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空导弹50年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空导弹,是指从地面(或海面)发射,用来拦截空中来袭目标的导弹。当然,从空中(飞机上)发射的空空导弹也可用来拦截空中来袭目标,但它主要是用于格斗和飞机之间的空战,其目标不是所有空袭武器。因此,目前所说的防空导弹是地(水)面发射导弹,有时又称面对空导弹。
  从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大力开展防空导弹的研制。防空导弹的发展从最初解决高射炮打不到的问题,到以后的提高作战效率,扩大作战范围,打击各种高中低、远中近空袭目标,发展到今天的反导、反空间目标的区域防空武器。60年来,防空导弹已经发展了三代以上,因此,现今把第四代后的导弹称为新一代,以适应新的战术、技术的变化。世界上近30个国家开展了防空导弹的研制,超过50个国家与地区购买装备。防空导弹数目超过140种,现役装备有80~90种,在研与开发的有近30种。
  中国的防空导弹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走过了5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现在的航天二院,就是由当初建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1957年分别整合国内相关单位的专家与部队组建起来,以后又经过型号归口而承担防空导弹的研究院。最早是从苏联引进和进行仿制与改进开始的;以后又广泛引进了各主要研制国家的技术和资料,开展了大量的预先研究,逐步发展以自行设计为主,与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防空导弹。经历了艰苦创业、迅速发展、内地建设,以及“文革”变迁后,十年反正与重整,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四个系列的多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导弹。目前,防空导弹研制部门都在奋发图强,积极开拓。除了导弹武器的更新换代之外,重点开发的是按远、中、近射程来完善武器体系。所谓远程是指射程250千米以上,中程为50~200千米,近程则为30千米以下,为实现今后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网络化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和作战纪录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引进苏联SA-2的基础上,一方面装备部队,一方面仿制生产并改进形成了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导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一个作战单位包括着90辆以上车辆,在铁路上运送时要占据一列半货运列车,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地质探测系统。一枚导弹的重量超过2吨,要用3枚导弹才能确保摧毁一个机动性不大的飞机目标。但是,这样一个系统在当时却是一个十分先进,真正能作战,而且经过了实战考验的武器。我国空军就利用这种武器(当时称红旗1号)及其改进型成功击落了数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在世界军事史上开创了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毛泽东主席挥手赞扬:“很好!向同志们表示祝贺!”此后,美蒋停止了对我国大陆的飞行侵犯,祖国大陆的神圣领空得到了有力的捍卫。
  防空导弹是在对抗中不断发展的。当时苏联提供的技术在作战中只发挥了一次作用,而且中苏关系的变故阻碍了技术更新引进,第二次以后击落U-2飞机完全是靠我们对作战方式与干扰技术的改进来完成的。这就促成了我国独立自主发展中国特色的防空导弹的决心。与此同时,积极掌握国外的发展动向,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作战概念成了我们跨越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研制的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一(二)号具有中高空作战能力。另外,还有中低空作战的红旗61号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红缨5号。它们都曾经是我国的重要装备,随着技术的发展都已走向退役,但其军事上发挥过的作用和技术上的基础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第二代及其之后的防空导弹
  
  世界上的第二代防空导弹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就开始发展了,到70年代末就形成了作战武器。由于“文革”等原因,中国在此时导弹武器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这时研制生产的其实是一代半,只是在70年代末才真正开展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而此时国外却已开始了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因此,我们研制的是相当于国外的第二代加上部分三代技术的产品,称之谓第二代以后(不再区分第三代)防空导弹比较合适。
  第二代防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具备低空作战能力,导弹与系统小型化,导弹动力装置固体化,电子设备小型与微型化,武器系统的车辆数目大大减少。即由固体火箭取代液体火箭,半导体取代电子管,使导弹的重量尺寸减小,机动过载提高,从而提高了制导精度,使武器系统与第一代相比,车辆减少到原来的1/2~1/3。
  而第三代防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具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导弹进一步小型化和自主作战,武器系统能对付多目标,逐步发展多武器的协调作战,为形成防空体系作战创造条件。
  当时我国正处在国际上第二代防空导弹正式装备、第三代防空导弹全面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技术上引进了许多新的思想与概念,我们参照美国、苏/俄、英国、法国等发展的第二代防空导弹,爱国者-1、SA-10、海标枪、响尾蛇等导弹与系统的技术,发展了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防空导弹系统, 如前卫便携式导弹、FM-80、FM-90等低空近程导弹。其后自主研发了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FD-2000等型号,形成了配套齐全的防空导弹武器。
  自此,我国防空导弹研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历经50年的披坚执锐,发扬蹈厉,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揭开了防空导弹发展新的序幕。
  还应指出,在我们发展防空导弹的同时,我国的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协助下以“爱国者”为参照,也研制了所谓的“天弓”一号、二号、三号等二代防空导弹。
  
  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应该作为第三代防空导弹发展与装备的标志年代,同样也酝酿新一代防空武器的胚胎。因为精确打击、防区外(或超视距)发射、隐身与饱和袭击已成了空袭体系的主要作战方式;多武器配合协同、网络化指挥已成为完整体系。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着多层次、多目标、隐身与非隐身、干扰与反干扰、真假目标混合饱和的精确打击,这就要求不仅单个和单类防空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必须形成多种防空武器有组织的防空体系,与相应的空袭体系对抗。
  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的标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对付多目标,反隐身抗干扰精确打击、高速度高过载快速响应,机动灵活适应网络化作战需要。为此,在上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发展;提高动力装置的比冲和装药质量比,采用能快速反应的推力矢量控制,使导弹质量进一步下降,而过载上升和响应时间缩少半个量级;采用光电复合制导和成像技术,不仅可抗各种干扰,而且可使制导精度达到摧毁目标要害的目的;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与光学探测结合,使目标密度达到100~500批,识别后能精确跟踪50~100个目标,以适应多目标多方向作战的需要;采用网络化智能作战指挥系统,以合理组织与分配火力,完成防御体系的最佳作战方案。
  


  我们正在为构建适应未来若干年军事技术发展和可能的变故而努力奋斗。防空导弹只是反空袭的一类武器,加速以往防空炮弹的制导化,发展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等,也是防空武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扩展防空领域,实现高中低、远中近,从地面一直向空间的防御,确保中国人民安全,拦截各种侵犯我国领空、领海的空袭目标,这都将是中国防空导弹发展的任务。
  
  征途漫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政治和经济的竞争更加广泛与深刻,表现在军事上是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隐蔽的区域、更精确的打击、更凛凛逼人的威胁。这就是实现对自己高度透明、精确高效打击;对敌方隐蔽深藏不露、突然快速灵巧,掌握作战的主动权。这使得防空领域不断拓展,技术不断更新。
  我们的整体工业基础、军事科研水平和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奋发图强的精神会弥补这一差距。差距大,路漫漫,攀登终有日,齐头并进的局面,终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其他文献
2001年10月31日~11月5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浙江省平湖市承办的“中国宇航学会首届航天科普研讨会”在平湖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甘、梁思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国良、张履谦,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怀瑾出席了研讨会并为平湖市广大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宇航学会原理事长刘纪原亲自把“全国少年宇航技师考核培训站”的牌子授予了我市的10所学校,拉开了我市全国少年宇航技师活动的序幕。 
期刊
英国空军计划试验激光增强型  硫磺石反坦克导弹  据简氏国际防务评论报道,英国空军正计划试验欧洲MBDA公司的激光增强型硫磺石毫米波寻的反坦克导弹。  尽管计划用于试验的激光增强型硫磺石导弹将于2008年底、2009年初利用空军"狂风"GR.4战斗机发射,但空军还希望能够利用"鹞"GR.9战斗机发射该新型导弹。"鹞"GR.9战斗机已部署于阿富汗,并且通过能力D升级计划(计划于2008年完成)接受改
期刊
自发走到一起的行星科学家们正在为下一代火星车平安驶过资金的泥潭和科学的荆棘而不懈地努力……  谈到火星探测,地质学家热衷于岩石,而建造火星车的工程师们则正好相反。为此2007年10月底科学家们齐聚一堂来商讨美国航宇局(NASA)的下一代火星车“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究竟该在哪儿着陆(第二届MSL着陆地点工作会议,关于第一届会议的介绍可参见《太空探索》杂志2007年第9期第28页)。在十几轮的激
期刊
美航宇局为太空望远镜征名  美国航宇局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其最新设计的伽马射线大型太空望远镜(GLAST)征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将名称发送到美国航宇局的名称审核机构。科学家们打算利用GLAST来探测宇宙中各种奇异的天文物体和猛烈的天体现象,其中包括伽马射线爆发以及黑洞等。美国航宇局官员表示,希望收到一些好的命名建议,既能够准确抓住GLAST任务的特点,唤起人们对伽马射线和高能天文学的关注
期刊
印将造纳星平台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称,该机构正在研制一种100千克的“卫星公用舱”,用于满足对纳星日益增多的需求。这种纳星平台面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印度国内科学界的需求,可携带科学实验设备,甚至可用于建立各类卫星编队。采用该平台的卫星将在明年进行首次发射。平台上将带有一个独特的成像系统,第三世界国家采用低成本终端就可接收其数据。奈尔说,印第11个五年计划中的多项科学任务都将采用该平台。(江山)
期刊
2007年12月29日,上海市宇航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马兴瑞为大会发来了贺信。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晓春,上海科学院院长曹振全,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胡家伦,上海市宇航学会副理事长、上海航天局副局长马佳,两院院士孙敬良、梁晋才、孟执中、薛永祺、方家熊,上海市宇航学会副理事长黄惟一、郑亲波,名誉理事
期刊
中国航天二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其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航天二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防科技工业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国航天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院总部及科研生产主体在北京。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二院已从国家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专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成为集开发、研制、生产、试验和服务于一体,以系统总体技术、体系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主导,以微电子、光电子、机电技术为基础,在武器系
期刊
有人说:2007年最让人惊异的导弹动向就是日本的“爱国者”-3悄悄溜进东京。  事情发生在2007年的9月间,当时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一支“爱国者”-3地空导弹部队开始向东京转移。据说,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3将把东京市政府的部分土地和皇宫门前列为导弹阵地的备选场地。在城市的中心部署地空导弹部队,在世界上还不多见。难道东京真的受到了空中威胁吗?“目前没有发现空中威胁,这只是例行的训练。”日本防卫厅立
期刊
2007年10月23日,20名在2006年“神箭神舟”杯中国航天50周年知识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齐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去实现他们共同的心愿——观看“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一起感受他们这次的“月城”之旅吧。
期刊
资源一号02B星在整个中巴  资源卫星系列中有什么重要性?    中巴资源卫星项目是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系列星,除了已发射的01星、02星及这次发射的02B星之外,03星、04星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而且后续05星、06星的研制项目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前两颗星,特别是02星自2003年发射成功后,给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极具实用性的卫星数据,人们已经充分看到其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02B星作为02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