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的不是寂寞,是节日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是单身一族为傲。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的文化。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由于有4个1,所以被称为大光棍节。这不,过不了几天,2012年的大光棍节又要到了。
  一年一度光棍节
  人们对于光棍节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从南京的校园聚餐起源说,到麻将牌桌上四个“四条”的牌局说,到最具有调侃意味的“据史书记载:公元11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就是光棍节的开始。距离下一个全部是1的光棍节要等到9103年以后……”的说法。总结为一点就是,一群单身的人需要依靠属于自己的文化气氛,让自己暂时摆脱寂寞的节日。
  在汉语当中,“光棍”一词由来已久,并非是一个网络衍生词。汉语当中的“光棍”有两种读法,一种就是普通的读法,“棍”的后面不加儿化音。这种读法解释为地痞流氓。其在元代的民间就已流行。如《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中就有这样的文字:“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明清两代,“光棍”之称颇为盛行,成为官方对流氓的通称,《大清律》中则有“光棍例”处置流氓罪。另外一种读法,是“棍”的后面加儿化音。其意义就是现在人们常常用到的指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人。要知道这种说法一直是指男性的,可能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给“女光棍儿”取了一个专有名词——“剩女”。“光棍儿”和“剩女”也就成了光棍节的主角。
  光棍节狂欢
  小周是一位年轻光棍,大学4年的光棍节一个没落下,如今走出校门开始工作,“脱光”(脱离光棍组织的简称)更是难上加难。
  小周说:“现在实在太难找女朋友了,周围的同龄女孩,不是从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名花有主,就是上班后,找了个比自己大的成功人士。现在自己刚出校门,没房没车,工资不高,就算找到了个女朋友,自己整天卖给公司,也没时间陪人家。”
  小周告诉笔者,听说有个公园举办过“光棍对对碰”集体生日会暨交友派对,时间是11月14日周六晚15点~18点。虽然作为男光棍要交100块钱,但是看看主办方设计的各种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小周已经报名,同时他也在联系自己的朋友快快加入这个活动。这时小周告诉笔者,那活动有个《光棍之歌》歌词是,“我们是光棍,鄙视平庸的光棍。我们是光棍,热爱生活的光棍。我们是光棍,享受寂寞的光棍。我们是光棍,非一般的光棍。”
  小周说:“我并不一定能在活动上找到心爱的‘妹纸’,主要是借着机会玩玩去。多认识几个朋友,也行啊。”
  阿勇是一位资深光棍,因为常年做公关,跟他打交道的不是各种领导,就是棘手的客户。对他来说,参加这种光棍节活动简直不可能。“我都30好几了,到那儿去多丢人啊。”阿勇告诉笔者,自己每次光棍节的时候,就是在办公室加班。工作到写字楼里都没有同事的时候再走。然后就开车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逛,“其实,深夜开车在北京逛,绝对是一种享受,开出两个小时去,都不会重样,因为北京大啊。”
  “今年有哥们儿约自己去三里屯那边的一个酒吧,参加‘脱光’派对。意思就是参加完这个派对就不是光棍了。我还是觉得感情这事情不能这么快餐,开车逛逛之后,回家看看球赛倒是不错。”
  策划光棍节活动的可不仅仅是光棍们的特权。小宇是一家外企的白领,跟女朋友从大学就开始好了,如今工作已经有五六年了,所以他打算在今年光棍节的时候,跟他的女朋友求婚。小宇已经想好了要说的台词,“亲爱的,正是因为有你,我才不用过这个节日。作为亲爱的长期以来对我的无限支持和关爱的回报,我在今天请求你嫁给我,让我给你一个温暖的家吧。”
  光棍节既不是洋节,也不是传统节日,但它早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希望留下自己的回忆。从最初的自我调侃,到后来单身派对,或者是在这一天表白,在这一天求婚。总之,人们都会大声地喊出:“我们过的不是寂寞,是节日!”
  光棍节文化
  要说起来,光棍节的流行最先还是得益于校园,一个宿舍四个光棍的情况不在少数。每逢这个节日,大家便又有了一个聚餐喝酒的借口。跟平常聚餐有一个不同,在这一天聚餐,大家绝对地秉承“AA制”,并且最后都要祝愿各位,明年不来参加这个节日。
  北京某心理咨询机构的张女士告诉笔者:“虽然西方的单身亚文化已经慢慢地进入到了中国,中国也确实有不少人开始追求‘单身贵族’的生活。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遵从宗法、崇尚孝道的国家。结婚生子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很多人一生中相当重要或者绝对重要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光棍节并非完全是一个单身亚文化的产物,而更像这一单身人群的集体自我调侃。”
  调侃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它秉承了中国人的谦虚、谨慎和聪慧。它是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道出自己的挫败感。从某种程度上讲,调侃是一种自我保护,但是说到底,这还是自己在表达自己挫败感的一种方式。所以,“光棍节在中国过得不会那么悲凉,也不会那么快乐”。
  张女士还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全国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甚至高达130∶100以上这个数字。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推算,如果所有人都遵从一夫一妻制,且所有女性均出嫁的话,中国将有2700多万光棍。算上今日不断增长的‘二奶’群体,光棍可能得3000万,甚至更多。这么多人群构成一种文化,是必然的趋势。他们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寂寞,这个节日正说明了这些。”
  总之,光棍们有了光棍文化,商家们酝酿光棍经济,社会学家在调研光棍现象。今年的光棍节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年的你、饶有兴致的你是去参加一些庆祝派对?还是已然找到幸福,回绝了朋友们的邀请呢?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十净九裘。裘派魅力何在?陈俊杰用一生体味着其中的奥妙。  第一次知道“裘派”是在1976年。“文革”刚结束,样板戏一枝独秀的年代终于一去不返,传统戏逐渐恢复,如同一股甘泉滋润着人们贫乏的精神世界。一天,陈俊杰在老师的收音机里听到一段《打龙袍》,一个高亮醇厚的嗓音牢牢地抓住了陈俊杰,“简直迷得不得了”。如今想来,用“浑然天成、美不胜收”描述并不为过,但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嘟囔:“哎呀,还有这么好听
期刊
“如果到明年3月份,中国楼市能走出任志强刚刚忽悠的又一波上涨行情,我将于明年两会的开幕当天,在北京长安街裸奔10公里。 如果是相反的行情,请任志强先生在和您一起忽悠的媒体上公开道歉。”  2012年12月2日晚,深圳英联不动产董事长郭建波在微博上立下赌约。微博一经发布,即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南都记者就此联系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方未作回应。但郭建波表示,无论任志强是否回应,自己都会坚持履行赌约。 
期刊
京剧裘派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净行流派,其艺术精华在于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高超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净行演员裘盛戎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唱法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与郝(寿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脸融为一体的新风格,称为“裘派”。  裘派艺术到底有什么魅力?本期我们走访了裘派的代表人物——陈俊杰、裘继戎、方旭。
期刊
提起徽菜,略知一二的人都会说“徽菜三重”,即“重油、重色、重火功”。正因为这“三重”的说法,让徽菜在很多讲究健康的现代人眼中,成了需要远离的菜系。更有很多人,提起徽菜就想起乡土菜,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菜系。  与之相悖的概念是一句流行话——“安徽多美女”。安徽美女皮肤白皙、身材纤细。而徽州人(黄山地区,正统徽菜原产地)一直很少得肠胃癌的,连得重负荷的大胖子也很少有,而且徽州人都肤色姣好,体质优秀。如
期刊
在北京的各大公园里,总有一些人用毛笔在地上表演或练习书法。它被人们称为地书书法。  它算得上是北京一景,其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至于谁是首创地书书法的人,很多人都不了解。  他就是李景生先生。1995年,英国图腾电影制片公司等单位在北京拍摄的电视系列片《滕龙》,及中央电视台体育部在北海公园拍摄了整整一个小时李景生先生的地书书法,并向全国播放。很多人正是从那时开始知道了地书书法,
期刊
一出手成千古恨  最佳的买房时机,总在错过,总是追悔莫及。这样的故事,剧情老套,但总在重复上演着……  一对50后的京籍知识分子夫妻,奋斗了大半生谋得了两房一车的家产。2008年奥运会前,他们抢着把位于学院路附近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卖掉了。那是他们单位分给他们的房改房,用不到3万元就拿到了产权证。这次卖价为80万元,他们兴奋异常,这是买价的26倍,他们等于一弯腰捡了一个硕大的金元宝。  其实
期刊
说起“打鼓儿的”,《残冬京华图》里随处可见。不仅是因为过去旧社会北京城里操这种行业的人数众多,就如同当今满大街的“收废品的”;还因为那年头家里穷,三天两头和“打鼓儿的”打交道,卖一些旧物件疗穷救急。因此对“打鼓儿的”印象特别深。  那年头“打鼓儿的”与现如今“收废品的”有相似之处,都是收购废旧物件。不同之处在于,“收废品的”以收购可再生利用的废旧物资为主,兼收旧家具、旧电器。而“打鼓儿的”根据收购
期刊
今年4月12日,光线传媒“娱乐现场”在北京发布“娱乐权力榜”。在“电视剧权力榜”上,《甄传》名列榜首,独领三奖,夺得最具影响力古装剧第一名,成为最大的赢家。  激烈残酷的宫廷斗争与唯美伤感的爱情深深地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就连其中的台词也成了大众竞相模仿的对像。之乎者也半文半白夹杂着诗词歌赋的语言被网友们戏称为“甄体”,一时间风靡了两岸三地。  笔者要说的,却是想再议议甄之“”字的读音。去年年底,一
期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京剧 《少年马连良》,历经大大小小十多次改动,于2013年6月1日公演。这部戏充分体现了戏曲创作的艰辛和严谨,更是群策群力的典范之作。  在这一年来的创作、筹备、编排、演出的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学院的领导、老师、导演、编曲、舞台、配乐、专家顾问等,每一个人都奉献了自己的热情和力量,缺一不可。在不断地改进中,《少年马连良》成就了新的京剧经典。在这里,每一位参与创作、演出的
期刊
狙击:掌声响起的时候,他们悄然离去  2012年6月12日傍晚5时许,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的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1岁多的孙子出门遛弯儿,快到观音堂桥下时,一名男子突然闯了过来,一把抱住孩子,左手卡住孩子的脖子,右手持刀顶住孩子的腹部。  情况紧急。接报后,北京市公安局迅速启动预案,调集特警、巡警、交警、属地分局等警力赶到现场,处置事件、维护秩序。  对峙、谈判,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十分不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