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3-02
  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到建国后的苏联模式教学,以及时下倡行和实施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我们在困惑和迷茫中不能不思考和诘问,中国教育到底跟谁学,到底走向何方?这一有关国计民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仅就语文教学过程的迷失和探究讲几点体验:
  一、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教材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建国伊始,因为政治大气候的需要,苏联模式的“灌输”教育,死搬硬套的“应试”教育占绝对主流,几千年以来的儒家式传统教育几乎荡然无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已光荣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模式必将应势而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素质教育。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明确地给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课本是小窗口
  社会是大舞台
  教材改版以来,选载的篇目不仅有古代的,故去的大贤大作,也有近代的、现代的、甚至当代的身边的名人习作。这一信息告诉学生,古之圣贤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心有追求,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今人亦或是自己都可成为智者贤者。这就要求“为师者”,以教材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指导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里和深奥待测的文学宝库里去遨游,去撷取人类进步思想的璀璨奇葩。
  三、生活是不竭之源
  留心是不朽的學问
  我在一座小县城乡下的一所中学从事语文教学,班里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下,属清一色的农村班,生活中经常发现,父母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子女不给好脸色,原来是菜没有同学的好吃,衣服没有同学的好看,钱给少了等等。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监管的责任只有交给隔代的长者或亲朋代管。抱怨父母不了解,不关心不爱护他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语文课本中反映亲情的优秀篇目和来源于同学中间的真实写作,教育学生珍惜拥有,尊重长者,尤其是父母。
  在学习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讲述两件亲身经历和从电视杂志看来的素材,以期感动学生,唤回亲情,进入课题,如《把头朝下跳楼的逃生者》,某一高层建筑突发火灾,当消防队员架设好为逃生者跳楼的软垫时,竟然有位肥胖的妇女将头朝下直挺挺地栽了下来,在其生命垂危的刹那,道出其腹内尚有七、八个月的胎儿,胎儿得救了,母亲却永远地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一位沉默寡言的父亲,一直在一对儿女的心目中不占地位,当家庭的财产和儿女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一向笨嘴拙腮的父亲挺身而出,英勇地与歹徒搏斗,保全了财产和一对儿女的生命安全,自己却永辞人世。在讲解课文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具体事例,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感悟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即兴写作,多数学生课堂小习作写得生动感人。其中有一位叫张涛的学生写道,有一年清明节,久雨初晴,父亲骑摩托带他们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给先人扫墓,当返回时,走了一条捷径,但有一段,泥水成沼,连人带车冲进泥坑里,父亲当即伸开双腿支撑在泥水里,同时用命令的口气令其将脚抬高,以免打湿,父亲好不容易将人和车都推拽到安全地带并穿着湿裤湿鞋将其带回家,当他问父亲冷不冷时,父亲仅仅是摇了摇头。这个作文,我让其念给同学们听,多数同学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几年以来,很多学校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实行“全封闭”或“半封门”管理。可在学习语文方面,学生的直接感知的东西就显得更加的少,尤其是日记和作文,谈不上具体,谈不上生动,学生语句记载的与现实的生活大相径庭,闭门造车,凭空设想的东西比比皆是,尤其是日记时间一长变成誊抄了。鉴于此,我倍感忧心如焚,长此下去,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更枯燥,更教条。我借用农村学生占绝大多数这一优势,安排学生双休日在家期间,帮助家人干点体力活,抽点时间去山林,去河湖,去田间感受大自然,去感受农村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文时就有事可记,有话可说。学生作日记时,我一再强调,写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严禁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多年的坚持,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走进社会,学生的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均能展现出来。
  四、拓宽求知视野
  注重多层面的探究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几千年的古训告诉我们,学习面的广泛性。如今的语文学习,仅就六本语文书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引导学生,课后课余多读课外有益读物,向社会学习,向生活本身学习,向现代信息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提高。
  同时,关于文科,尤其语文学科的答案定论,不一而足,我总结一句给学生: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最好的答案。例如:课文《羚羊木雕》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心灵遭受了伤害,课文提出的问题是:怎样既尊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感情?同学们经过学习,同组同学讨论,都从不同角度或方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我们小孩子做事应该同父母商量,假如“我”跟父母商量一下:“我想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行吗?”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有人说,父亲把羚羊木雕送给女儿,也应该讲清楚这是一件怎样名贵的工艺品,要珍藏好,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不至于发生。有的还说,万芳妈妈发觉了,也该追问,也应奉还,如此等等。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自圆其说,笔者认为,学生这样学语文,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也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0-0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
【摘要】教学充满美,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要求。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的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语文 ; 审美 ; 素质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2-02  教学必须审美化,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只是过去学校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58-02  近年的中考中,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可是我们的语文课教改是喊得最响的,同时我们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是最多的,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  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又在哪里? 以下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的源动力——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和6-4光产物(6-4PP)是两种主要的UV-B诱导的DNA光损伤产物。利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研究了温度对UV-B诱导的烟草叶圆片DNA损伤的影
顶柱占有矿块的一大部分矿量,其回采是关系着国家地下资源回收的大事,方法直接影响贫化损失率的指标,它一直为采矿工作者们所重视。我们总结了沿用的空区处理前中深孔或深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52-02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究新意,做到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我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艺术性提问。  一、矛盾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制力较差,上课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课堂表现。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不能像传统教学法“手背后、背坐直”般死板的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应该结合多样化、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效率,进行授课。  【关键词】小学英语 ; 提高效率 ; 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4-01  小学
【摘要】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起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的教学观念,并探讨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关键词】体育教育课程改革 ; 目的 ; 方向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8-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科技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产、生活的方方
【摘要】体育运动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也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本文在阐述体育运动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与现代人的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运动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体育运动的特征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56-01  《小兵张嘎》是一篇小说,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能上出小说的特色,如何能在这样一篇文章中恰当地抓住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在本节课中有所获,体现高年级语文课的味道。上完本节课后,感悟较深,作如下反思:  一、坚守核心教学价值,聚焦关键教学目标。  首先,我明白明确确立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