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经典《弟子规》教导大家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现在家庭教育的难点不在孩子,而在父母,只有父母学习《弟子规》并言传身教,孩子才能传承经典,树立高尚品德。
关键词:家庭教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每个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岁多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背诵诗词。孩子上了学前班后,家长还会利用周末让孩子上画画班、英语班、口才班、右脑开发班等各种辅导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和性格、情感方面的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父母可以干;还有些家长忙于增加财富,用钱来满足孩子,导致这些孩子就比较自我甚至自私,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感恩。
二、造成目前种种问题的根源
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的缺失。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事,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略伦理道德教育。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的瑰宝,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全民进行教育,以史鉴今,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其中也包括文化经典《弟子规》,其教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只有父母学习《弟子规》并言传身教,孩子才能传承经典,树立高尚品德。
四、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首位。孝门一开,百善皆来,别的好德行自然就会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弟子规》就是学生学习孝道最好的教材,家庭教育就应该从学习《弟子规》开始。那么,具体采用哪些做法呢?
1.父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遵守孝道
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只有父母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才会因亲眼看见父母是如何孝敬双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知道该如何孝敬父母。
2.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要相互配合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方应该夸赞为孩子和家庭辛勤付出的另一方。比如,每逢孩子爸爸加班很晚才回家时,妈妈会问孩子:“爸爸上班挣钱养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会说:“辛苦,我们要好好爱他。”这样教育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3.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全家人要统一思想
父亲、母亲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就伦理道德、教育意见保持一致。角色上可以有“黑脸和红脸”的分工,但在行动上要相互支持,形成一致,最好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全家一起学习《弟子规》。
4.常给孩子讲能启迪孩子心灵的古圣先贤事迹
父母带孩子观看《中华德育故事》《二十四孝》等德育动画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加以引导。例如:在家吃东西时,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带孩子在外面吃饭时,对好吃可口的食物,要记得告诉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回家一份。
5.培养孩子要勇敢并且自信
从小就要培养他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不怕流血,不怕打针吃药;不怕黑,不怕寒冷等。等孩子稍微懂事后,就要经常给他讲我国历史上历经各种苦难最后成才的名人故事。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勇敢和自信。
6.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独立性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父母过度保护、包办虽能保护孩子一时,但终究不能保护他一生。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饭后擦桌子、扫地等。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之,国学经典就是我们的金钥匙,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祖国的富强,希望大家用心学习国学经典,将传统文化引入家庭教育。用《弟子规》作为家规,让孩子明白“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参考文献:
[1]任登第,牛淑卿.大家都学《弟子规》[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2]冯德全.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
关键词:家庭教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每个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岁多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背诵诗词。孩子上了学前班后,家长还会利用周末让孩子上画画班、英语班、口才班、右脑开发班等各种辅导班,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家长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和性格、情感方面的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父母可以干;还有些家长忙于增加财富,用钱来满足孩子,导致这些孩子就比较自我甚至自私,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感恩。
二、造成目前种种问题的根源
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的缺失。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事,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略伦理道德教育。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的瑰宝,是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只有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全民进行教育,以史鉴今,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其中也包括文化经典《弟子规》,其教导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只有父母学习《弟子规》并言传身教,孩子才能传承经典,树立高尚品德。
四、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首位。孝门一开,百善皆来,别的好德行自然就会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弟子规》就是学生学习孝道最好的教材,家庭教育就应该从学习《弟子规》开始。那么,具体采用哪些做法呢?
1.父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遵守孝道
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只有父母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才会因亲眼看见父母是如何孝敬双亲(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知道该如何孝敬父母。
2.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要相互配合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方应该夸赞为孩子和家庭辛勤付出的另一方。比如,每逢孩子爸爸加班很晚才回家时,妈妈会问孩子:“爸爸上班挣钱养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会说:“辛苦,我们要好好爱他。”这样教育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3.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全家人要统一思想
父亲、母亲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就伦理道德、教育意见保持一致。角色上可以有“黑脸和红脸”的分工,但在行动上要相互支持,形成一致,最好的途径和方式就是全家一起学习《弟子规》。
4.常给孩子讲能启迪孩子心灵的古圣先贤事迹
父母带孩子观看《中华德育故事》《二十四孝》等德育动画片,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孩子加以引导。例如:在家吃东西时,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带孩子在外面吃饭时,对好吃可口的食物,要记得告诉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回家一份。
5.培养孩子要勇敢并且自信
从小就要培养他摔倒了不哭,自己爬起来;不怕流血,不怕打针吃药;不怕黑,不怕寒冷等。等孩子稍微懂事后,就要经常给他讲我国历史上历经各种苦难最后成才的名人故事。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变得勇敢和自信。
6.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独立性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父母过度保护、包办虽能保护孩子一时,但终究不能保护他一生。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饭后擦桌子、扫地等。总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之,国学经典就是我们的金钥匙,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祖国的富强,希望大家用心学习国学经典,将传统文化引入家庭教育。用《弟子规》作为家规,让孩子明白“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参考文献:
[1]任登第,牛淑卿.大家都学《弟子规》[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2]冯德全.冯式立体早期教育法[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