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 设备管理 重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1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11-01
一、前言
设备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做好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设备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设备管理与企业增效相脱节的现象,往往按部就班管理设备,而很少想到如何使设备的管理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增效的要求。设备维修也缺乏经济效益观念,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割裂开来,设备维护费用投入不足,设备失保失修,或者更新缓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从另外的角度而言,设备有自身的运转规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各项生产必然要受到设备运转规律的支配,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主观随意行为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绝不能用小生产或旧的模式进行管理,而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进一步运用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设备管理模式,对于保证正常的连续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建议
1.提高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如设备的投资、基本折旧、维修费用、能源消耗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正处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之中,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由此可见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提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效益。
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制度,把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放在与技术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其次,制度要及时更新,不断完善。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制度也应适时进行修改,使设备管理制度能逐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此外,制度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该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要避免墨守陈规,保证思路上的完整性,又要防止盲目冒进,保证思路上的连贯性。
3.重点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因此,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此外,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4.做到企业设备全过程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经营者应当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管理,追求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同时,应把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处理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的关系时,应把经济性放在首位,技术性应服从经济性。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要改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做法,使设备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5.加强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礎,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6.建立设备管理资产经营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增强资产经营意识,追求资产经营效益,已是企业管理层的核心课题。设备是企业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促进经营收益,对设备的管理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维修、保养和正常使用,而必须加强设备资产的经营意识,最大程度地开辟经营途径,充分挖掘潜力,盘活设备资产。为此,不仅要求设备管理者要有机械、设备和工艺等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市场分析、投资、成本、利润和资产效益等经济方面的知识;在设备管理机构中不仅应配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而且要配备相应的经济管理人员。
四、结束语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梁工谦:现代企业中维修理论与观念的变革.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9
[2]袁会勇:加强项目施工设备的有效管理[J].山西建筑,2006,32(19)
[关键词]:企业 设备管理 重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3.1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11-01
一、前言
设备管理水平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做好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设备管理理念上存在着设备管理与企业增效相脱节的现象,往往按部就班管理设备,而很少想到如何使设备的管理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增效的要求。设备维修也缺乏经济效益观念,把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割裂开来,设备维护费用投入不足,设备失保失修,或者更新缓慢、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从另外的角度而言,设备有自身的运转规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的各项生产必然要受到设备运转规律的支配,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主观随意行为都会给生产带来影响。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绝不能用小生产或旧的模式进行管理,而必须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进一步运用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设备管理模式,对于保证正常的连续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完善企业设备管理的建议
1.提高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如设备的投资、基本折旧、维修费用、能源消耗等)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正处于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之中,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由此可见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克服重生产、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提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抓好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效益。
2.完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制度,把建立健全和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放在与技术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其次,制度要及时更新,不断完善。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设备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制度也应适时进行修改,使设备管理制度能逐步摆脱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要求。此外,制度要有完整性和连贯性。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该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既要避免墨守陈规,保证思路上的完整性,又要防止盲目冒进,保证思路上的连贯性。
3.重点做好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因此,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异常现象,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同时,要注重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此外,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4.做到企业设备全过程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应建立设备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实现设备的保值增值。经营者应当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管理,追求最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同时,应把设备的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在处理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的关系时,应把经济性放在首位,技术性应服从经济性。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要改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一味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做法,使设备管理工作真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5.加强设备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礎,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6.建立设备管理资产经营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增强资产经营意识,追求资产经营效益,已是企业管理层的核心课题。设备是企业总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促进经营收益,对设备的管理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维修、保养和正常使用,而必须加强设备资产的经营意识,最大程度地开辟经营途径,充分挖掘潜力,盘活设备资产。为此,不仅要求设备管理者要有机械、设备和工艺等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必须具备市场分析、投资、成本、利润和资产效益等经济方面的知识;在设备管理机构中不仅应配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而且要配备相应的经济管理人员。
四、结束语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梁工谦:现代企业中维修理论与观念的变革.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9
[2]袁会勇:加强项目施工设备的有效管理[J].山西建筑,2006,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