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历史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历史学专业作为人文社科类基础专业之一,要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加强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深入挖掘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课程思政;历史教学;课程建设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1]因此,高校在开展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涵育家国情怀、文化认同与社会担当,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自发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对于历史学专业而言,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对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均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为教师将课程思政有效的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探索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积极条件。
  一、当前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体系缺乏特色,课程思政体现得不明显
  目前各高校的历史专业教学体系普遍趋同,课程思政建设程度不一,没有形成教学特色。在历史学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大多还局限于课堂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就事论事,基本没有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中体现的课程思政的要求和目标,更没有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根植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也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缺乏实践、思考和探索的环节。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认真领会、切身体会、自觉融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如果不加以更新,按照目前的教学体系也难以实现培养出既具有严谨的史学态度、完备的史学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并以傳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程思政资源未被有效激活
  目前高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比较传统,很多高校还停留在平时课堂教师讲、学生做笔记,考试前教师指出复习重点、学生突击背诵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参与度、缺乏主动性。长期的被动学习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形成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剥夺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机会。学生没有办法真切的、立体的吸收现实的养分,对课程体系中丰富的思政内容更谈不到了解与接受,枯燥的理论讲授与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利于引导学生自发自觉地理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设计非常重要。历史虽然代表着过去,但是也影响着现实与未来。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历史学有着悠久的教学广度与丰富的教学维度,也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但很多教师在历史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取上没有更好地面向未来、面向学生需求,还是按照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如果仅仅以“史”论“史”,不能够结合现实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显然也不利于培养出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二、历史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对于历史学课程思政教学困境的分析,结合如何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探索性建议。
  (一)结合历史专业特色完善教学体系,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中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历史专业优势完善具有历史特色的教学体系。使历史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最优载体。一定要在教学体系设计中立足本地区、依托家乡、紧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目标来加以完善。适当的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通过参观和访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观、科学历史观和正确价值观。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感、学有所用。使学生通过历史专业的学习既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学科精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体系又具备踏踏实实的爱国情怀和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并且能够自发的理解、认同中华文化,以所学的专业优长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活课程思政元素
  陈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历史教学过程当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资源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中华传统文化收到追捧的今天,娱乐市场也涌现出大量历史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详加甄别、仔细筛选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将抽象的历史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于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英雄人物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发的与历史人物产生共情、共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使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创造性思想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3]。教师还应该深入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素材。将历史当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爱国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都生动的介绍给学生。以“写实”的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和感悟历史人物优秀的品质和爱国的情怀。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   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好身边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历史建筑、革命纪念馆等实践基地。使学生不受教材的限制,真切的感受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的历史。为了避免参观流于形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布置任务——分组参观——自选命题——集体讨论的参观模式。在参观前给学生介绍好本次参观的主题和重点,让学生自己提前“备好课”。使学生不盲从不盲目,“有备而去”。参观后再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们自选角度参加对于本次实践活动的集体讨论。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真正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并且热爱历史。
  (三)发挥高校地域优势,升级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
  那么关于如何将课程思政任务完美融合到教学内容当中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升级教学内容,用身边事育身边人。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获得真情实感,从而产生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辽宁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例如,以“一宫三陵”为代表的满清建筑文化,以“满族剪纸”为代表的满清艺术文化,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皇姑屯火车站遗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雷锋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历史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好地域资源。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结合实际,在参观中形成自己见解,在学习中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历史虽然代表过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使命感需要人类继承,历史事件与人类社会有些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史为鉴, 可以正衣冠,面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可以借鉴历史,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思考[6]。 在思考中获得动力,进一步转化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和为家乡为社会责任担当的实践。
  三、结语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案,对于高校历史学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广阔空间。历史学专业课程要努力摆脱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困境,通过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利用地域优势等方法,充分发挥历史专业优势与特色,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提供更多有效的经验和办法,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当好“排头兵”,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2][4][5]教育部關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陈永明.刍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及对策 [J]中国教育学刊,2014(7).
  [6] 陈志宏. 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思政教学改革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6(5):68-70.
  作者简介:
  吕雪(1980年12月—),性别:女,籍贯:辽宁沈阳,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教学。
  王艳彪(1979年10月—),性别:男,籍贯:辽宁铁岭,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机关,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已被00后的学生所覆盖,00后学生,他们身上拥有青春、朝气、激情、敢于创新等优点,但是也还有自私、懒散、怕苦、被动学习等缺点。高职院校学生个体的矛盾性和多面性的特点较为突出,为高职学生管理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和挑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威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有个性,不服管等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威信建立途径。  关键词:教师威信;高职教育;途径探索  当代高
期刊
摘要: 抖音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主体性特点,迅速成为当下人们最喜爱的音乐类短视频APP。针对这一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进驻“抖音”,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充分挖掘其优势特点,并联合多方力量,加强对“抖音”的监管,从而发挥“抖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抖音  “抖音”是由今日头条推出的一款短视频分享APP,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结合课本内容对课文中所遇到的新生字进行详细的教学,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数量较多,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了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语文课文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最首先接触到的教学内容,语文课文是由文字构成的,因此文字和文章是紧密相连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文章引导学生掌握文字的随文识字教学法才是提高学生识字学习效
期刊
摘要:成功的医生能让病人佩服,成功的歌唱家能让听众佩服,成功的艺术表演家能让观众佩服,成功的领导能让部下佩服……总之能让自己的服务对像佩的人,就是成功人士。那么如果能让学生佩服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如果能让自己的全班学生佩服自己,就是一位成功的、优秀的老师,就是孩子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佩服老师呢?我虽然不是一位成功、优秀的老师,但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我从教小学教育三十多年的教育征程中所
期刊
摘要:德育是学校育人之本,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意义;必要性;方法;优秀人才  引言:德育是学校育人之本,它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
期刊
摘要:随着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内容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三方面分析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而尝试性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思维训练和学法指导四方面探索高职英语写作教学革新的各项措施,旨在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改革,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以服务于学生专业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大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处在高考压力之下,数学教育和学习一直离不开题海战术的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老师想办法来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审题和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正确的解题方式,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全国大中小学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停课不停学”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在线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为大中小学生“有学上”提供了保障,使得在线教育迎来爆发,让在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直播教学备受瞩目,线上教学使得正常的教学进度得到保障,满足了疫情期间教学和教务工作的多种需求,通过在线教学活动的展开,“互联网+教
期刊
摘要:按照“课程思政”的理念,无论是思政教育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高校课程皆可融入有关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从新课改的一系列标准以及现实发展的相关趋势来看,教育自身的综合系统特征日益清晰,是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基于思想政治教学要求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已成为一种新的探索,也成为了体育教学中一种新的目标追求。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
期刊
摘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关键,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化倾向等现象。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将全员脱稿演讲应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为例,通过在不同学期拟定不同主题演讲内容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全员脱稿演讲,在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