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二、案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片段及分析
我有幸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不一定,落后也不一定会挨打。”小明应声而起。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展开了小组合作大讨论:“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对待落后的日本。”“落后打先进,辽夏金元入侵中原。”“落后与先进平等相处互通有无,如唐朝与周边吐蕃、回鹘、南诏的和谐关系。”“落后受先进的援助,如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落后反击先进,如埃塞尔比亚抗意大利入侵。”“落后必挨打,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弱肉强食。”
一个“节外生枝”的突发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被“吸引”住,展开大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职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千变万化的,在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预设,仍然存在众多的生成元素。这些元素造就了课堂的多姿多彩,也造就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协处理,为课堂生成而随机应变,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1.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走进课堂,愈是优秀的老师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愈高。”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教师智慧互动的火花。历史老师一定要有课堂动态资源开发意识,合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断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2.课堂现场动态生成彰显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是学生自觉凸显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例证。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建立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因此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人文点化,对学生生成的个体差异回答或陈述不清的错误资源应运用教学智慧,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举例证明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资源的优势所在,通过巧妙的引导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学生知识要求的正确轨道上,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4.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及时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除相应的变动。”面对富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动的问题,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资源及时地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的设计范畴之内,从而让课堂正真正呈现灵动的生机与跳跃性的活力。
总之,充满动态资源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关注生成、期待生成、驾驭生成,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精彩的学习天地,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二、案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片段及分析
我有幸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不一定,落后也不一定会挨打。”小明应声而起。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展开了小组合作大讨论:“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对待落后的日本。”“落后打先进,辽夏金元入侵中原。”“落后与先进平等相处互通有无,如唐朝与周边吐蕃、回鹘、南诏的和谐关系。”“落后受先进的援助,如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落后反击先进,如埃塞尔比亚抗意大利入侵。”“落后必挨打,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弱肉强食。”
一个“节外生枝”的突发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被“吸引”住,展开大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职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千变万化的,在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预设,仍然存在众多的生成元素。这些元素造就了课堂的多姿多彩,也造就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协处理,为课堂生成而随机应变,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1.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走进课堂,愈是优秀的老师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愈高。”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教师智慧互动的火花。历史老师一定要有课堂动态资源开发意识,合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断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2.课堂现场动态生成彰显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是学生自觉凸显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例证。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建立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因此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人文点化,对学生生成的个体差异回答或陈述不清的错误资源应运用教学智慧,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举例证明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资源的优势所在,通过巧妙的引导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学生知识要求的正确轨道上,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4.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及时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除相应的变动。”面对富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动的问题,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资源及时地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的设计范畴之内,从而让课堂正真正呈现灵动的生机与跳跃性的活力。
总之,充满动态资源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关注生成、期待生成、驾驭生成,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精彩的学习天地,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金洲.课改新课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