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机地基基础选型比较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风力发电厂风机基础设计进行了分析,从上部荷载取值、基础尺寸、桩基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供了风机基础桩基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地基基础 风机基础 无张力灌注桩 复合地基
  1 项目概况
  某风电厂风场一期(49.5MW)工程位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约25km处,海拔1650m~1860m,占地约35km2,为黄土高原北部的黄土低岗斜坡,场地开阔。
  2 岩土工程条件概况
  2.1 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作用
  该风电场场址区域地貌主要以特有的黄土塬、梁、峁地形为特征。场址区地势较平缓,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埋深较深,滑坡、泥石流不发育。但黄土塬和梁的边缘多有陡坎,坡面直立,高度可达20m,随着雨水冲刷,可形成坍塌等破坏,在风机布置时建议与黄土塬或梁的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边坡失稳或者累进性坍塌破坏影响基础稳定。
  2.2 地层岩性分布特征
  根据勘探资料,场址区地层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主要由风积的壤土、黄土状粉土、粉质黏土及黄土层组成。
  ①层,全新统风积(Q4eol)壤土,浅黄色,干燥,结构松散,以风成次生黄土及砂质粉土为主,含植物根系和腐殖质,地表广泛分布,黄土梁、峁、丘顶部厚度较薄,一般几十厘米不等,主要为耕地或荒山的表层土。
  ②层,黄土状土(Q41),浅黄色,稍湿,可塑,土质均匀,以粉粒为主,不具有层理结构,大孔发育,含有植物根系腐败后形成的空洞和虫孔,发育有钙质斑点和结核,以粉土为主。本组地层较为发育,场区均有分布,厚度16.1m~19.6m,平均厚度17.8m。
  ③层,中更新统(Q2eol),粉质黏土,黄褐色,稍湿,可塑,土质均匀,发育有钙质结核,土体新鲜面上可见铁锰质斑点,主要以粉质黏土为主,本组地层连续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9m~6.4m,平均厚度4.2m,层顶埋深为17.3m~19.8m,平均埋深为18.4m。
  ④层,中更新统离石组(Q2l),老黄土,黄色~黄褐色,稍湿,可塑,土质均匀,主要成分为粉土,含少量粉砂。不具有层理结构,土体新鲜面上有铁锰质斑点,有少量气孔发育,主要以粉土为主,该层主要分布在梁、峁的中部,钻孔未揭穿该层。
  2.3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该风电场工程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2.4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场地属自重湿陷性场地,为中等湿陷性,湿陷性深度一般约18m,总湿陷量83.1mm~187mm,平均值131mm,总自重湿陷量76.6mm~159mm,平均值109mm,湿陷等级主要为Ⅱ。本场地主要湿陷性地层为②层,其中③层上部具轻微~中等湿陷性,下部为非湿陷性。
  3 风电机组基础方案选型
  3.1 风机荷载
  3.2 风机基础及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由于风电场所在区域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土的湿陷等级为Ⅱ级,且厚度较厚,采用天然地基将不能满足风机基础对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要求,风电机组基础下地基必须处理或采用桩基础。拟对P&H无张力灌注桩基础方案、混凝土灌注桩基方案、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确定适合本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基础形式。
  (1) P&H无张力灌注桩基础
  P&H无张力灌注桩基础为支持大型风机基础的专利技术。P&H 无张力灌注桩基础不使用基础环进行基础和风机塔筒连接,而是通过塔筒下法兰的螺栓孔使用高强螺杆将基础同塔筒连接。连接用高强螺杆数量为110根(暂定,根据塔筒底法兰孔数决定)。电缆线可以从承台底部穿越,穿越高强螺杆之间的空隙,在基础深1.5m处。风机厂家的下法兰不需要做任何的更改。基础主要由混凝土、预应力高强螺杆和两个CMP(波纹筒)筒构成。根据可研阶段的地勘报告和风机荷载数据,确定设计参数。P&H风机基础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基坑开挖上口直径9.5m,下口6m,基坑深10.5m。基础承台直径为5.1m,承台高度为0.5m,高强螺杆竖向放置于两个CMP筒之间,两筒之间0.8m,之间浇筑C40混凝土,CMP外筒直径为4.8m长10.5m。内筒直径为3.2m长10.5m。CMP内外筒均为壁厚3mm,波深5cm,波距15cm。CMP外筒和基坑之间浇筑C15混凝土。CMP内筒底部浇筑1mC40混凝土,回填土至上筒口。M42高强螺杆长度为11m。每个机位用110根(暂定)。
  由于风电场所在区域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土的湿陷等级为Ⅱ级,且厚度较厚,P&H无张力灌注桩基在如何抵消湿陷性黄土负摩阻力、是否对风机基础有变形影响等问题上应当进一步研究。
  (2)桩基
  本方案风机基础采用干作业法扩底灌注桩(端承摩擦桩)
  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计算方法及内容: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5.7.2条规定桩端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且应支承在可靠的土层中。
  本方案考虑湿陷性黄土负摩阻力影响,计算取桩顶以下12米桩长范围存在负摩阻力。
  2) 参数及布置
  经计算拟定桩基础的布置为:承台底部为直径16.0m,高1.1m的圆柱;上部为顶面直径6.2m,高1m的圆柱;中间为高0.8m的圆台。承台底部布置混凝土扩底灌注桩20根,桩长20m,桩身直径1.0m,扩底直径2.0m。扩底灌注桩及承台具体布置见图1。
  (3)复合地基
  灰土挤密桩法地基处理方案,目的是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风机基础采用扩展基础,基础体型为圆板形。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方案是通过向桩孔内夯实2:8灰土的方法对灰土桩进行挤密夯扩,从而达到挤密地基土、消除湿陷性、减少沉降的目的。   灰土挤密桩的地基处理深度以湿陷土层15.0m考虑,基础底部采用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挤密桩成孔直径0.4m,成桩直径≥0.55m,有效桩长为14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1m,桩身平均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挤密后桩间土的挤密系数不小于0.88,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处理深度将根据场地的土质情况、工程要求和成孔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定,处理范围为超出基础底面外缘宽度宜大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0m,故处理范围应为直径35.0m的圆,预计布桩929根,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达到220kPa,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0.5m厚的灰土垫层,一方面扣除桩顶松动层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应力扩散,调整桩土的应力比,并对减小桩身应力集中有良好作用。扩展基础的体型为:承台底部为直径21m,高1.1m的圆柱;上部为顶面直径6m,高1m的圆柱;中间为高0.9m的圆台。
  (4)防湿陷措施
  以上各种处理方案在风机安装完毕后,在地面基坑范围内做散水,做法为填土夯实300mm厚灰土垫层,铺防水土工布膜,100m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
  (5)投资及施工技术条件比较
  P&H无张力灌注桩的优点是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但未穿透湿陷性土层,且如何控制地基变形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且预应力螺栓质量控制不易保证,部分工地存在拉断现象,该桩为专利技术,施工单位单一,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较高,桩基检测复杂。
  桩基方案的优点是穿透湿陷性土层,全部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施工、检测周期较短,地基变形的均匀性好,不均匀沉降较小。扩底桩增加一道工序,但采用机械钻孔结合人工扩底很容易解决。造价稍高但施工队伍较多,可选择余地较大,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较容易控制。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本工程场地湿陷性土层较厚,灰土挤密桩较长,造价较高,施工较复杂。
  4 结论
  根据以上比较,扩底混凝土灌注桩方案为首推方案。其次是P&H无张力灌注桩,但应与专利方进行充分沟通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另风力发电机组属高耸建筑物,对基础不均匀沉降要求较严格,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简便,质量易于保证,安全可靠,有利于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是本风场的较为适宜方案,待中标后将结合详勘资料对每个机位的地基处理与桩基方案综合比选,对基础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合适的地基方案。
  参考文献
  [1] 《风电场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减少在混凝土施工中因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预留变形缝等产生问题,要运用到后浇带施工技术。本文介绍了施工后浇带的定义、分类及施工要点,探讨了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  关键字: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差异或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后浇带施工已成为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
期刊
摘要:通过对榆林市高新区风积砂在4种不同工况下的静载荷实验研究,分析了其沉降量及承载力随含水量变化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坠法处理砂土地基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静载荷试验;风积砂;含水量;沉降量;承载力  1.引言  随着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榆林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公路、铁路、输油管网、输气管网以及一大批新兴能源化工企业陆续落户在这片广漠的大沙漠上。因此,对沙漠性质的
期刊
摘要:本文对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若干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主体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随着抗震要求的提高和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传统的砖混结构已逐渐被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主体结构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对现场质量检查时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得多,一些混凝土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是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就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一、地下工程渗漏的修补方法  防水混凝土工程,如果施工质量不好,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慢性渗漏,或潮湿而不见水流,或有明显裂缝,水沿着裂缝慢慢流出,影响正常使用。堵漏前的准备工作。在堵漏前,先用回弹仪检查漏水处周围混凝土的密实情况,检查半径不应小于50cm,在回弹值小的混凝土表面涂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可塑性。能与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在现在的高层建筑中应用普遍。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掌握混凝土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缺陷的原因、预防措施及修补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损伤进行正确的分析,及时确定维修方案,进行施工,减轻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的程度,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房屋;混凝土;施工裂缝  我国在深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相应的,对房屋建筑
期刊
摘要: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是用高强度钢材和较高强度的混凝土经先进的生产工艺制作的,用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设计的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据笔者的实践与了解,本文主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前 言  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初试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之后预应力混凝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随着,预应力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人们对居住房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凝土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较好,是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因此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屋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施工中,受到天气气候、施工条件、施工人员素质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会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避免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目前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及相关施工技术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讨论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是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出现的重要手段。只有将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期刊
摘要: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基础工程施工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效益。为此,本文结合工程是了,通过介绍工程基础施工选择方案,着重围绕井点降水、基坑土钉墙支护和土方开挖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复杂地质;基础施工;井点降水;钉墙支护  复杂地质环境的土质一般具有抗剪强度低、承载力不足、灵敏度高、透水性差和土层构造复杂等特点,不仅对工程预应力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