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当有新气象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融媒体”理念成为新闻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浪潮。这股新浪潮的兴起,给日趋庞大的媒体从业群体提出了能力与素质上的全新要求。高校新闻学专业作为未来媒体人的摇篮,应当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顺应潮流进行改革,以保证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融媒体”背景下的竞争力和上升潜力。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学 教学改革 高校
  一、研究缘起:“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和考验
  所谓“融媒体”,本质上是源于“技术融合”的一种全新的传媒工作模式,即基于不同技术手段的不同传媒手段(如电视新闻、手机新闻客户端、报纸、电子刊物、广播等)基于同样的报道目的结合到一起,充分集中处理经过数字化后的采编内容,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分发至受众。
  在“融媒体”理念与新媒体形式风头正劲的当下,依靠传媒行业谋生的门槛既在提高也在降低。社交网络和新媒体的盛行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垄断,使得学科背景各异的各种人才都有机会“跨界”,在“流量为王”的传媒行业中以各种方式分一杯羹。由于多元媒体形态的高度融合,处于采编、整合、播报等各环节的媒体从业者必须有能力充分处理信息,使其适合各类平台的传播,这就要求从业者足够熟悉各类平台的特点与基本技术操作。传统媒体也许编辑、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不同职位泾渭分明,职能与知识结构均大有不同,而一名出色的“融媒体”时代的媒体人,应当是写作、摄影、资料搜集、图像处理及网络技术样样熟练的“多面手”。
  二、新闻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新闻学本科教育与媒体实际工作需求的脱节
  面对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行业大变局,作为未来媒体人的摇篮,旨在培养新闻人才的高校新闻学科无疑应当有所反应,有所变革。然而,面对过于迅速的行业潮流变化,国内高校新闻学科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的探索依然有所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媒体教育并没有在其中体现“融媒体”特色和针对性培养策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等新闻传播领域的名牌高校也同样应用类似“(文字)新闻+广播电视”的专业划分方式,一部分偏研究型的高校会单独设立传播学专业。
  “新闻+广电”体系所代表的泾渭分明的二元化培养与分工体系适用于“融媒体”浪潮之前的体制内大型传统媒体。然而,从目前主流大型媒体与知名新媒体的新闻实践状况来看,这样的分工体系显然是不够对口和实用的。纵观两会、泉港爆炸等重大新闻的媒体采编工作,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如《新京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已经非常扎实地落实了“融媒体”理念:其“两微一端”和纸质出版物会几乎同时推送前方发来的一手报道,这些报道中既有传统的文字报道和图片新闻,也包括短视频、数据新闻这样的新媒体形式。在“融媒体”时代的工作条件下,“身兼数职”的全能型媒体人将逐渐取代原本细化分工的编辑、文案、摄影记者、文字记者等具体技术工种。
  然而应当承担新闻人才培养的各大高校相关院系,仍然恪守传统的分工模式并以此为据进行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这直接导致了经过新闻学本科培养的许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上“先天不足”:专业偏向“新闻学”或者“文字新闻”的,往往对图片处理、新闻摄影以及视频剪辑等归属于“广播电视”方向的基本技能缺乏掌握。写得出文章,剪不出片子,更用不好单反、Gopro或者无人机;而本科专业偏向“广播电视”者则刚好相反,技术上的了解有余,笔杆子的练习却大大不足,且两者都较缺乏人文社科领域的视野与深刻理解。
  究其原因,专业划分导致的课程设置难辞其咎,许多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应该兼顾的基本技能,常常因为缺乏相应的课时和训练而偏废,最终导致大批新闻与传媒“科班出身”的学生在愈发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甚至一些媒体的招聘公告中出现了更加青睐法律、历史、文学乃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怪现状。倘若新闻专业毕业生无法在大学期间掌握完整的、足以胜任“多面手”式工作的丰富传媒技能和媒介素养,那么面对拥有更加具体的一技之长又心向传媒行业、主动自学相应技能的跨界者们,确实有些尴尬和缺乏竞争力。“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媒行业的专业背景藩篱,也同样打破了传统分工式培养下的新闻专业毕业生的舒适区。面对前所未见的竞争和挑战,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科班复兴”:新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实践
  要实现新闻传播领域的“科班复兴”,高校新闻学教学改革必须充分满足“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工作实际需要,摈弃传统的、分工明确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转而以全能型高水平媒体行业工作者为培养目标,最大限度扩展学生的媒介素养、人文底蕴及技能储备,以应对媒体融合的趋势和不断涌入的其他专业人才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学教学改革,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推进。理论方面,考虑到“融媒体”背景下传媒写作体裁和传播形式的变化,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类专业除开设传统的新闻写作课程外,应增加网络传播、新媒体写作方面的授课,让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可以尽快与实际工作需求接轨。另外,广纳人才,尝试引进优秀的新媒体从业者进行讲学,甚至将其接纳进高校教师队伍。同时,由于目前“融媒体”工作模式对信息技术能力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视,新闻相关院系亦可招募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如文学、哲学、计算机等)以开设相关课程。而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看,尝试进行不分具体领域的、全面的传媒通识教育,取代泾渭分明的“新闻+广电”二元体系,也将对培养“融媒体”时代的合格传媒人才有所裨益。
  实践方面,目前高校新闻相关专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的传媒实践,大多仍然局限于传统媒体实习,或者是和社会媒体工作很难接轨的校园媒体运营,作为未来的传媒行业中流砥柱,这样稀少的实践经验将对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带来困扰。事实上,多种传播方式并驾齐驱,话语权不再高度集中的“融媒体”时代为在校学生的新闻实践带来了很大方便——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为各类技术和知识的自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而要进行写作训练并进行基本的新媒体运营,只需要一臺电脑和简单的公众号编辑工具即可。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物质奖励在内),鼓励学生自学技术和参与媒体实践。如果能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前面所提到的增加技术和通识类课程开设相结合,则有希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融媒体”理念的普及与应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顺应潮流进行务实的新闻学教学改革,对于学界和业界都大有好处,是值得考虑的双赢之选。
  三、技术大革新趋势下的变与不变
  就本质而言,“融媒体”潮流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传媒行业的具体表现。毫无疑问,以传媒相关学科见长的各大高校有必要顺应这股潮流,改革已经略显僵化的新闻学科教育和培养模式。日后有志于投身新闻界的新闻学专业学生,也应主动扩大知识面和增加实践,为将来成为合格的从业者打好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导向的“融媒体”大趋势,并不代表未来的传媒业是“唯技术论”的“媒体工业”,“融媒体”时代的合格新闻人也绝不等同于“工具人”或“技术匠人”。技术进步与普及更多是提高了新闻人的下限或者说准入门槛,即“不懂技术则无法胜任工作”,但掌握了高超的“融媒体”相关技术,却也并不代表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编辑或主持人。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新闻工作者仅仅掌握一些实用软件技术,缺乏进行创新性写作的能力,那么他技术能力上的专长很容易被更加自动化的新技术手段所淘汰,他所能完成的稿件,有朝一日也必会由人工智能代劳,这样的人即使有经验与技术,其职场竞争力仍然有所不足。归根结底,新闻人的立足之本仍然是传统的媒介素养和写作能力,即所谓“道”,而并非意在提高效率的、各种各样的“术”。一个能在“融媒体”浪潮中如鱼得水的新闻界弄潮儿,应当做到术道兼备,缺乏“术”者难以胜任工作,而“道”不足者,即使可以在业内生存,也绝难成为一名顶尖级别的媒体人。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无论“融媒体”理念如何形成潮流,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变化,“道义”与“文章”仍然是不变的新闻工作根基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璐,范以锦.全媒体环境下构建全新传播体系的对策思考[J].传媒观察,2019(06).
  [2]Hilde Vanden Bulck,Karen Donders.Pitfalls And Obstacles Of Media Policymaking In An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The Flemish Signal Integrity Cas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Policy,2014(04).
  [3]陳玲.从相“加”到相“融”——新型主流媒体的升级嬗变思考[J].新闻世界,2019(06).
  [4]Sandler,Kevin. Teaching Media Convergence [J]. JSTOR,2009(03).
  (作者简介:张有嘉,女,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东南风  西南风  桃花一夜笑出声  小古镇  郑家屯  迎来盛世又一春  忆往昔  风沙地  今朝满目芳与绿  文明城  换新貌  园林广场芳萦绕  西辽河  水草美  引来奇鸟滩边会  红樱桃  青圆李  游乐园处花迷你  哥习拳  姐练剑  翁媪公园舞红扇  “七星湖”  似画图  青松翠柏暖风梳  吊板桥  木廊美  玉球轻转喷泉水  碧草娇  月季红  鹅卵幽径倚朱亭  苇撩风  蛙咏醉
期刊
一览长空尽赤旄,此情澎湃亦堪豪。  山河積翠丰神阔,魂梦归心视野高。  超级工程叹奇绝,中华制造领风骚。  当真雄威我华夏,为你干杯斟美醪。
期刊
曙光轻快地写着美丽的心情,  露珠温柔地和着叶脉的律动,  眼眸执着地延伸着远方的风景,  你好,这里是四平!  原野的笑靥迎着太阳的光辉,  辽水的细浪漾着渔民的欢声,乡间的炊烟升腾着新农村的希望,  你好,这里是四平!  党的方针政策植根在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街头巷尾各个角落,  红色基因奔腾在英城人的血管点点滴滴,  你好,这里是四平!  你好,这里是四平!  苏醒的千年古
期刊
七秩國庆愿景真,龙腾禹甸吐经纶。  初心不泯三江浪,壮志堪舒五岳身。  信有清风圆绮梦,焉无澍雨惠平民。  红星闪耀开新局,奋进声中共举樽。
期刊
紅色江山永继承,富强时代党年青。  朝阳送暖情无限,锦梦生春志未停。  超越亚欧多创造,扫除污浊更清醒。  谁人引领光明路,举世观瞻北斗星。
期刊
摘要:《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写爱情的小说,它回答了“娜拉出走”之后的悲剧命运。子君虽然与涓生组建了新家庭,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依旧逃不过悲剧的命运。而到了抗战胜利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段本该欢欣鼓舞的时期,巴金笔下新式家庭中的曾树生和汪文宣却依旧逃不过和子君与涓生一样的悲剧命运,这又是为何?笔者通过分析文本认为,主要原因是鲁迅和巴金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阴影与社会的动荡,由于二者对这两方面的
期刊
遇见  就是为了  留一纸遗嘱  给我吗  第一天,下雨了  一条善良的狗在向我摇尾  一串雨滴  欲穿透台阶的一块石头  第二天,一个遥远的女人  你与我说好了  相约在青青校园  你在七舍的楼下拨着六弦琴  我只顾在路边弹跳两条皮筋  你的诗,是写给校花的  我迟到了  好多年  今夜,我要陪你一起  去看雨  是的,双子座的流星雨  今夜,是的,就在今夜  我已迫不及待  因为明天,明天  
期刊
摘要:本文将借由白薇的戏剧《打出幽灵塔》深入探析白薇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对男女两性之间关系的反思,并对白薇创作中独特的对于女性与革命关系的思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白薇 女性 革命意识 《打出幽灵塔》  《打出幽灵塔》是女性文学创作中罕有的戏剧作品,独特的女性化戏剧语言下深深地埋藏着白薇对于女性与男性之间两性的微妙关系的思索,以及女性与革命的主题的深切反思。  一、女性身体的迫害与抗争  女性
期刊
摘要:交互式电影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游戏类型,通过电影化的叙事风格,跌宕起伏的剧情,游戏进程中无数个分支选择,使玩家获得比其他类型游戏更为强烈的角色代入感。这类游戏主要是通过选择剧情分支选项和即时QTE(快速反应按键的英文缩写)两种操作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虽然牺牲了一些探索的自由度和操作的爽快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交互式电影游戏中独特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关键词:交互式电影游戏 互动性 电影游戏发展 非线性
期刊
故国开疆,  海外钦服,  广宇泰安。  待盛唐兴旺,  山欣水笑,  睦邦亲善,  物阜民欢。  凋敝晚清,  屈膝夷外,  民庶忧忧水火煎。  联军入,  恨火烧名苑,  毁我江山!  五星旗帜翩然,  情激荡,  龙吟震宇寰。  看改革开放,  焕发祥瑞,  创新进取,  突破精尖。  华夏悠深,  人民伟大,  兴复中华盼梦圆。  心澎湃,  奔宏圖伟业,  万众争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