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时代,或记忆的持存——论《你好,安娜》与《公开的情书》

来源 :扬子江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逝去的时代,或记忆的持存

——论《你好,安娜》与《公开的情书》



2019年8月,作家蒋韵出版了小说新作《你好,安娜》a,这部回溯一代人青春,追忆往事的长篇小说在探问晦涩的时代与揭示秘密的原罪的同时,着重凸显了善与爱、真与美这些高蹈之物的价值与意义,而其间关乎罪与罚、忏悔与救赎、人性与道德的发微,又为小说带来了正典式的厚重感与哲理式的深沉感。与此同时,2019年11月,书信体小说《公开的情书》再版b,作者刘青峰为新编版撰写了两万言自序。

其他文献
当代文学批评四十年 ——与陈思和对话 周明全(以下简称周):陈老师好,我最近对百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文革”后成长起来的第五代批评家的整体崛起方式,和2012年以后出道的75后、80后批评家的整体崛起
期刊
《自己的书架》序跋 一、 《自己的书架》总序《自己的书架》是我几十年来断断续续开设的一个读书随笔专栏。没有什么预设的写作计划,只是在工作之余,对自己读的一部分书有了感情,读了以后舍不得立时放手,就随手记下一点想法。恰逢媒体的朋友约稿,也就给了他们
期刊
隐喻化的再描述:自媒体写作的文本构造与反讽机制 自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媒介,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等都是其显著特性。依托自媒体进行的文学创作,一如本雅明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可修正性”“可装配”等特点a,各种形式的超文本无疑
期刊
破解“江郎”困局的路径思考 ——以创作主体“才具”建构为中心的探讨 引言:“看上去很美”背后的困顿当今中国小说创作局面“看上去很美”——不仅有名家钜献如陈忠实的扛鼎史诗《白鹿原》、莫言荣获诺奖的斑斓华章、汪曾祺冲淡隽永的优雅之作,且作家作品数量亦呈
期刊
闯入艺术的年轻人 ——冯骥才《艺术家们》与青年形象 晚年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有志于从事艺术活动的年轻人说过这样一番话:“你们,我的年轻的朋友们,应该把人类一切美好的思想和动机带进艺术的圣殿,在门槛上就应该抖掉那种琐屑的生活的灰尘和污泥。”a艺
期刊
友情、行动与诗之“手作” ——芒克油印诗集观察 1963年,活跃在纽约的艺术青年们会从一本名为The Floating Bear (《漂浮的熊》)的油印刊物中读到一则广告,推介发表着诗人Edwin Denby作品的油印诗刊C,广告中提及,刊物每册封
期刊
方言征用与乡村道德伦理的“礼崩乐坏” ——关于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建构一切文学作品的本体。“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a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阎连科小说与散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
期刊
桃花源的救赎:试论阎连科《中原》的人间情境 阎连科的作品时常以魔幻与荒诞著称,他笔下的人物面对自然与乡土、历史与创伤、现实与暴力等,总呈现出强硬、沉重及赴死的姿态。但近年来,阎连科的作品似乎更娴熟于进一步处理抽象的性灵与人心等偏向“内面”的议题。
期刊
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 ——王学芯诗歌论 1940年代,袁可嘉在一篇剖析穆旦等人诗歌的论文中,提出“新诗现代化”已然构成了现代诗人执意寻求的某种“新传统”的观点,还特别强调了“综合”作为重要创作技法在新诗新传统中所占有的显著位置。他指出:“如果我们
期刊
语言实验、公共性与另一种日常 ——论21世纪大陆“学者型诗人”创作的精神向度与艺术殊相 “学者型诗人”是当下中国诗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艺术面貌独特,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地位对于当下诗歌创作、诗歌评论,以及创作界和评论界的沟通和交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