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的校园文化中,亚裔学生一直是谜般的存在:他们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下遇到也都是笑而不语,考试却总能拿到A的成绩。分数上比不过,老美们开始自嘲,说亚洲打头第一个字母就是A,学习上有所独到之处很正常,全然不顾美国的开头也是同一个字母。然而这条典型的美式幽默在荒诞中却又似乎有着那么一些道理。亚裔学生与老美在外观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归根结底在于他们体内的基因有着各种微小而奇妙的变化。那么,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基因让亚洲人变得特别聪明呢?
或许是为了给美国学生大学时代的糟糕成绩找借口,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文·比弗教授在2012年动手开始寻找那些可能造成学习能力差异的基因。在分析了一千多人的基因序列与认知能力的信息之后,他发现有三个基因可能与之相关,具体的解读发现这些基因的产物能够感受或运输多巴胺,一种能够在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小分子,也有研究认为它有助于控制行为和智力。这三个基因在所有人的体内都能找到,不过在那些聪明人的身上,这三个基因有着些许的不同,可说是“升级版本”。正是这些不同给这些基因带来了质的飞跃。
然而这项研究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些基因并不是影响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比如那些出身贫寒,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个体即便带有“升级版本”的这三个基因,他们的智商也依旧会较低。究竟是基因还是环境?为了得到更可靠的信息,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数百所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在今年5月底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创建了十倍于先前的任何数据库的信息,收集了超过10万名个体的基因组序列,寻找出每一个人基因中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学习记录量化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最终试图将基因差异与学习能力这两者挂上钩,看看究竟有没有会影响学习能力的基因。
研究结果显示这10万余人的基因组中有200多万处微小的差异,其中的一些差异更是集中在基因组上的一定区域之内。有趣的是,这些区域内的一些基因被认为与认知能力或者中枢神经发育有关。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差异放在学习能力上只够解释2%的不同。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学习能力的绝大部分与这些基因组的差异无关,更别说有特定的基因会影响学习能力了。
找不到聪明基因就意味着,即便有朝一日我们掌握了操纵自己基因的技术,我们也无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无疑是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不过我们倒也不急下这个悲观的结论。那些野心勃勃的科学家们正在打算用更大的数据库做更精细的分析。所以在未来,基因对于学习能力影响的比重预计也会有所上升。另外在我看来,找不到聪明基因甚至是一件好事。既然后天的环境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就老老实实地以勤补拙吧。比起要花费的力气,我还是更担心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一点。
或许是为了给美国学生大学时代的糟糕成绩找借口,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文·比弗教授在2012年动手开始寻找那些可能造成学习能力差异的基因。在分析了一千多人的基因序列与认知能力的信息之后,他发现有三个基因可能与之相关,具体的解读发现这些基因的产物能够感受或运输多巴胺,一种能够在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小分子,也有研究认为它有助于控制行为和智力。这三个基因在所有人的体内都能找到,不过在那些聪明人的身上,这三个基因有着些许的不同,可说是“升级版本”。正是这些不同给这些基因带来了质的飞跃。
然而这项研究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这些基因并不是影响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比如那些出身贫寒,未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个体即便带有“升级版本”的这三个基因,他们的智商也依旧会较低。究竟是基因还是环境?为了得到更可靠的信息,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数百所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在今年5月底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创建了十倍于先前的任何数据库的信息,收集了超过10万名个体的基因组序列,寻找出每一个人基因中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学习记录量化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最终试图将基因差异与学习能力这两者挂上钩,看看究竟有没有会影响学习能力的基因。
研究结果显示这10万余人的基因组中有200多万处微小的差异,其中的一些差异更是集中在基因组上的一定区域之内。有趣的是,这些区域内的一些基因被认为与认知能力或者中枢神经发育有关。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差异放在学习能力上只够解释2%的不同。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学习能力的绝大部分与这些基因组的差异无关,更别说有特定的基因会影响学习能力了。
找不到聪明基因就意味着,即便有朝一日我们掌握了操纵自己基因的技术,我们也无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无疑是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不过我们倒也不急下这个悲观的结论。那些野心勃勃的科学家们正在打算用更大的数据库做更精细的分析。所以在未来,基因对于学习能力影响的比重预计也会有所上升。另外在我看来,找不到聪明基因甚至是一件好事。既然后天的环境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就老老实实地以勤补拙吧。比起要花费的力气,我还是更担心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