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导入 合作探究与思考 概念学习 课堂练习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那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的导入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45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如何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快速引入到课堂内容,导入语是关键。导入语就是开场白,是为了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的。好的导入语设计需要视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它就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例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问题探讨给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的吃鸡和吃玉米故事很形象,学生们也熟知,教材给出了两种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生存策略:1.先吃鸡,在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我就直接以此问题导入,当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踊跃举手,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先将玉米种下去,然后吃种子,让母鸡孵小鸡,再养小鸡吃等等。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出能量流动的问题,进而引出标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直接用故事引入,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探究与有深度的思考并行
课堂气氛沉闷的最大症结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生怕因讲的少了,学生有的知识點不知道,就一堂课从头到尾讲个不停,把知识都“包办”了,结果灌的学生“消化”不良;同时,学生整堂课都是在听教师讲,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时间。这种课堂,看似教学信息密度很高,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去知道教改和课堂教学,大胆进行革新,不能过分强调课堂中知识密度,而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几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要以平等的身份走进课堂,真心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好教师“教”与“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艰辛和快乐,从而使他们产生出成就感并油然而生出“我要学习”的欲望。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三、利用概念图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然而,有不少教师对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就是名词术语,没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情景的应用,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非常枯燥。
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有如生命系统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一样。过于孤立和静态的概念教学会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基于理解生物学知识的体系,也难于讲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对相关问题作出有效而明智的判断和决策。显然,这不符合生物学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也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呢?我在教学中,通常在一节课或着一章结束后的复习中,用概念图建立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多处出现绘制概念图,为新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对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主题来作概念图,从不同方面来统整自己的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图由上到下是一种演绎思考方式,从下到上是一种归纳思考方式,同时还能呈现辐射思维和收敛思维方式。
四、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和及时评讲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和习题评讲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师精心的准备习题,确定合适的难度并且及时的评讲;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认真完成习题。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掌握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养成技能技巧等,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使习题练习的效果化最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⑴要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掌握、易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及与上下知识点联系较强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重点进行精心的练习设计和安排,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教学要求,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⑵充分把握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情况,设计“阶梯性”的课堂练习,以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⑶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确切掌握了所学基础知识后,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拓广性练习:这类练习是知识的纵向引申,横向扩展或者解题思路的拓广设计而成的。作用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能力,开发智力。⑷及时的评讲,效对答案,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同时让学生在做题中体验到快乐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关键词:导入 合作探究与思考 概念学习 课堂练习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那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妙的导入语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45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保持25-30分钟。如何将学生的思想状态快速引入到课堂内容,导入语是关键。导入语就是开场白,是为了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的。好的导入语设计需要视教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好的导入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老师的自信心。它就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例如:我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由于问题探讨给予的鲁宾逊漂流记里的吃鸡和吃玉米故事很形象,学生们也熟知,教材给出了两种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生存策略:1.先吃鸡,在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我就直接以此问题导入,当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踊跃举手,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先将玉米种下去,然后吃种子,让母鸡孵小鸡,再养小鸡吃等等。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导出能量流动的问题,进而引出标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直接用故事引入,生动活泼,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探究与有深度的思考并行
课堂气氛沉闷的最大症结就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生怕因讲的少了,学生有的知识點不知道,就一堂课从头到尾讲个不停,把知识都“包办”了,结果灌的学生“消化”不良;同时,学生整堂课都是在听教师讲,缺乏独立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时间。这种课堂,看似教学信息密度很高,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少,学生的积极性往往调动不起来,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去知道教改和课堂教学,大胆进行革新,不能过分强调课堂中知识密度,而应该增加课堂上学生“动”的几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要以平等的身份走进课堂,真心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好教师“教”与“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艰辛和快乐,从而使他们产生出成就感并油然而生出“我要学习”的欲望。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三、利用概念图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然而,有不少教师对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就是名词术语,没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情景的应用,将概念以孤立名词解释的方式让学生记忆,非常枯燥。
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有如生命系统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一样。过于孤立和静态的概念教学会使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不足以建立起一个基于理解生物学知识的体系,也难于讲学习到的内容迁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对相关问题作出有效而明智的判断和决策。显然,这不符合生物学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也不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呢?我在教学中,通常在一节课或着一章结束后的复习中,用概念图建立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多处出现绘制概念图,为新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对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主题来作概念图,从不同方面来统整自己的概念。这样形成的概念图由上到下是一种演绎思考方式,从下到上是一种归纳思考方式,同时还能呈现辐射思维和收敛思维方式。
四、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和及时评讲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和习题评讲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师精心的准备习题,确定合适的难度并且及时的评讲;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认真完成习题。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掌握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养成技能技巧等,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怎样才能使习题练习的效果化最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⑴要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掌握、易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及与上下知识点联系较强的内容。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重点进行精心的练习设计和安排,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教学要求,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⑵充分把握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情况,设计“阶梯性”的课堂练习,以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⑶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确切掌握了所学基础知识后,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拓广性练习:这类练习是知识的纵向引申,横向扩展或者解题思路的拓广设计而成的。作用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能力,开发智力。⑷及时的评讲,效对答案,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同时让学生在做题中体验到快乐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