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中的中国城镇化和文化保护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在越来越担忧,快速的城镇化正在破坏该国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人们广泛地认识到,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保护中国的文化,避免蓬勃发展的经济现代化加剧破坏甚至摧毁从上世纪开始的城镇化建设中的受到破坏、尤其是“文革”大破坏中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速城镇化进程,中国政府近期推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其目标是保持经济发展,巩固中国世界大国地位。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与会的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6项主要任务。
  第一,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上述任务是按其在新型城镇化政策中的优先级排序的,因此,最后一项任务,即管理复杂的城镇化进程是极其重要的。这项任务要求所有部门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规划和决策时,要保持清醒、增强能力、信守承诺、高瞻远瞩。同时,还要求地方政府行为合法化以及确保强有力的控制和执行。
  保护文化问题似乎并不是参加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领导人首先关心的问题。但是,会议提到,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会议文件中的这一如此诗意的散文式话语广受称赞,因为新的城镇化政策必然引发民众对保护文化的担忧。国内外关心文化的人士担忧新的政策会导致中国人身份认同感日渐式微。新的政策会削弱当前保护中国文化的努力吗?乡愁会随着文化认同一起消逝吗?
  何种文化处境危险?
  那么,何种文化处境危险呢?何种文化必须要保护?是中国建筑、传统宅邸、乡村和小城,还是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空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园林和风景胜地,还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京剧、书法、国画、诗歌和音乐?文化与认同感紧密相关。在21世纪初,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是什么?中国的学校里教授着何种层面的文化和文化认同?
  不同国家、不同大洲、不同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定义各不相同。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渐进的全球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仅从三个例子——现代艺术、电影和摇滚音乐这三个领域来看,全球价值观越来越占据主流。
  下面三个例子可以展示文化在中国地方城镇政策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在城镇化发展中保护和推进文化所引发的冲突:
  1.文化旗舰的建设:近年来,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投资文化基础设施的普遍动力。受西方模式和成功案例的启发,市长们建设了一批现代博物馆和歌剧院。这些博物馆和歌剧院由知名建筑师设计,而他们只是复制了他们在欧洲的设计,并没有考虑过该建筑是否适合当地环境和文化。如此处置城市景观对于地方规划的贡献,实在令人怀疑。并不出人意料的是,市长们经常难以为他们做出的昂贵的决策进行辩护。为了回应批评,他们会提及城市间为吸引投资、媒体关注和劳动力而竞争不断。如此,他们的所为便会被各种出版物赞誉。反过来,城市管理者们要在长期预算限制下负责运营这些标志性建筑,会碰到大量困难去赋予新建文化以有意义的文化内容。这些西方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没有高水平的藏品可展示,缺少经济手段来吸引高质量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并且只有少数的当地群众了解和热衷现代艺术。
  2.北京胡同文化的破坏:当投机性的、开发商为主导的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导致传统的胡同消失时,国内外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就对此提出了警告。他们担心中国城市文化的一个特别的、传统的特征正在消失。批判人士认为,以与现代技术性基础设施相连的现代风格住宅楼取代胡同,并不能构建新的城市文化。最近北京的胡同重新被认定为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城市居住区,对胡同的拆迁基本上被阻止了。对这些胡同产生的新兴趣促使聪明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建造新的现代化的封闭式胡同居民区,以满足喜欢住在城市中心区的富裕业主。这种现代化发展方式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模仿,同时也融合了现代的最新技术。
  3.文化性和创新性的区域推广:近年来,为了追随国际化风潮,中国的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南京,已经发现“创意城市”可以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时尚标志。它们支持文化性和创新性区域的发展。这些区域处于楼宇密集的城市建成区,采用旧时的工业结构。这些区域广受欢迎。那里有艺术工作室、手工艺店铺、画廊,再加上咖啡店、快餐性质的酒吧和销售时尚现代和传统设计的精品店,吸引了大量中国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尽管这些区域以创新自居,但其主导的消费导向使得这些区域成为中国年轻人和外国游客消遣娱乐的地方。因此,它们的文化特征正在减弱甚至消失。
  这三个例子说明,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推广文化,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将知识和理论化为实践,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矛盾。在地方城镇发展中,快速城镇化和文化保护两者间一直存在着大量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这要求大量制度层面的努力,以寻求平衡的折中方案和创新的解决之道。
  欧洲可以成为样板吗?
  保护快速城镇化遗留下的文化,以及受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而濒危的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间保护文化?城镇化进程不可能停止,尽管该进程可以并且应该减速,而且不应该扩大至更多的地区。城市的增长不应由市长决定,市长的目标是增强影响力和权力以从中央政府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应该停止私有化公共土地,停止允许拆迁“城中村”以腾出地方用于新的高密度的住宅开发。城镇化不应该由房地产开发商所左右。开发商的目标是建设高层的住宅小区以谋求最大化的利润,而不考虑地点和居住者需求。城镇化进程也不应该交给建筑师,他们制作城市扩张的总体规划,如同汽车制造厂大规模生产汽车。那么,文化保护到底是谁的责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创新,城镇化的特点是存在多种推动因素。城市以其就业市场、服务、消费天堂和娱乐前景吸引着农村的人们。而农村的居住条件并没有与文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很显然,平衡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确定合适的引导城镇化的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还需要继续探索新中国的文化层面。如果中国希望保持其独特的、发展了四千多年的文化标识,那么,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必须包含高水准的文化维度。
  欧洲可以作为一个榜样吗?1999年,经过十年的内部讨论,在欧洲委员会的倡导下,成立于1970年的负责国家空间规划的欧洲部长常设会议批准了关于欧洲空间发展的白皮书《欧洲空间发展战略》(European Spati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该战略当时由欧盟委员会推出,已经成为制定国家空间政策的一项有影响力的指导方针。该战略设定了经济和环境政策的空间定向。
  中国并不是欧洲。欧洲的快速城镇化经验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工业化正蔓延至“旧”大陆。现在,只有少数的欧洲大城市地区仍在发展,如伦敦、巴黎、米兰、慕尼黑或马德里。因此,中国借鉴欧洲经验必须考虑到两个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所处的不同经济条件和政治背景。此外,还需要记住一点:即使在欧洲,保护文化遗产获得公众和政府支持也经过了一段时间。
  如何保护?
  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如何将文化维度纳入城镇化政策?谁能够而且应该做到这一点?中国如何维持乃至重新恢复地方和区域性的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价值观正在消失,成为追求经济目标、西方价值观和消费方式的牺牲品。以下五个方面是可行的办法:
  1.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提高文化意识。当下,城镇化发展的环境维度引起了领导人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媒体观察和监督正逐步恶化的中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政府努力从政策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城市生活空间的质量,比如限制个人流动性、倡导公共交通、在汽车生产和房屋建设方面执行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政策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然而,这并不代表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维度可以被忽视。相比之下,文化层面更难理解,也更难加强和实施。因为正如前述,文化涵盖很多东西:从地方文化传统和技艺到文化基础设施,从艺术、设计和电影到现代城市景观的视觉外观。在城市内建设新博物馆、音乐厅和标志性建筑,以及打造一些文化性和创新性区域,可以显示出对城市和地区内文化生活的支持意向,但并不能替代满足所有市民需求的整体性地方文化体制。
  环境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政策之间更紧密的协调会有利于这两方面的政策执行。明确的经济活动去中心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小型城镇中心、将地方发展的权力移交至地方政府,都将有益于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发展。
  2.文化扎根于地方。社会的文化层面根植于当地和地方性的环境和传统。这就是为何城镇化政策必须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必须考虑到农村居民、小城镇居民和大城市居民的现状、价值观、要求和期望。为了加强空间发展的文化层面,需要打破将农民,即民工,引到大城市建筑工地的机制。将跨进式的城镇发展看作减缓当下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战略,就可以打破这一机制。
  在靠近农村地区传统生活空间的城市环境中提供工作和休闲服务设施,可以促使农村家庭成员移居至最近的城市中心,同时也不失去与其所离开的农村环境的紧密文化联系。他们的下一代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成员可以从小城镇迁移至中型城市,那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房屋和公共服务。经过数代人,从一个层级的中心跳跃式发展到另一个层级,可以阻止社会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层面的遗失。通过这样的政策,从农村的传统文化环境转移到大城市的文化环境所经历的思想历程也会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
  3.在中小城市发展文化。在中国,中小城市生活的文化层面与大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展示了在不断增长的文化设施中出现的过度的文化活动。如今,每个人可以通过新的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轻易接触到文化活动,那么实际上的文化接触就被认为可以忽略了。这鼓励城市增强地方形式的文化——并不是建设一两个文化旗舰项目,而是在整个城市构建密集的可接触的文化设施网络:从基于社区的文化中心到为不同文化生产和活动服务的特别区域。这样的文化设施必须获得持续的、支持文化中心和场馆发展的财政项目支持。关注文化的城市政府不应该将单一的文化活动表现视为主要任务,而应是为地方社区和地方文化社会的众多群体提供持续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上述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政策的特点是需要高水准的文化维度,可能因不同省份、地区和城镇而不同。这取决于地方传统,而非国家的优先重点。
  4.市民参与文化发展。如果没有让市民参与文化保护,那么所有用意良好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努力都将付诸流水。文化可以反映传统的人文价值,正如它可以在文明社会发展中弘扬价值一样。人们同时在保护和创新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传统。
  没有明智和文明的居民的赞成,没有对地方和地区的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情感依恋,文化不可能被保护。让居民参与文化保护要求使居民有倾听、了解、理解、交换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样,还要有能够提供这样机会的地方和地区机构,以及能够组织教育和确定民意进程的中间组织。平面、电视和电子媒体要在这样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有责任提供信息、监督变化、指出文化保护的成功之处。
  5.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意识。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文化层面要求加强教育和文化意识。正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各级教育课程的文化层面已经逐渐减少,以培养学生的理性和科学思维,这样就没有多余的空间发展文化和艺术。可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化,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仍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从工业化主导的经济转变为服务为基础的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知识、技术和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6.保护城镇和城市中的文化遗产。一个地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存留程度和质量反映出来的,包括寺庙、古宅、花园、保护良好的城镇景观和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保护城镇和城市中的这些遗产一直是关注文化的人士和决策者的关注重点。
  较缓慢的城镇化会为地方和地区性规划及决策留出更多的时间,从而在保护城市遗产和建筑环境现代化之间、在形式和功能之间找到合适的折中方案。需要再次提醒,这些努力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管理上的支持、有效率的控制和执行等。欧洲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成功保护了其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城市建筑遗产。欧洲很多城市的景观,如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以及许多中小城市,现在仍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这些地方的领导人一直很警醒。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城市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从长期看,以当地文化都市为目标的平缓的社会现代化,抵制无个性的国际现代化的诱惑,最终会取得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创造新模式
  中国正在寻找新的城镇文化,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和现代西方创新的文化。目前尚无先例可循:中国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更尽责的开发商合作,构建新的城镇生活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结合现代标准和传统样式,不再用中国房顶标志来仿制中国房顶景色。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经济动力下,保护文化、物质及非物质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挑战,而构建新的中国文化则是另一个更艰巨的挑战。未来十年探索和展望的将是新的中国城镇文化,它将结合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思维开阔的现代文化创新。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城乡转型、扩张的进程中,必须找到文化再现的恰当维度和物质形式,可以从地方实践、试验模式和从其他文化环境的谨慎移用中找到立足点。这需要各方的理解和公民及公民团体的支持,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发展文化与相关制度性基础设施的财政资金和项目。
  (《中国经济报告》实习生田姗姗译)
其他文献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银行改革蓝图,目标是抑制欧洲最大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改革方案遭到了巨大阻力,有人警告它会腐蚀欧洲银行的竞争力,有人指出它不足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这场争论将对欧盟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负责这次改革的欧盟委员米切尔·巴尼尔(Michel Barnier)表示,改革方案措施将增强金融稳定性,保护纳税人。这些措施包括强制将银行的高风险交易活动与其揽储业务分离,禁止最
期刊
对冲经济风险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制定正确的公共政策  最近,国际上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唱衰者甚多。如福布斯中文网曾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经济在2014年将会走向崩溃吗”;索罗斯等对冲基金亦极力唱空中国。他们之所以唱衰中国经济,是基于中国金融风险、财政风险、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问题的累积。但也有不少人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当前以及今后中国的经济走势,本期圆桌论坛约请
期刊
在民主转型中,缅甸的僧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的番茄花革命就是明证。但我在缅甸街头见到的僧人,看上去从容恬静,从无金刚怒目,很难想象他们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身着番茄花颜色的袈裟,挺身而出锐身赴难,以肉身对抗军政府的枪炮与坦克  让我给你讲讲缅甸仰光的事情吧。  大航海时代之前,缅甸是罗马帝国与印度通往中国的必由之路。在汉代,罗马帝国的使者通过缅甸去见中国皇帝,在蒙元时代,像追逐羊群的狼一
期刊
如果你在一年前告诉我,让我参加一个关于校园午餐的会议,我会一笑了之。我吃过的最接近校园午餐的东西,是长途航班经济舱的飞机餐。  但本月早些时候,我出席了校园餐聚焦组织(School Food FOCUS)的“全国大会”。我的参与感想是既感动,又发人深省。  在此介绍一点背景。美国校园餐补贴始于1946年,这是一项福利计划,但最初的关注点是农民福利,而不是学生福利。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民处理掉
期刊
近年来经济停滞、饱受暴力困扰的墨西哥,终于在2013年迎来转机。然而,墨西哥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今天的情况与20年前颇为相似。1994年1月1日,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墨西哥似乎迎来腾飞机会。但此后的一系列事件,包括萨帕塔起义、总统候选人及其首席助理被暗杀、货币崩溃等,都沉重打击了墨西哥。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墨西哥出口额显著增加,出口构成发生显著变化。但
期刊
下列事件哪个今年更有可能发生?是苏格兰在9月的全民公投中决定脱离英国独立,还是至少有一个国家离开欧元区?经验表明,苏格兰独立的可能性不大,而一个国家脱离单一货币几乎不可能。  如果苏格兰决定独立,就要在独立后几个月内决定其货币。如果继续使用英镑(苏格兰政府的官方立场正是如此),那么,也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是第一部长萨尔蒙德(Alex Salmond)所构想的,即成立一个货币联盟,其中的央行同
期刊
一个世纪以前,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儿童人口是老人人口的十倍。如今,65岁以上人口与16岁以下人口数量相当。在英国,大约六分之一的人已经达到或超过65岁。这一比例在美国是八分之一,在日本是四分之一。  促使这一变化的是20世纪上半叶出生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以及最近几十年预期寿命的增加。很多人担心,未来几十年,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将拖累福利和社会保险体系,给公共预算带来压力。  尽管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但是
期刊
去年8月,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一伙激进分子大肆破坏黄金大米试验田。其中一些人甚至得到了瑞典政府的国际发展合作局(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的支持,后者为菲律宾基金组织MASIPAG提供资金。  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但缺少维生素。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穷人来说
期刊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已历10年而蹭蹬不前。今年春天,经由中央最高层的高度关注和亲自擘划,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迎来了转机。国家发改委称,正在研究编制包括京津冀在内的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并适时出台。  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北京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北京周边河北境内贫困县连片的“灯下黑”现象,也令人匪夷所思。  本期封面专题聚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圆桌论坛、作者
期刊
当大政府主义的管理方式淡出市场之后,企业家就会需求一种属于企业家自主选择的市场治理方式。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遭遇到近现代工业经济的冲击之后,商业阶层,或者说是企业家阶层的地位迅速蹿升,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企业家阶层不再继续沿袭过去那种利用财富资源,通过捐官的方式,为自己谋求政治保护的老路。这个漫长的政商结合的时代,到民国黄金时代开始之后,似乎真的过去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变化,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