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论文中的论证材料与编辑审稿要点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期刊编辑提高审稿质量,是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社科类学术论文通常会运用多种多样的论证材料来帮助立论和展开论证,主要包括引证材料(史实、权威观点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社会背景描述、调查和统计数据、案例等。对这些论证材料,社科期刊编辑应审慎核实其准确性,分析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判断材料对于论证的有效性,辨析论证材料运用中的逻辑谬误,从而对稿件质量做出更准确的评价,并以工匠精神对稿件精编精校,尽可能地避免文字性、知识性、逻辑性错误,进一步提升稿件品质,做好学术传播工作。
  【关  键  词】学术论文;社科期刊;编辑;论证材料;审稿
  【作者单位】唐静,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4
  当前,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不仅在于积极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拓展学术期刊阵地,还在于紧紧抓住以“内容为王”的办刊精髓,创办特色栏目和推出精品选题,将期刊发展与学术研究及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共同成长。学术期刊编辑提高审稿质量则是上述一切工作的基石,新的发展理念和各种选题构想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篇即将发表的学术论文上,学术研究成果的更好呈现也离不开编辑精细的审稿工作,同时,在与各种新媒体的发展竞争中,编辑的审稿质量更是学术期刊以质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其他媒介不同,学术期刊是展示和传播专业学术领域研究成果的平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和传播的学术论文需要在科学性、逻辑性、创新性、理论性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准,这决定了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符合一系列学术规范,可大致概括为:宿有起源、命有结果、出有根据、注有结论、文有考证、溯有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由于研究对象不同,两个领域的学术论文写作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相比较而言,自然科学研究更重视直接材料,大多在对直接材料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社会科学研究则更重视间接材料,通常在间接材料的基础上求新、求异,甚至对间接材料的整理和归类本身也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因此,社科类学术论文的作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材料来提出论点、辅助分析、证明结论。可以说,好的社科论文贵在选题,但写作的重点却在于收集资料,并按照论文的论证逻辑来使用和编排论证材料,对于一些以文献研究为主的社科论文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稿时,除了从政治导向、学术性、思想性、创新性等角度对文章的观点、学术水平进行总体判断,更要紧密结合论文中的论证材料及其具体运用情况,提出更为精准的审稿意见和修改建议。这就要求社科期刊编辑在审稿中必须审慎对待社科学术论文中运用的各种论证材料,注意核实论证材料本身的真伪,分析、判断论证材料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即检查论证材料的运用是否存在逻辑谬误等。下文将围绕社科类学术论文在写作中通常使用的引证材料、社会背景描述、数据、案例等几种主要的论证材料,简要探讨社科期刊编辑审读工作的重点。
  一、论文中引证材料的真伪及其论证逻辑
  引证法是学术论文常用的写作方法。对社科类学术论文来说,常见的引证材料主要包括史料、权威观点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等。
  第一,就引用史料而言,按照通常的认知,似乎历史资料反映的就是历史的真相,揭示了历史的“真理”,因此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历史本身就是复杂的、多维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孤立的、静态的事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实来源于历史记述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但这些记述就像修昔底德所感叹的:“不同的目击者因有缺陷的记忆和出于偏向对于相同的事件给出了不同的叙述”[1]。当学术论文的作者引用相关的史料时,作为编辑,对于史料的出处应细心核实。具体而言,一方面须核实史料的出处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为学界所认同,是否存在争议性观点,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或给读者带来有失偏颇的引导;另一方面是确保史料得到正确、准确的呈现,避免出现文字性的错误或疏漏,比如其中的人名、地名、时间等具体信息要与文献出处进行核对。而从论文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论文作者通常会选择最有利于论证其观点的史料,而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一些不利于论证的重要史料。也就是说,依据现有的知识来看,所引用的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可能不存在问题,但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引用不仅会使论文本身的论证令人质疑,而且很有可能由于对历史的片面呈现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歪曲和知识的误传。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论文引用的史料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不仅要求编辑注重知识积累,坚持关注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升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而且需要编辑不畏烦琐,细心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信息,对论文中引用的史料做多方核实。
  第二,权威观点和代表性研究成果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引证材料,即论文写作者都是借助其权威性、专业性或代表性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对此,编辑审稿时须仔细分辨这类引证材料的有效性,注意作者对这类引证材料的运用,也就是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正当、合理。以引证权威来说,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权威提出的观点和主张限于其专业或擅长的领域,并且建立在逻辑严密的论证、实验的基础上,或者已被证明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将其援引为论据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手段。例如,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通常会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来展开论证。但是,如果权威或专家的言论超越了其研究领域,或者其言说并非基于理性论证而提出,那么以此为论据就是一种无效的论证。应该强调的是,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引证权威,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论据,与此同时,还需要依据事实和理论展开论述,如果以權威取代事实与逻辑,将权威观点教条化,或片面理解权威言论,就会造成“诉诸权威的谬误”[2]。同样地,如果学术论文引证的是代表性研究成果,编辑审稿时则须注意论文写作是否存在生搬硬套数据或结论的问题,是否存在断章取义、张冠李戴等引证不当的情况。此外,论文写作假如只引证其中某一种或某一派的“声音”,同样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二、论文中社会背景描述的效应机制
  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通常作者需要阐明“研究的缘起”,也就是“提出问题”的社会背景。一般在论文引言或者开篇部分,作者会进行社会背景的描述,以介绍提出问题的来龙去脉。社会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层面的情况,不同于梳理相关学术脉络或对既有研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评论的文献综述。一个有思想深度的文献综述可能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篇学术论文,本文关注的“背景”仅指辅助论证的社会背景,而不涉及学术背景综述。
  论文对社会背景的介绍会极大地影响读者对现实的印象。从思维的逻辑顺序来说,作者通常基于社会现实提出研究问题,但是在论文写作中,作者常常会为了凸显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对社会背景进行重构,可能强调其中的一些部分,从而使读者聚焦于论文中提出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研究价值与意义的评价。
  在这里,背景描述的作用相当于议程(或框架)设置。在大众传媒研究中,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是两个重要理论。“议程设置”主要指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或突出某些问题,能影響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而“框架”则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活动,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框架设置的主要机制是选择、强调、排除、重组等[3]。因此,对学术论文来说,背景描述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部分,论文的作者应该重视背景描述的写作。一个有利于论证的、恰当的背景描述,能够为论题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框架,在进入具体论证之前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论题的认知,从而为后文的论证做好铺垫。
  学术期刊的编辑在审稿中,需要注意作者对社会背景的选择和重构是否存在以偏概全以及忽略重要背景的问题。如果作者自身对相关的社会背景缺乏宏观的、全面的认知,在描述中只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者作者忽略的背景其实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则很可能会影响文章的立论,使读者由此而质疑文章讨论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
  三、论文中数据及数据意义的核实与分析
  数据可以提供语言常常无法提供的关于世界的清晰度,可以说数据是一种跨文化的世界语言。在现实生活的许多领域中,人们依据统计数据做出合适的选择,相对于其他事物,都更加相信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在社科类学术论文中,调查数据或者统计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证材料,作者常常会使用数据来比较、评价事物,测量变化,总结规律、预测趋势等。但是,在统计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辛普森悖论”,即同一个数据可以传达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相。因此,社科期刊的编辑在面对学术论文中的数据时,要对数据进行审慎、全面的核实。
  具体来说,第一,编辑要仔细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可以通过核对数据来源查询第一手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数据的计算、对照等多种方式来完成。第二,编辑要检查论文中数据使用的规范性。社科期刊编辑在工作中通常需要结合论文议题与统计学、调查研究的相关要求,观察数据的选取和使用是否合理、规范,重点关注数据图表的标示(横轴、纵轴的标注)是否完整、准确,分析是否存在伪造调研数据、夸大趋势或者误导读者等极端情况。在论文写作中,作者通常会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用数据,或将一些数据组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说明。编辑在审稿时,尤其要审核、分析这种数据选择和组合导致的结果是否出现背离现实情况。第三,编辑要深入理解论文中的每个数据的意义。编辑审稿时须注意数据单位是否贴切,所对比的数据是否处于同一级别:找到数据来源的情境,将数据与这一情境中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真实大小。例如,对于平均数、中位数这样在直观经验中十分容易混淆的数字,编辑应严谨对待,必要时与作者进一步核实。第四,编辑要综合思考数据的有效性。编辑在审稿时除了要从数据来源、样本选取的情况来看数据是否有效,还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与文章的论题之间是否具有真实的相关性。事实上,仅具有相关性还不够,更要看所使用的数据是否能够准确、恰当地支持文章的观点;同时,编辑还要检查相关数据之间是否有相互矛盾的情况。
  总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测量”世界,我们的理解反过来又决定我们的行动和态度。数字很重要,对此,学术期刊的编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四、论文中案例选取与运用的恰当性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正在改变由纯理论性、思辨性研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实证研究方兴未艾,其中,案例分析作为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开始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和采用。编辑工作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案例研究,一种是描述性的案例研究,通过对一个人物、团体组织、社区的生命历程、焦点事件以及过程进行深度描述,以坚实的经验事实为支撑,形成主要的理论观点或者检验理论假设;一种是因果性案例分析,旨在通过特定的案例对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4]。做案例研究的学术论文一般有严格、规范的写作要求,但由于不少研究者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训练,社科期刊的编辑在工作中面对的多数论文还算不上规范的案例分析研究,只能说是借助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其中难免存在各种疏漏和错误,对此,编辑在审稿中须严格把关。
  具体来看,编辑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相对于论文的理论假设,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解释,对结果的解释基于分析归纳而得出,如果选取的案例不恰当,则很有可能影响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二,是否缺少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一个案例只能告诉读者在特定情境中的人类状态,展示一件事情可能具有的情况,而不是证明某个结论,简单地将一个具体案例外推为普遍规则是一种逻辑错误。因此,编辑在审稿中要注意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之后,是否还有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包括相互矛盾案例的分析和同类型案例的分析等。第三,是否出现依赖主观直觉夹叙夹议、缺少结构性描述与分析的情况。当我们描述一系列事件时,我们会选择起始点、叙述时段和描述事件的方式,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候会简化原因和结果。也就是说,可能叙事是很有条理的,但因缺少结构性的规范设计,常常会出现“叙事谬误”,即 “在不编织解释或强行拼凑逻辑链条的情况下观察事实序列的能力存在局限”[5]。因此,编辑在审稿中对案例描述的结构性安排也要有所关注,尽量避免“叙事谬误”而造成误导。在案例分析的论文中还有许多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6],但囿于本文的研究主题,仅围绕作为辅助论证材料的案例进行讨论,而不涉及理论假设的提出、理论验证与升华等论文主体方面的问题。
  五、结语
  学术论文中辅助论证的材料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在大多数论题上,可供研究者选择的材料有很多,材料本身的多面性、多维性,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等,不仅是学术论文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价值不仅在于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将自己的社会关怀、学术关注点与期刊本身的传统及风格相结合,基于学术动态和社会需求策划精品栏目、热点选题,还在于在日常烦琐的编辑工作中发挥工匠精神,对稿件精编精校,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多方求证、审慎核实,在避免各种错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稿件的品质,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一环,为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本文系首届北方期刊高质量发展征文大赛获奖论文)
  |参考文献|
  [1]Harriet Swain. Big Questions in Science[M]. London: Jonathan Cape, 2002.
  [2]黄展骥. “诉诸权威”及其“谬误”辨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18-21.
  [3]张洪忠.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88-91.
  [4]罗伯特· K. 殷. 案例分析:设计与方法[M]. 周海涛,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5]赫克托·麦克唐纳. 后真相时代[M]. 刘清山,译.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6]张丽华,刘松博. 案例研究:从跨案例的分析到拓展现有理论的解释力:中国第二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J]. 管理世界,2006(12):142-145.
其他文献
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医院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运营管理的中心环节。对现代医院而言,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对于医院性质事业单位来说,由于涉及不同种类的医保报销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更大,管理程序更为复杂。加之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相关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流程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把握好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问题的解决以及医院财务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减少新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冲击。
以秦皇岛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100 m×100 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其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秦皇岛市面积的18.26%,25.83%,32.98%和22.93%。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沸石的方法众多,包括水热合成法、辅助合成法、无溶剂合成法等。其中,一步水热合成法最为传统,操作简单,但得到的沸石纯度较低;辅助合成法需外加处理手段,反应条件较为苛刻,能够合成出纯度较高、较为均一的沸石。将粉煤灰制备成沸石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证书属于教育部首批试点的5个紧缺技能证书之一,对高职建工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1+X证书试点为契机,整合学校资源,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培养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建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之年。近日,上海、浙江、海南、广西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十四五”期间,这些省份公路将出台哪些措施、上马哪些项目,以实现各自交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1935年9月16日,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至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成功会师。永坪会师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转移,为陕北成为党中央“落脚点和出发点”奠定了坚实基础。永坪会师是北上抗日方针和红军战略转移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推进了党中央到达陕北,的进程,为党中央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永坪会师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坚持革命理想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关键之举,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全民阅读政策的不断深入下,我国已经形成幼儿早期阅读相关政策引导的基本框架,并将对未来童书出版与儿童早期阅读的有机结合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展开研究,认为我国儿童早期阅读政策体现了对儿童为何阅读、阅读什么、如何阅读以及早期阅读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基本框架规定。基于此,研究进一步提出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相关政策应从指导思想、内容建设、出版方式和童书评价层面促进我国童书出版走出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推进我国童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摘 要】 文章以近十年学前儿童研究理念转向为参照,考察童书出版的发展轨迹:从学前研究对象的多元化来关照低幼读物出版品种的细分;从学前研究视角的生态化来考量童书选题的生活化;从学前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来验证童书出版的精准性。由此,以幼儿发展的多样性、进阶性、综合性等身心特点为指征,分析当下低幼类童书出版的趋势与问题。  【关 键 词】学前儿童研究理念;低幼类童书;特点;趋势  【作者单位】姚苏平,江
【摘 要】 近年来,数字出版游戏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数字出版机构通过游戏化增加产品竞争优势。文章对目前融媒体背景下数字出版游戏化在媒介、文本与传播方面的发展表征进行阐述,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最后基于游戏四大特征在策划、技术、交互与社交方面提出有益于数字出版游戏化的实现策略,以促使数字出版行业在融合发展环境中提升产品竞争力。  【关 键 词】融媒体;数字出版;
文章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为例,分析教育类学术期刊如何基于刊物类别独特性,在刊物宣传和质量打磨上把握机遇,发挥特色的实践。提升政治站位,牢记教育使命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一贯立场;关注内容逻辑,探讨热点话题是《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