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连接词在英语写作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部分转折连接词的现象。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写作中使用转折连接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来探究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转折连接词中的异同。
关键词:转折连接词;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1 引言
连接词是一种表示语篇内各单位之间逻辑或语义关系的衔接手段。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只有语句之间的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整体连贯,而语句之间的衔接需要五中手段,(只带,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来实现,其中国较为复杂的是连接关系。韩礼德又从意义的角度将连接分成四种类型:添加关系、因果关系、时空关系和转折关系。本论文只是基于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探究。
2 研究背景
连接词是实现篇章语义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学者对连接词有不同的称法,很多学者从语义和功能角度对其分类。Quirk et al从语义的角度将连接词分为七类:列举、总结、举例、结果、转折、让步。过去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宏观上对连接词的各种类型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而在微观上对单个类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却为数甚少。鉴此,本论文将对表达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两个问题:
(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词有何特点?
(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某些连接词的情况?
3.2 研究数据和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语料库,一是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子语料库—ST3和ST4,全部为中国大学生的四级和六级考试作文。另一个是英美本族语者英语作文语料库NESSIE, 其中所收文本主要是英美本族语者依照中国四六级、四八级作文题所撰写的英语作文,这些特点使它和CLEC具有可比性。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工具是WordSmith 6.0, 它是一个在Window 下运行的用了观测文字在文本中的表现的功能强大的综合软件包。本研究运用Concordance, KeyWords and Wordlist三个检索工具来完成研究。
4 结果与讨论
4.1 转折连接词的频率比较
表1 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转折连接词
从表中可以看出,but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最高,且CLEC中使用的频率大于NESSIE。而though在CLEC语料库中标准频率低于NESSIE2.0语料库,这表明对于中国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but这个简单而熟悉的词,而对于though这个经常用于正式文体的词却较少使用。在NESSIE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转折连接词占所有转折连接词的98.11%,占CLEC所有转折连接词的95.84%。这说明不论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还是英美本族语者在写作过程中都会较多使用转折连接词。
4.2 过多和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
表2 过多和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的关键性
本研究需要运用WordSmith中的Keywords生成两个语料库的转折连接词关键性列表,以此来判定过多和过少使用的转折连接词。与英美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少使用了still, though, instead, despite, 过多使用了but, however, yet, on the other hand。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对于连接词的多功能性以及一些连接词之间潜在的细微差别的意识很少。其次,母语迁移,即在二语产出过程中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5 结语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写作中使用转折连接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会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的现象,造成转折连接词运用的不均衡性,多样性不足。希望教师在进行转折连接词讲解时能够从结构紧凑、语义连贯的语篇层面出发,强化学生对语篇衔接手段及其功能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建构连贯的语篇。
参考文献:
[1]Granger, S. and Tyson S. Connector usage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FL speakers of English [A]. World Englishes, 15:17-27. 1996.
[2]Jiang Jing. Lexical Density, Lexical Cohesion and Composition Quality.Unpublished.2005.
[3]Pery-woodley, M. M. Contrasting discourses: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a discourse approach to writing [A]. Language Teaching, 23: 143-151. 1990.
[4]胡壯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4。
[5]金铠,从语料库看连接词在中国学生六级作文中的作用,《南民族大学学报》第8期,2004。
关键词:转折连接词;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
1 引言
连接词是一种表示语篇内各单位之间逻辑或语义关系的衔接手段。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只有语句之间的衔接才能实现语篇的整体连贯,而语句之间的衔接需要五中手段,(只带,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来实现,其中国较为复杂的是连接关系。韩礼德又从意义的角度将连接分成四种类型:添加关系、因果关系、时空关系和转折关系。本论文只是基于语料库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探究。
2 研究背景
连接词是实现篇章语义连贯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学者对连接词有不同的称法,很多学者从语义和功能角度对其分类。Quirk et al从语义的角度将连接词分为七类:列举、总结、举例、结果、转折、让步。过去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宏观上对连接词的各种类型的总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而在微观上对单个类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却为数甚少。鉴此,本论文将对表达转折关系的连接词进行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两个问题:
(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转折连接词有何特点?
(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某些连接词的情况?
3.2 研究数据和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语料库,一是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子语料库—ST3和ST4,全部为中国大学生的四级和六级考试作文。另一个是英美本族语者英语作文语料库NESSIE, 其中所收文本主要是英美本族语者依照中国四六级、四八级作文题所撰写的英语作文,这些特点使它和CLEC具有可比性。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工具是WordSmith 6.0, 它是一个在Window 下运行的用了观测文字在文本中的表现的功能强大的综合软件包。本研究运用Concordance, KeyWords and Wordlist三个检索工具来完成研究。
4 结果与讨论
4.1 转折连接词的频率比较
表1 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转折连接词
从表中可以看出,but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最高,且CLEC中使用的频率大于NESSIE。而though在CLEC语料库中标准频率低于NESSIE2.0语料库,这表明对于中国学习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but这个简单而熟悉的词,而对于though这个经常用于正式文体的词却较少使用。在NESSIE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个转折连接词占所有转折连接词的98.11%,占CLEC所有转折连接词的95.84%。这说明不论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还是英美本族语者在写作过程中都会较多使用转折连接词。
4.2 过多和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
表2 过多和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的关键性
本研究需要运用WordSmith中的Keywords生成两个语料库的转折连接词关键性列表,以此来判定过多和过少使用的转折连接词。与英美本族语学习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少使用了still, though, instead, despite, 过多使用了but, however, yet, on the other hand。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们对于连接词的多功能性以及一些连接词之间潜在的细微差别的意识很少。其次,母语迁移,即在二语产出过程中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5 结语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写作中使用转折连接词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会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转折连接词的现象,造成转折连接词运用的不均衡性,多样性不足。希望教师在进行转折连接词讲解时能够从结构紧凑、语义连贯的语篇层面出发,强化学生对语篇衔接手段及其功能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建构连贯的语篇。
参考文献:
[1]Granger, S. and Tyson S. Connector usage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FL speakers of English [A]. World Englishes, 15:17-27. 1996.
[2]Jiang Jing. Lexical Density, Lexical Cohesion and Composition Quality.Unpublished.2005.
[3]Pery-woodley, M. M. Contrasting discourses: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a discourse approach to writing [A]. Language Teaching, 23: 143-151. 1990.
[4]胡壯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4。
[5]金铠,从语料库看连接词在中国学生六级作文中的作用,《南民族大学学报》第8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