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坤的另类中国梦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梦。
  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中国梦已取代美国梦》称:“中国的经济可能会落后于美国,但它对于未来的乐观情绪、它的社会活力和它的爱国热情远超美国。”文章说,真正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中国人的心态:乐观、活力、爱国、进取和让下一代比自己过得更好的决心。”
  曾几何时,这些形容词几乎可以一字不改地来形容美国梦。当然,如果能够加上“冒险”这个词,也许就更贴切了。只不过,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从这个梦想出发,却还有另一条路,它阴暗、可疑、充满邪恶,但同样能够激发狂热的激情。这是另一种中国梦,也就是张荣坤的道路,一条注定毁灭的道路。
  
  姑苏少年
  
  直到很久以后,出席张荣坤苏州婚礼的人们都将记得那个奇怪的夜晚。新郎称得上英俊,然而他却一个人站在那里,看不到他的新粮,也看不出他有笑容,眼神极其冷峻。也许是他身边那几个彪形大汉的原因,他们与其说是伴郎,倒不如说是保镖。除了一些重量级的宾客,很少有人主动上去跟他搭讪,哪怕是儿时滚在一起的同学玩伴。
  “中国向来不缺乏传奇,但传奇一向没有好下场。”张荣坤未必读过张爱玲,但他显然不信这个邪。
  2003年张荣坤回苏州举行婚礼的时候,他在上海商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2004年,张荣坤开始广为人知,这一年他以20亿元排名胡润百富榜第39位;2005年底,他又以49亿元列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第16位。在熟悉他的苏州人里,当年没有一个人能预见到他日后会如此“辉煌”。
  张家有3个孩子,张荣坤为长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980年前后,张荣坤的母亲还在蹬三轮儿,父亲则在百货公司上班,收入都不是很高。也许与此相关,父亲的脾气很坏,老街坊们形容,张家爸爸打起孩子来像打小偷一样凶恶。
  小时候张荣坤就有心计。他发育早,长得高,但学习成绩并不太好。有一次考试,隔壁班级先考,一位同学考完出来,张荣坤就把他叫了过去,拿点东西给他吃,然后就说:“你们班考什么,你就告诉我。”那一次,用苏州话来说“张荣坤的成绩考得好得不得了呀”。
  张荣坤出生在苏州阊门外上塘街173号,即使在文革期间,那里也是一个大市场,张家的门口,常常会有附近乡下的农民拿了自留地上的蔬菜出来,摆在路边卖。偶尔母亲给他点零用钱,他找到个家在郊区种葡萄的同学,买点便宜葡萄,就摆在家门口做买卖,居然还赚到了钱。
  张荣坤注定是一个生意人,因为他出生在商品经济曾经极为发达的苏州,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在这里,万元户的故事、发财致富的传奇、美国梦式的成功显然更容易被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居民接受,无数个张荣坤们,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
  
  快钱时代
  
  只有来得快的钱,才能引起张荣坤的兴趣。
  张荣坤1992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他在苏州三山期货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一年他18岁。在那个时代,炒作期货一夜暴富的神话在苏州广为流传,虽然有人因此倾家荡产,但年轻的张荣坤一无所有,不会在乎这一点。
  接触过张荣坤的人都有一个印象:这个年轻人机灵,脑子活。那一年,苏州市科委办了一个对外经济培训班,讲课者为上海各名牌大学教授,学生则为本地三资企业、大型国企的高管。在众多听课的中年人当中,张荣坤那张年轻的脸十分突出。
  期货经纪人拿着别人的资金交易,才十八九岁的张荣坤很难发展自己的客户,在太湖度假区稍作停留之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下海创业,在苏州人民商场租下一个服装柜台。与他合作的周卫明是张荣坤的第一个合伙人,也是日后最亲密的追随者。周卫明后来曾出任张氏旗下多家公司法定代表人,直至一起走上被告席。
  做服装小生意,不是张荣坤志向所在。1994年,他在苏州商品交易所炒期货,赚了几百万元。此后数年,他组建数家企业,涉足服装、房产装饰、建材销售等业务。
  到了1997年左右,张荣坤开始转战股市,4年间,张荣坤已经创下了近千万元的资产。这对于一个年方22岁的青年来说,堪称奇迹。但10多年后,当张荣坤身陷囹圄,说到此时,仍然谦称“规模很小”。作为同学,张樱也在此时与张荣坤走到了一起,两人最终于2003年完婚。
  张荣坤仪表堂堂,有年轻人少见的沉稳,张樱身高1.7米,染短发,作风干练,夫妻两人恩爱有加。
  张荣坤的核心团队基本形成,之后张荣坤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跳出苏州的小天地,转战南京、上海,力争打开更大局面。直到2002年,张荣坤衣锦还乡,先后买下了苏州著名的园林——拙政园百家巷附近一宗3.3万多平方米的地块、西园路15号一宗3.4万多平方米的地块,但始终没有动工。
  如果说,在苏州期间,张荣坤是一个还算本分的有志创业青年的话,自从转战南京、上海之后,他就走上了一条政商交织的发展之路。权力帮助张荣坤迅速登上了财富的顶峰,但最终也种下了毁灭的种子。
  
  歧路亡羊
  
  有人曾经分析王石的成功之道:“如何在复杂的政商交叉环境中把握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各种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尺度,往往决定了民营企业家以及其背后企业的截然不同的命运:王石及万科稳稳走过了22年,而那些传奇人物周正毅、张荣坤,却最终全部栽倒在复杂的政商关系网之中。”
  在王石看来,任何贪官都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是钱财的需求,二是名声的需求。如果说,王石的万科始终致力于名声的供给的话,张荣坤则希望让贪官得到双重的满足。当然,他希望得到的,也是双重甚至多重的回报。
  2002年3月,注册不久的上海福禧投资公司拿出了32亿元巨款,一举收购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经营权,张荣坤一夜之间成为了上海工商界的名流。此后数年,张荣坤不断有大手笔:2003年,以50亿元的代价获得嘉金高速公路25年的收费经营权;2004年出资5.88亿元,获得苏嘉杭高速公路30年的收费经营权。截至2005年6月,张荣坤投资的高速公路里程达200公里,投资额超过100亿元,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公路大王。在2004年8月,福禧投资公司又从上海电气集团手中买下了4.99%的股权,成为了上海电气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张荣坤也由此成为上海电气集团的副董事长。张荣坤用于上述收购行动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上海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根据《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社保基金只能由经过严格审批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来管理,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从2000年开始,张荣坤高调进入上海,通过行贿等方式疏通关系,结识了陈良宇等重量级人物。据有关方面调查,从2002年到2005年在上海滩大展拳脚期间,张荣坤用于行贿的资金高达数千万元,成功地与陈良宇的秘书秦裕等众多权势人物成为“密友”,从上海社保局获得违规发放的贷款34亿多元。
  今年4月7日,上海社保案涉案主要人物张荣坤在吉林省松原市的审判落下了大幕,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9年,没收其13亿多元资产。张荣坤名下的两家单位,同时被处以总额达2.8亿元的巨额罚金。
  对于现年35岁的张荣坤来说,19年的漫长刑期也许算不了什么,令他感到极度痛苦的更应该是失去这最后16亿元财产,这标志着他的梦想终于完全破灭。
  张荣坤的发迹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他又如彗星般地陨落。不可否认,张荣坤有才华,他也充满了奋斗的激情,但遗憾的是,他却把这种才华和激情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最终使自己的富豪梦烟消云散。
  编辑/王春
其他文献
干部交流是必要的,但不能为交流而交流。现实中,流动得快的干部好像提拔得也快。提拔与流动两者间这种若隐若现的正比关系,挑动了一些干部流动的神经。
日前,国家级贫困县昭通市永善县举办了一场史上最牛的婚宴。该县公安局党委成员、右岸分局政委阙隆宽嫁爱女,把婚宴地点设在县公安局及相邻的一家特殊单位的办公大院里,规模接近500桌,参宴人数有四五千之多。  在气势和豪情之外,阙政委嫁女的“牛”还在于该县公安、法院部门暂停手头工作,把阙政委嫁女婚宴当成“眼下的头等大事”,果断行动起来,把公安局的大院腾出来,并且把隔壁“特殊单位”的院子也征用过来,其他诸如
他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著名学者,在家里却是“女皇”妻子的臣仆。在妻子的淫威下,他一次次挪用公款给她炒股。他能深刻解剖别人的犯罪心理,对自己与妻子犯罪的心路历程却无能为力……    娇妻婚前约法三章    1982年,陈建飞在老家浙江富阳市一所中学任教,他现在的妻子李华菁在同一所学校里教英语。李华菁出生在杭州,是典型的江南美女,一颦一笑尽显青春女孩的万千柔情与妩媚。在她的众多追求者中,陈建飞是最不起眼
海安县80年代开始引进推广桑品种育71-1,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800公顷,遍及全县各乡镇,占桑园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吉庆、仇湖、隆政等乡镇已占总面积的30%以上。1998年3月下旬遭受了
作为“关中三李”之一的李柏是明清之际关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诗歌在当时的关中诗坛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诗歌创作的缘起、诗歌本身所达到的境界、诗歌创作的功用等方
事实证明,若不能真正束缚住权力本身,任何权力都是靠不住的。    当下,各权力部门实施垂直管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已经或正在努力争取挤进垂直管理的行列。2000年,国家药监局开始建立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2005年,全国26个产煤省份都设置了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2006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组建的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等5个环境保护督察中心直接由国家环保部门垂直管理。日
首都城市公厕设计浅谈张毅公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形象标志,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公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引起了市民
当我们盘点一年的劳模报道时,我们更对未来寄予着希望,一如人们总是期盼着这些时代的领跑者,在新的征程上不断超越,不断创造,不断带给社会新的惊喜和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