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一、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从而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三更为突出。
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有时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在于父母的关系中,家庭的教育不当,也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好奇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有秘密想与别人倾诉,可碰到父母或老师却缄默不语,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生理的发育,出现了青春萌动性意识,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往往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创建宽松和谐的民主型课堂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民主型管理方式应该是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这是因为民主型管理模式比较容易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易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的积极的心理养分也就大大增多,受到的心理伤害相对减少,因此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
其次,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实践证实,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教师能否使用恰当的策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习“学会尊重别人”一节时,有学生在下边旁若无人的说笑,面对这种情景,我结合课本内容,顺势引导:尊重的获得,不仅靠法律维护,更要靠我们大家的自觉努力。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更要尊重你自己。你都不尊重你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作为一个学生,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妨碍他人学习。同学们,你们认为对吗?大家都说“对”,而且都看着那个违纪的学生。那个学生低下了头,一节课再也没有说笑了。
第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教师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还要以情感沟通为桥梁,用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参与学生讨论,以一颗真诚之心、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之爱,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美好,从而树立起积极平衡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第四,运用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肯定自我的舞台。
对学生多肯定、表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方向,克服自卑,积极进取。还要利用身体语言沟通:如鼓掌、竖起大拇指、关注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拍拍肩头等,使学生感受到肯定、鼓励。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思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三十中学 276000)
一、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从而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初三更为突出。
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有时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攻击行为等心理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在于父母的关系中,家庭的教育不当,也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好奇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有秘密想与别人倾诉,可碰到父母或老师却缄默不语,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生理的发育,出现了青春萌动性意识,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往往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创建宽松和谐的民主型课堂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民主型管理方式应该是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这是因为民主型管理模式比较容易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易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主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的积极的心理养分也就大大增多,受到的心理伤害相对减少,因此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
其次,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实践证实,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教师能否使用恰当的策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习“学会尊重别人”一节时,有学生在下边旁若无人的说笑,面对这种情景,我结合课本内容,顺势引导:尊重的获得,不仅靠法律维护,更要靠我们大家的自觉努力。尊重是相互的,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自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更要尊重你自己。你都不尊重你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作为一个学生,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妨碍他人学习。同学们,你们认为对吗?大家都说“对”,而且都看着那个违纪的学生。那个学生低下了头,一节课再也没有说笑了。
第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教师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还要以情感沟通为桥梁,用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参与学生讨论,以一颗真诚之心、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之爱,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美好,从而树立起积极平衡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应有功能。
第四,运用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肯定自我的舞台。
对学生多肯定、表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方向,克服自卑,积极进取。还要利用身体语言沟通:如鼓掌、竖起大拇指、关注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拍拍肩头等,使学生感受到肯定、鼓励。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思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三十中学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