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央积极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营造文化氛围,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3种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我國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旨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但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院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职业技能,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而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多数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有精湛职业技能而且要具备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因此,在中国制造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
  首先,从工作态度这一层面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要在工作上始终保持一种严谨、细致、专注、有担当负责的工作态度。
  其次,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
  最后,工匠精神的深层的内涵是从业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价值观。工匠们把对每一件作品虔诚的态度,对自然的敬畏,连同自己的潜心感悟,都倾注于一双巧手,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二、高职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1.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如果将企业比作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骨骼,企业发展的好坏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兴衰。但是,我国制造业当前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急迫解决的问题。
  首先,制造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其次,中国工业在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工匠精神核心是追求技术进步,是要求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像一个工匠一样,严谨、细致、琢磨自己的产品几乎到偏执疯狂的地步,对待产品精益求精,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经得住市场的检验。中国制造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2.高职学生就业和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走出校门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当下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用人单位招不到想要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学生不愿意下车间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传达给高职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是一种坚持、专注的职业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职业精神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顺风顺水,为此要加强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高职教育承担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
  高职教育不仅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培养学生技术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企业所必需的岗位技能,还需要有一种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因为企业产品质量能否达标的关键因素一是工人岗位技能,二是工人对待工作的那种严谨、认真、细致、负责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就属于职业精神。而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主要为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作人员,所以工匠精神对于学生和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职教学既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学习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
  四、把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育人全过程
  1.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文化育人是学校的重大使命,学校在注重专业教育、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讲究营造一种高职院校该有的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坚持“双核(技能 素养)相融”的育人理念,着力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各类主题活动和社团建设、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养课中。文化建设包含职业生涯规划、文明礼仪、6S精益管理品质等数十个模块在内的职业素养训练,搞好车间文化、技能大赛文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2.专业课程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课堂教授给学生基本的原理,而更需要学生真真切切的身临其境去动手操作,了解真实的操作流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教授学生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认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的工作,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前提。实训教学可以很好的检查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把工匠精神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生能够真实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所以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比较容易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方法。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要靠高职学校的努力,更要靠企业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不能更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因此,让学生真正步入企业工作,在工作中切实的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求企业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安排技术骨干在日常工作中带动学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起以合作发展为目标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校企共育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以生产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车间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工匠精神人才培育新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产教融合,提高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成效,实现教学过程中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五、结语
  工匠精神承载着我国制造业的未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在校学生都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国制造”的企业与领先全球的“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企业相比,不缺乏精湛的技术,而是缺失工匠精神。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一线工作岗位提供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和塑造工匠精神的重担就落在了高职院校肩上。未来的发展中,加强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让职业技术教育更好的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婷婷.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2).
  [2]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2016(3).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待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来自超级计算机、卫星、宇宙飞船、CT扫描仪、核磁共振仪以及地质勘探的数据与日俱增,使科学计算数据的可视化及计算过程的交互干预与引导日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科学计算可视化的重要意义及其目前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因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施校企联合,大力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
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应积极拓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后更有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发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这种方式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一、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人才。中职学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这一平台,引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宽容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深层次变化,教育思想也在逐步的转变,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应社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背景  1.德国的组成  要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首先需知道德国的基本国情。德国是一个联邦政府,由16个联邦州组成。各州基本是自治的,不同于我国教育统一由教育部管理,而是由州的教育机构管理。在德国,各州的教育体系是不同的,各有各的规则和法律,协调各州的专门机构“行业协会”便应运而生了。  2.德国教育体系  德国教育在中学前和我国基本相同,到初中时,德国教育开始分为四类:文理中学、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得到发展,文章分析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其参与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应做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学生管理在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这类人才首先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高尚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技工学校教育即为中等职业教育,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匠型”高技能人才。技工教育在多年的摸索和努力下已不断形成具有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教育教法,但与之对应的学生管理却一直处在摸索当中。一直以来,技工学校学生
快速、高效的收集和分析信息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系统的广泛应用 ,人工采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切合实际 ,需要一种能够对数
当前形势下,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辅导员队伍“非职业化”现状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