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卫生观看曼谷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老年学亚洲/大洋洲地区大会。时光虽已流逝一年,但我对曼谷的印象仍清晰地印在脑海,并由此引起了一些思考。我想,还是把这些写出来为好。
  市容清洁
  曼谷的清洁,可用一句并不夸张的话讲出来:到处好像刚刚刷洗过的一样。曼谷航空港内的候机厅,宽敞明亮,干净得几乎没有尘埃,地面如镜,可鉴人影。
  街道上看不到虚纸、烟头和瓜皮果核之类杂物,看不到清洁工在那里工作。清扫工在一般人上班前就已工作完毕。可人们自觉地不乱扔杂物,所以,环境卫生保持得很好。这对人口已有1030万之众的曼谷来说,确属不易。
  当前,即便是北京、上海、长春、广州等大城市,“脏”、“乱”、“差”在不少街区一直是令人蹙眉的老大难,甚至在著名街道两侧,杂物纷陈,污物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清扫工在大白天“制造”飞扬的尘土的情景屡见不鲜:雨后,扫帚头会把污水扫得左右飞溅,行人不得不远远回避。
  在曼谷市区,没看见浓烟滚滚的烟囱。湄南河穿过市区,也相当清洁。而我们的城市黑烟大;太浓了。在北京,风光秀丽的昆明湖上漂浮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杂物,以至要有专人划着小船捞取。上海黄浦江的情况也不大好:“两边漂浮着西瓜皮、废弃的泡沫塑料、杂物,以及死猪、死猫等动物。”(新民晚报1988年8月25日)
  清洁是卫生的重要前提,是社会文明的起码标志。相比之下,曼谷市容的清洁要比北京好得。这不能不令我们深刻地作一番思考。脏乱差和环境污染,不单单是由于技术不发达,精神文明的衰退不也是重要原因吗。
  翠绿悠然 曼谷的街心、街旁和庭院,大都绿化得很好,树木、草坪和花坪都无护围。树干挺拔,枝丫舒展,无拘无束,悠然自在,给人以美好、和谐的享受。人道是“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我们须爱护绿色。而在北京、长春等许多大城市,树木、草坪和花坛多被铁栅栏、篱笆、甚至几道铁蒺藜围着。这样无辜受囚,实在大煞风景。对此,人们的心身反应大概不会是健康愉快的。
  攀枝摘花、践踏草坪的现象为什么在曼谷少见?我们的好心和绿色的象征为什么如此悖背?看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绝不能因“搞活经济”而松动。
  自助餐 我们的会址在皇家风兰大酒店,聚餐时实行自助餐制。所谓“自助餐”,就是用餐者取采空碟、空盘和餐具,随意随时取得自己喜欢吃的主食、菜肴和水果。
  自助餐是十分卫生、令就餐者满意而又节约的饮食方式,在国内比较少见。国内的聚餐,往往是几道、十几道,甚至二十几道菜接踵而上:不管你是否愿意吃,煎炒烹炸溜烤烧炖,一应摆在你眼前。有时某一道菜尚未吃净,就被服务员撤下,而被新上的一道菜替之。据某报前不久披露,北京几百家高级大餐馆每天每家都有一大缸几百斤吃剩下的美味佳肴被扔掉。“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人膏”。浪费若此,可惊可叹!
  我们传统的聚餐法往往不用公用餐具,这很不卫生。而那种大吃、“恶吃”(某学者语),是造成许多文明病的饮食原因,是促人短寿的不良生活方式,理应改革。
  吸烟者极少 在曼谷,街头叼着香烟的人很少。我留心观察不少学生,他们之中也没有“偷”着吸烟的。
  在我国,戒烟宣传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开展了“戒烟日”活动。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甚至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告诫人们戒烟。然而戒烟成效并不理想。市场上的香烟,特别是名牌的或外国的,近年来销售量看涨。在影视节目中,领导们的会议是在香烟缭绕的氛围中召开的;公安警察侦破和断案,更常在香烟造成的“云遮雾障”的环境中进行。香烟至令仍然是编导们舍不得扔掉的材料或道具。在这样的大气候中,怎么能单纯怪罪我国青少年学生也吸烟呢?!
  赠花的习尚 市民们爱好花卉,有将花束馈赠亲朋和情人的习俗。街头上花摊很;鲜花束柬,姹紫嫣红,散发着缕缕芳香。
  人生应该是多色彩的组合,如同五色缤纷的鲜花一般。鲜花令人赏心悦目,其芳香更有助于健康长寿。目前,国人多无赠花的习俗。见面后递上一支香烟,彼此吞云吐雾倒是司空见惯的“时髦”。
  让沁人心脾的花香,早日代替熏人肺腑的烟“香”吧。
  礼仪之邦 泰国人谦和有礼。在公共汽车上、客船上,除了售票员让人买票的柔声细语和伴着硬币在长圆形的钱筒内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外,人们默然就座,绝无吵闹和喧哗。在曼谷的五天中,所到之处未见到吵嘴打架的。
  放眼曼谷街头,大商店鳞次栉比,小货摊相间有数。店老板、店员和小贩们个个笑容可掬,殷勤地招揽顾客,极为热情。反观我国,“买卖不成仁义在”的优良传统已淡薄了,因买东西生气吃不下去饭、惹出病的,甚至斗殴而致伤致死的又何止一次!
  徜徉华人街 到了曼谷的中国人,不去唐人街(耀华力街),可谓虚此一行。当你在这个街区漫步的时候,你会感到如同在中国国内一般:商店几乎都是汉字招牌,店主人都能用普通话与你交谈。
  我们参观了一座华人集资的慈善医院。她用中国传统医药免费为华人看病。在诊察所外面的象祠堂的一间宽敞房屋内,捐款者一尺多高的皂幅照片依次挂在墙壁上部,下书其职务、贡献和捐款数目。这一办医院方式,国内可能还没有,然而值得借鉴。
  乞丐、娼妓、凶杀、抢劫
  泰国被誉为“亚洲第五条小龙”,是发展中国家较富裕的一个(人均收入目前为850美元)。但在曼谷的僻巷和小码头边,亦偶可见到乞丐。据泰国友人说,那里的娼妓或明或暗,为数并不少,故而性病有所抬头。
  从华文报纸披露的情况看。曼谷市区的抢劫和凶杀也时有发生。这些社会病态无疑是对文明的逆反,恐怕只有在“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它们才能根绝吧。
其他文献
在美国,有位莫尔先生因为患了白血病,必须将逐渐扩大的脾脏予以切除,以免危及生命;切除后的脾脏立刻被一些医学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因为该脾脏的癌细胞与一般的不同,他们称之为不死的细胞,即使经过多次的复制,仍然不断增殖,对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真正使得此事广受注目的乃是那些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结果遭到莫尔的控告。  此一事件令我们不禁要问:因罹病而切除的器官与原来的拥有人之间具有何种
水火无情!一场千年不遇的暴雨突袭郑州,人员和财产损失巨大。大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你的逃生体必能准备好了吗?  说到体必能,大家可能马上想到运动员的体必能训练。其实体必能在英文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是生存。  人类最基本的逃生是什么?  所谓逃生,就是尽快逃出威胁生命的环境,并生存下来。逃生体必能就是帮助人逃生的基本身体功能。  游800米,狂奔200米,能跳过腰高左右的障碍物,引体向上15~20
只要走进那间整洁而又明亮的“广益诊所”,您就会看到陆承功医师在求诊的精神病患者中间忙个不停:为他们进针;为他们出针;询问他们的病情;解除他们的忧虑——二十多年来,陆医师几乎每天都如此。他手中的那一根根银针,已经为成百上千的患者唤回了失去的理性;为成千上百个家庭唤回了失去的欢乐。  陆大夫的诊所里挂着很多字幅,其中一幅上写着来自南海之滨的一首诗:医学无涯似海深,方夫难求一点真;赞君练得神仙术,巧手灵
2017年11月16日至20日,笔者有幸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区听了13节风格迥异的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学科教学中的各位领军人物,让笔者不虚此行。  ● 使用教学平台宜“因地制宜”,忌“生搬硬套”  参赛教师有备而来,光从课件就可见一斑。例如,温州的刘老师,其课堂主要借助一个原创的在线教学网站,课件精致到连任务的表述都动足脑筋,魔方变变看、行列串串移、神柄帮帮忙、拓展连连看……各条线索都充满教学挑战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曾子杀猪教子从黑陶上的小猪谈起  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小学三年级(3)班 梅锐子  妈妈最近在看杭州湾地区考古的书,当她看到这张可爱的图片后,赶紧分享给了我。这是一个在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黑色陶器,上面刻着猪的精美纹饰。这只小猪特别生动逼真:眼睛大大圆圆的,炯炯有神;嘴巴长长的,比现在的胖猪嘴巴长多了;它的四条腿都很细长,身上的毛竖立着,看起来很健康、活泼,正在寻找食物。  河姆渡
【摘 要】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主要以影响公众生活的社会问题为反映对象,旨在通过探明特定社会现象背后的逻辑机理及其所承载的时代症候,带给受众启发性抑或是批判性的思考,进而发挥媒介作品的建设性功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节目《新闻调查》所推出的系列报道,在主题建构、叙事策略和情感传递三方面进行了创新表达,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尝试。  【关键词】话题;视听新闻作品;表达方式;创新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
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法律适用过程。在适用法律时,有时会发现法与法之间相互抵触或者不一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是对正确执法和司法的一大考验。  我国的法律体系,从形式上看,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从部门法角度看,它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不同形式的法或不同领域的法,对同
说起备课,每一个教师都不会陌生,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新理念、新要求、新教材,很多习惯了传统理念、要求、教材的教师,在备课时会有一种难于适从之感,从而陷入困局。当陷入困局时,如何走出来呢?  一、统筹考虑。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特点和它在教学计划中的安排,精心准备。一篇作品编入哪一册哪一单元,它有哪些特定任务,是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所有这些编者都考虑到了。教师必须努力实现编者的意图,着力引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一无二的教学优势在高等教育课程中逐渐渗透。本文以《歌剧欣赏》课程为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公共艺术课程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 公共艺术 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