一样的眼镜,眼镜框的样式也没得挑,是黑色的四方形。我的眼睛本来挺好看,又大又黑,人人都夸,但现在被挡在厚厚的镜片后面,看不到了。
  對于近视这件事,我自己是懵懂的,不能接受的是我妈,她的反应比我激烈多了。她开始反思原因,首先是我爱看电视。她像祥林嫂那样一遍遍地给别人描述我看《霍元甲》时如何入迷:坐在小板凳上,一会儿往前挪一点,一会儿再往前挪一点。从那以后,她再也不肯让我看电视了。
  然后是小人书。我有一个视若珍宝的绿漆木头箱子,里面全是我妈买给我的小人书,有成套的四大名著,有《隋唐演义》《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流行的励志故事。我妈认为我的近视和整天趴着看小人书有关,她愤愤地说过好几次要把它们烧了。从那以后,我就再看不到我的绿箱子了。
  我妈一度因为我近视这件事变得很神经质,医生说近视要多看绿色,于是她给我买了一盆绿色的盆景放在书桌上。医生说红色对眼睛不好,所以我不能穿红衣服、不能包带红颜色的书皮。我妈还学习了一套据说能够治疗近视的按摩操,每天给我做两遍。她的手劲特别大,我被揉搓得直掉眼泪,她一边做一边训我。她把做操看得非常神圣,一天都不肯耽误,连出差都要带着我。
  五年级时,我的近视到了700度,我妈决定让我休学一年。那一年是很特别的记忆,一个集体中的小孩忽然被“摘”了出来,被迫独自面对时间。很多抽象的概念我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感受到的,比如“孤独”“恐惧”等。
  我妈还带我到北京看医生,我又累又怕,坐在视力表前的凳子上崩溃地大哭,因为我连最大的那个字母也看不清了,近视度数升到了900度。我去挑眼镜框,高兴地发现北京医院里的眼镜框竟然是五颜六色的,于是我有了一副红色镜框的眼镜。
  从北京回来,我觉得妈妈从心里放弃了拯救我的视力。我重新上了学,看书时间长了她也不再训斥我,有时候偷偷跑去朋友家看电视剧,她也像不知道一样。可是随着我渐渐长大,我越来越爱美,我也继承和发扬了我妈的神经质,把近视继续搞成一件很严肃的事。
  我不怎么敢和异性说话,即使说话也不看对方的眼睛。《围城》里有这样一句话:男人不和戴眼镜的女人调情。我想我一定不可能找到爱人,会孤独终老。有一天,我在大学宿舍上铺看书,忽然瞥到了放在下面桌子上的高度数眼镜。我被它一圈圈的瓶底螺纹吓了一跳,那真是最丑陋、最可怕的东西,我生命里的一切痛苦都可以归咎于它。
  作为一个特别强调秩序感的人,有一个具体的痛苦根源会使生活井井有条。然而好景不长,这个根源很快就被挖掉了。大四的时候,世界上忽然出现了一种小时候想也想不到的近视手术,虽说当时技术还不成熟,但我还是坚持去做了。手术很成功,我马上摘掉了眼镜。
  隔了几年往回看,很奇怪近视这么一件平常的事,竟然给我带来了那么大的痛苦,也很奇怪那么大的痛苦说不见就不见了。什么是病呢?病未必局限于人吃五谷杂粮一定要生的那些病,病是把指甲盖一般大的痛苦变成弥漫在整个宇宙的痛苦的能力,是失去了一个痛苦,还可以再滋生无数痛苦来补充的能力。病还是一种心理,得到某物的时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失去的时候却觉得匪夷所思、天道无常。有这种能力和心理的人,如果不愿意改变,那人生就永远处在一种以虐为乐的病中。
其他文献
靠着文化课上大学有点悬,所以才去学艺术?这样过时的老觀念该改改了!最近在多个地区的美术省统考的现场,出现了很多学霸的身影。他们有着傲人的文化课成绩,裸分也能冲击“双一流”高校,然而还是选择了“艺术路线”,依照自己的兴趣在艺术的考场上奋力一搏。就像一位学霸的家长说的: “可别小瞧美院,要考清华美院,文化分数就和美术专业分数同样重要。”  能冲“双一流”的“种子选手”居然来考美术  在南京师范大学的考
期刊
相比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而言,社交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新兴事物,促使人们能够跨越地域进行交流,使很多兴趣相投的人能够随心所欲地交谈,而不至于像以往一样封闭在一个框架里。但很难说这样对原本稳固的社交环境(未出现互联网的时代)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英国迷你剧集《黑镜》就以大胆的剧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探讨了深刻的主题:未来社会,高科技对人性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的意识副本  这里所说的副本不是一般的数
期刊
我18岁之前的生活乏善可陈,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和同学打过架,没有差点被学校开除,也没有背着老师抽烟喝酒,我算是特别主流的好学生:进了全市最好的初中,然后早早就被保送到最好的高中里最好的班,在英语演讲比赛和化学竞赛中都拿过奖,时不时还能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一篇“豆腐块”文章。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练习册,眼睛的近视度数与日俱增,书包里揉成一团的演算纸越来越多,抽屉里有好几袋开着口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追求不懈、不断超越、不断否定与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不论题型与要求如何变化,切实提高自我的写作素质才是考场作文制胜的关键。而写作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具备一定的写作实践,还需要平时文化的积累与生活的积淀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无论考场上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都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一、以课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
期刊
心理问答  乐颖姐姐:   室友经常让我帮她从学校食堂带早点,但她不仅不感激我,有时候我太着急豆浆忘了加糖或者有点洒出来,还要被她抱怨半天;一起逛街看中同一件衣服,选择让给她,她不但不领情,还跟别人说是我穿着没她好看才不买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感觉她不太值得我对她这么好,我却总是上赶着给自己添堵,真是超级不舒服。   柠檬君  柠檬君:   听起来你是一个习惯付出多一些,并且也希望得到同等
期刊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所以,每期的卷首语都需要赶。纵然脑海里有着天马行空百转千回的想法,我也总要坚持到拖无可拖的时候提笔。  这一度让我非常焦虑。  因为所有的思考,最终总是汇成一个疑问,我到底为什么要写?  每一次,我都要逼迫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起两年前的春天,我和同事一起坐着聊天,她问我,你会不会一直觉得很焦虑,这世界发生什么你却不知道。我那时候深以为然,但我现在更焦虑的是,这世界发生了什么,在
期刊
我和手风琴相遇,纯粹是出于偶然。  那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有一天父亲去接我,顺带看了看小朋友们的集体活动。他发现我总是慢半拍,老师命令一下,其他小朋友都站起来了,我还坐着,等我站起来,其他人又领了新命令坐下去了。回来父母商量说,这孩子可能反应有点慢,得找机会多练一练,让他机灵一点。  学什么呢?当时兴起上学习班的风潮,有人学武术,有人学下棋,有人学舞蹈。当然,学乐器的也有很多。和武术之类的相比,乐
期刊
高一时,我们班有个牛人,文科特别好,每次考试语文接近满分,英语全班第一。因为他姓胡,所以全班同学都喊他“胡哥”。那时胡歌还没有出演《琅琊榜》,女生们不知道胡歌,却对我们班的胡哥津津乐道。据说他有一个当记者的老爸,一个在初中教英语的老妈。高一文理分科时,我们一致认为胡哥会选文科。然而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胡哥居然选择了理科。  高二刚开学,胡哥的老爸到学校来找老师,一帮人不停地给胡哥做思想工作。最终
期刊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地名文化博大精深。可你知道吗?许多中国城市的名称,在国外竟然有“世界上另一个我”,让人傻傻分不清。究竟是千里之外偶然撞车,还是打定心思刻意山寨?让我们来探个究竟。  尴尬撞车:这雷同纯属巧合  中国城市VS美国公园:   一看到“黄石”二字,你们可能会直接想到湖北黄石,《湖北通志》记载其因“石色皆黄”而得名。想必大家也听说过美国有个黄石公园,它位于黄石河的源头,这条河因为流过黄
期刊
电影《洛奇》,将我的高三岁月划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部分。  高三那年,父亲向我推荐了《洛奇》,我至今记得他向我推荐这部电影时所说的话:  “你应该看看这部电影,主角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我虽然记得这句话,但我当时其实并没有用心听。我随口敷衍了父亲几句,因为当时的我正处在高三焦虑和怠惰的顶峰时期。每天放学回家后,不吃饭、不洗澡、不做功课,戴着耳塞、听着摇滚、跟着旋律在房间里大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