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没有不犯错的,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因为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的。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在犯错中没有收获。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孩子的心智不足以让他吸取教训,在错误中获得教益,父母的智慧和教育技巧就派上了用场。
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我经常用讲笑话的口吻说我儿子晓晓犯的错。有的并不可笑,但我依然微笑着娓娓道来。朋友们客气地夸我胸怀宽广,其实我听得出来,他们是不满我的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犯了错,得赶紧纠正啊!小错也不能放过呀,不然酿成大错怎么办?整天空谈家庭教育,原来也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这是他们的心声。说真的,我不认为晓晓犯的那些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孩子嘛,哪有不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无视孩子犯错。事实上,晓晓在成长过程中犯的错可真不算少,我似乎一直在帮他改错,只不过我不习惯大惊小怪罢了。
给孩子积极的力量
2008年夏天,晓晓小学一年级结束,在家过暑假。因为正值北京奥运会召开,全国各地旅游区都人满为患,我没有制订全家外出计划,只给晓晓制订了一个《玩电脑条约》,写在纸上,贴在电脑旁边的墙上。
《玩电脑条约》其实只有两条:第一,每天上网不能超过两个小时,且每晚9点以后不得上网,因为要睡觉;第二,上网时,每半小时必须离开电脑10分钟,休息眼睛。刚开始,晓晓执行得不错,可没过多久他就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迷上了一款“蔬菜水果打僵尸”的单机版游戏,在电脑前坐得越来越久,中间要休息眼睛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了。我和他严肃地谈了两次,责成他信守承诺,重申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但收效甚微,《玩电脑条约》成了一纸空文。我意识到,晓晓已经沉迷电脑游戏了,什么道理他都懂,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
事不过三是我惩罚孩子的第一个原则。当第三次发现晓晓严重违反《玩电脑条约》时,我一怒之下切断了电脑的电源,并把墙上的《玩电脑条约》扯了下来。晓晓哭了,哭得很伤心。对我们共同拟订、他亲手抄写的《玩电脑条约》,他还是很爱护的。
其实,扯下《玩电脑条约》时我很小心,没有撕破,因为我知道还有回旋的余地。那一晚,我没有再理晓晓。我想,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带晓晓去少年宫参加一个普及航空知识的活动。在少年宫广场的中央,放着一架大大的飞机模型,缓慢地旋转着,飞机翅膀上的红灯一闪一闪,格外吸引孩子们。晓晓从小的梦想就是当飞行员,马上被吸引住了,围着飞机模型转了三圈,说什么也不进场。
我灵机一动,从后面抱住他,让他闭上眼睛,然后我抓住他的双手,让手臂像飞机翅膀那样张开。我说:“现在感觉一下,你正开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你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注意,前方有一群大雁,赶快躲开!对,就这样。看,大雁跟你打招呼呢……”晓晓乖乖地闭着跟,随着我的引导美美地幻想,时不时咯咯笑两声。这时,我的手臂慢慢垂下,一点一点向后退,说:“可是,你现在正在远离你的梦想,你快开不了飞机了,因为你的视力正在下降,如果你开飞机,会撞到大雁的,大雁会粉身碎骨,你和飞机也要机毁人亡……”我后退的脚步越来越快,语气越来越紧张。晓晓不干了,他奋力挣扎,身体向前倾,想要找回他的梦想。挣脱不掉我的手,他仰头哀怨地看我。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少玩电脑游戏,保护好视力!”晓晓哭着说。
我笑了,用力张开他的手臂,朝前走,朝闪着红灯的飞机模型走。晓晓破涕为笑,大声说:“我要当飞行员!我要开会闪红灯的大飞机!”
晚上临睡前,晓晓来到我的卧室,认真地说:“妈妈,那个《玩电脑条约》你给我扔了吗?”我说:“没有,妈妈替你保存着呢。”晓晓说:“那就重新贴起来吧,而且,妈妈要向我道歉,您撕那个条约是不对的。您说过,大人不能向小孩发脾气,更不能破坏东西。当然,我没有遵守条约也不对,我也向您道歉。”于是我们互相道歉,然后一起把《玩电脑条约》贴到墙上原来的位置。
从那以后,晓晓再也没有违反过《玩电脑条约》。现在,晓晓上初二,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视力。
孩子之所以犯错,通常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所以,与其强烈干预,不如让他体验到错误的后果,唤醒他内心的积极力量,主动改正错误。
一味指责无济于事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在晓晓很小的时候我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对我们之间的沟通帮助很大。
晓晓8岁那年春节,我带他回娘家小住。一天晚上,晓晓在客厅里专心致志地玩拼图。快10点的时候,他有点犯困了,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舅舅送他的那个1000块的拼图对他来说又过于复杂,他越来越没有耐心,于是气急败坏地要我去帮忙。我说:“妈妈可以帮你,但你今天的日记里一定要写上,这个任务是妈妈帮助你完成的。”他不乐意。我俩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我妈妈过来和稀泥,结果晓晓把怒火全发泄到姥姥身上,居然让姥姥“滚开”!我强压怒火,起身回卧室。
晓晓哭着跟我来到了卧室。我冷静一下,清晰地告诉他:“妈妈现在有坏情绪,需要处理一下,你是不是也需要处理一下自己的坏情绪?”他说:“是的。”于是我们两个抱着,一动不动,各自冥想。过了一会儿,我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问晓晓:“你怎么样?你现在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了吗?现在可以谈话了吗?”他说:“可以。”
我说:“首先,妈妈向你道歉,刚才我确实是不想帮你拼,因为妈妈太累了,想早点休息,就找了个借口,没有跟你说实话。听到你骂姥姥,我生气了。”我一边比画一边解释,“就像一个愤怒的小火苗,它出现的时候,我没有浇水,而是浇油。”我平静的语气给了晓晓力量,他接着我的话说:“妈妈,我也有坏情绪。刚才你浇油的时候我也浇油,这样就一下把那个小火苗变成了大火。”我问晓晓:“那姥姥做了什么?”晓晓说:“姥姥是浇水,但我的火苗太大了,反倒把她烧了一下。姥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我和你当时都不是了。”
我和晓晓再次拥抱,和解了。我们从刚才的坏情绪中走了出来。晓晓获得了力量,他走到客厅,诚心诚意地向姥姥道了歉。
我们做父母的如何面对错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孩子都会原样复制。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对孩子一味指责,更不要对自己的失误闭口不谈,错误无论是属于谁的,都可以谈,而且要就事论事地谈,不是泛泛地指责。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犯错变成一次有益的经历,吸取到积极的力量。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等待孩子自己觉醒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晓晓迷上了跆拳道,放学后,如果不去跆拳道道场(练习跆拳道的场馆,相当于武术的武馆),就在阳台上一招一式地练习。我留心观察,发现有一个动作他总是做不好,该出右腿时出左腿。第二天、第三天都是这样。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出错,晓晓都会停顿一下,想一想,纠正过来,但下次还是会错。
我什么都不说,只是笑眯眯地在一旁观看。我告诉自己,这也许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晓晓必须经历的过程。这种犯错、纠正的过程对他也许是一种激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直到最后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是属于他的节奏。现在我要做的只是等待。事实上,孩子做事并不苛求自己一次成功,他们往往非常喜欢重复,专注地反复做某件事,恰恰是父母的苛求态度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父母总是迫不及待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有时恨不能替孩子做,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学习和做事的节奏,而我们总是不能等到孩子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孩子的错误是属于他的错误,我们怎么判断这个错误没有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决定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该的呢?孩子认识事物有一个自然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不同,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也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坎坷和挫折。我想,如果大人能够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而且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自己纠正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内在动力,也将给他更大的激励。
事实证明,我的上述想法是正确的。晓晓在经历了几周犯错、纠错的反复练习后,完全掌握了那个动作,而且把它变成了他的杀手锏。他用这个动作干净利落地击倒对手,我在跆拳道道场至少见过两次。说真的,当时我比晓晓本人还要激动,不是因为他击败了对手,而是因为他击败了自己的错误!通过无数次枯燥的练习,他找到了内在觉醒的力量!这难道不是一个更值得庆贺的胜利吗?这个胜利,在晓晓的人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很多个短短的一瞬加起来,就能给这个未来的男子汉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认为自己当初的耐心等待是明智的。
在错误中成长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家长。
【编辑:陈彤】
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我经常用讲笑话的口吻说我儿子晓晓犯的错。有的并不可笑,但我依然微笑着娓娓道来。朋友们客气地夸我胸怀宽广,其实我听得出来,他们是不满我的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犯了错,得赶紧纠正啊!小错也不能放过呀,不然酿成大错怎么办?整天空谈家庭教育,原来也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这是他们的心声。说真的,我不认为晓晓犯的那些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孩子嘛,哪有不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无视孩子犯错。事实上,晓晓在成长过程中犯的错可真不算少,我似乎一直在帮他改错,只不过我不习惯大惊小怪罢了。
给孩子积极的力量
2008年夏天,晓晓小学一年级结束,在家过暑假。因为正值北京奥运会召开,全国各地旅游区都人满为患,我没有制订全家外出计划,只给晓晓制订了一个《玩电脑条约》,写在纸上,贴在电脑旁边的墙上。
《玩电脑条约》其实只有两条:第一,每天上网不能超过两个小时,且每晚9点以后不得上网,因为要睡觉;第二,上网时,每半小时必须离开电脑10分钟,休息眼睛。刚开始,晓晓执行得不错,可没过多久他就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迷上了一款“蔬菜水果打僵尸”的单机版游戏,在电脑前坐得越来越久,中间要休息眼睛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了。我和他严肃地谈了两次,责成他信守承诺,重申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但收效甚微,《玩电脑条约》成了一纸空文。我意识到,晓晓已经沉迷电脑游戏了,什么道理他都懂,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
事不过三是我惩罚孩子的第一个原则。当第三次发现晓晓严重违反《玩电脑条约》时,我一怒之下切断了电脑的电源,并把墙上的《玩电脑条约》扯了下来。晓晓哭了,哭得很伤心。对我们共同拟订、他亲手抄写的《玩电脑条约》,他还是很爱护的。
其实,扯下《玩电脑条约》时我很小心,没有撕破,因为我知道还有回旋的余地。那一晚,我没有再理晓晓。我想,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带晓晓去少年宫参加一个普及航空知识的活动。在少年宫广场的中央,放着一架大大的飞机模型,缓慢地旋转着,飞机翅膀上的红灯一闪一闪,格外吸引孩子们。晓晓从小的梦想就是当飞行员,马上被吸引住了,围着飞机模型转了三圈,说什么也不进场。
我灵机一动,从后面抱住他,让他闭上眼睛,然后我抓住他的双手,让手臂像飞机翅膀那样张开。我说:“现在感觉一下,你正开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你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注意,前方有一群大雁,赶快躲开!对,就这样。看,大雁跟你打招呼呢……”晓晓乖乖地闭着跟,随着我的引导美美地幻想,时不时咯咯笑两声。这时,我的手臂慢慢垂下,一点一点向后退,说:“可是,你现在正在远离你的梦想,你快开不了飞机了,因为你的视力正在下降,如果你开飞机,会撞到大雁的,大雁会粉身碎骨,你和飞机也要机毁人亡……”我后退的脚步越来越快,语气越来越紧张。晓晓不干了,他奋力挣扎,身体向前倾,想要找回他的梦想。挣脱不掉我的手,他仰头哀怨地看我。我发现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少玩电脑游戏,保护好视力!”晓晓哭着说。
我笑了,用力张开他的手臂,朝前走,朝闪着红灯的飞机模型走。晓晓破涕为笑,大声说:“我要当飞行员!我要开会闪红灯的大飞机!”
晚上临睡前,晓晓来到我的卧室,认真地说:“妈妈,那个《玩电脑条约》你给我扔了吗?”我说:“没有,妈妈替你保存着呢。”晓晓说:“那就重新贴起来吧,而且,妈妈要向我道歉,您撕那个条约是不对的。您说过,大人不能向小孩发脾气,更不能破坏东西。当然,我没有遵守条约也不对,我也向您道歉。”于是我们互相道歉,然后一起把《玩电脑条约》贴到墙上原来的位置。
从那以后,晓晓再也没有违反过《玩电脑条约》。现在,晓晓上初二,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视力。
孩子之所以犯错,通常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所以,与其强烈干预,不如让他体验到错误的后果,唤醒他内心的积极力量,主动改正错误。
一味指责无济于事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所以在晓晓很小的时候我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对我们之间的沟通帮助很大。
晓晓8岁那年春节,我带他回娘家小住。一天晚上,晓晓在客厅里专心致志地玩拼图。快10点的时候,他有点犯困了,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而舅舅送他的那个1000块的拼图对他来说又过于复杂,他越来越没有耐心,于是气急败坏地要我去帮忙。我说:“妈妈可以帮你,但你今天的日记里一定要写上,这个任务是妈妈帮助你完成的。”他不乐意。我俩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我妈妈过来和稀泥,结果晓晓把怒火全发泄到姥姥身上,居然让姥姥“滚开”!我强压怒火,起身回卧室。
晓晓哭着跟我来到了卧室。我冷静一下,清晰地告诉他:“妈妈现在有坏情绪,需要处理一下,你是不是也需要处理一下自己的坏情绪?”他说:“是的。”于是我们两个抱着,一动不动,各自冥想。过了一会儿,我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问晓晓:“你怎么样?你现在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了吗?现在可以谈话了吗?”他说:“可以。”
我说:“首先,妈妈向你道歉,刚才我确实是不想帮你拼,因为妈妈太累了,想早点休息,就找了个借口,没有跟你说实话。听到你骂姥姥,我生气了。”我一边比画一边解释,“就像一个愤怒的小火苗,它出现的时候,我没有浇水,而是浇油。”我平静的语气给了晓晓力量,他接着我的话说:“妈妈,我也有坏情绪。刚才你浇油的时候我也浇油,这样就一下把那个小火苗变成了大火。”我问晓晓:“那姥姥做了什么?”晓晓说:“姥姥是浇水,但我的火苗太大了,反倒把她烧了一下。姥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我和你当时都不是了。”
我和晓晓再次拥抱,和解了。我们从刚才的坏情绪中走了出来。晓晓获得了力量,他走到客厅,诚心诚意地向姥姥道了歉。
我们做父母的如何面对错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孩子都会原样复制。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对孩子一味指责,更不要对自己的失误闭口不谈,错误无论是属于谁的,都可以谈,而且要就事论事地谈,不是泛泛地指责。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犯错变成一次有益的经历,吸取到积极的力量。否则,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等待孩子自己觉醒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晓晓迷上了跆拳道,放学后,如果不去跆拳道道场(练习跆拳道的场馆,相当于武术的武馆),就在阳台上一招一式地练习。我留心观察,发现有一个动作他总是做不好,该出右腿时出左腿。第二天、第三天都是这样。我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出错,晓晓都会停顿一下,想一想,纠正过来,但下次还是会错。
我什么都不说,只是笑眯眯地在一旁观看。我告诉自己,这也许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晓晓必须经历的过程。这种犯错、纠正的过程对他也许是一种激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进行,直到最后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是属于他的节奏。现在我要做的只是等待。事实上,孩子做事并不苛求自己一次成功,他们往往非常喜欢重复,专注地反复做某件事,恰恰是父母的苛求态度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父母总是迫不及待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有时恨不能替孩子做,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学习和做事的节奏,而我们总是不能等到孩子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孩子的错误是属于他的错误,我们怎么判断这个错误没有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决定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该的呢?孩子认识事物有一个自然的内在规律。每个孩子都不同,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见,也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坎坷和挫折。我想,如果大人能够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而且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自己纠正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的意义重大,它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内在动力,也将给他更大的激励。
事实证明,我的上述想法是正确的。晓晓在经历了几周犯错、纠错的反复练习后,完全掌握了那个动作,而且把它变成了他的杀手锏。他用这个动作干净利落地击倒对手,我在跆拳道道场至少见过两次。说真的,当时我比晓晓本人还要激动,不是因为他击败了对手,而是因为他击败了自己的错误!通过无数次枯燥的练习,他找到了内在觉醒的力量!这难道不是一个更值得庆贺的胜利吗?这个胜利,在晓晓的人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很多个短短的一瞬加起来,就能给这个未来的男子汉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认为自己当初的耐心等待是明智的。
在错误中成长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取的家长。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