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一门情感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情优教,促进学生情知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已成为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研究教材,以知促情;激活教材,以情育情。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目前新编的中学历史教材而言,绝大部分历史知识点都包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如:“商鞅变法”体现出秦国新兴地主阶层勇于改革、合乎民心、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纳谏表现出知错就改、服从真理的理智感;周恩来东渡日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敦煌飞天的情韵、蒙娜丽莎的微笑则渗透出强烈的美感等等。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每个章节的每个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饱含的情感内涵。其次,教师自己要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并被这种情感所打动、感染,然后通过教师包含情感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体现出来,叩击学生的心弦,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一文时,不能不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通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彼此敞开心扉,与教材中的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感悟伟人深厚的精神品格,激发起学生对理想和人格完善的不懈追求。
  (二)创设情境,以境激情。由于历史内容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因此,进行情感教学,要多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不失为拨动学生心弦的好方法。如:学习“抗美援朝”一课时,通过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和《上甘岭》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通过聆听雄壮激昂的音乐,观看志愿军战士大无畏地奔赴朝鲜战场,誓死保家卫国的感人场面,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斗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一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血淋淋的图片资料,再配以义愤填膺、感人肺腑的旁白解说,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犯下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如果说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如临其境,那么,历史人物角色的扮演则是让学生把情感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体验。如:学生在学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课时,可让一部分学生装扮成隋唐时期的百姓和文人,他们为获得一篇好的文章不停地抄写,而且还经常抄错。于是,他们开始提出能否创造一种省时又省力并准确传播文章的好方法?然后,让其他同学参与,提建议、想办法、出主意,于是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种通过创设当时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参与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全身心调动与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态度。
  (三)加强体验,丰富情感。教师应在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结合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亲临实地,到一种特有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情感倾向在这种体验中往往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如:让学生游览领略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通过调查、了解和探究它们的来历,深刻感受到在这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物背后书写的是一段段中国近代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史;让学生去调查位于湖里五通的万人坑,听听当地老人的控诉,查查地方史资料,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我们的下一代在盲目“哈日”时能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时刻提高警惕性;再如:通过让学生参观《郑成功纪念馆》,感受一代民族英雄抗击外来侵略,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通过调查,访问,对比家乡的过去与现在,切身感受、体验到家乡取得的巨大变化,从心底油然而升起一股自豪感和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责任感。
  (四)融洽关系,以情育信。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学识交往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而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基本保证,古人也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强化该学科教书育人的意识,热爱本学科和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其次,教师要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关系和学生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然,在我们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时,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论是“重知轻情”还是“重情轻知”,二者都偏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轨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力求形成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并茂的教学格局,以最终实现情知和谐统一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王波
其他文献
一、"对课"简说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的梳理,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联系,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主题
随着通讯、电脑以及其周边数码产品和家用电器不断向小型化、高频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对元器件的片式化、小型化、高频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叠层片式高频电感器在以移动通讯产品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教学尝试和探索,下面以课堂教学片段与大家共同探讨。  以JEFCBOOKⅡ中Lesson14的课文为例。在教这篇课文时,笔者事先精心设计了10个问题:  1、Ji Wei is a boy, He has a job on a farm。Do you know what it
在创造性教育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论是旧的教育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总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差生”。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其中我们通常称的“差生”也随之多了起来。那么“差生”这一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  其实在“差生”成长过程中,只存在个体的差异,并没有天生的“差生”。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差生”被使用的频率似乎很高,教师眼中有“差生”,学生心中有“差生”
<正> 下肢长骨干不稳定骨折比较多见,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而终身致残。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仍未找到一种既简单实用,痛苦少,又能加速骨折愈合,减少或避免残疾发生的理想的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中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人的言语实践就是人思想感情的再现。故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人文精神,而且
<正> 在急诊足外伤中,踝关节和足负重区的损伤常见。清创后,大多有骨质、肌腱、血管的裸露。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患足功能,酌情选用传统随意皮瓣或带血管蒂皮瓣,抢救了众
<正> 1981年—1994年治疗包茎318例,根据包茎的发生原因及粘连程度对其分类,并根据分类选用不同的包皮环切术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318例,年龄
<正> 我们采用徐州市万通酿造厂研制的九度醋泡蛋(以下简称醋蛋),于1989年11月至1990年4月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1例,并对30例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