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人生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婆婆的泡菜坛,就被它的气场震住了。
  那天,我进婆婆家门就发现餐桌上的一只物件很特别,橄榄色釉彩,开着大朵大朵咖啡色牡丹花,雍容华贵,气度不凡。同色荷叶边盘子作底,矮矮胖胖的身子呈球状,盖子是一只精美的碗倒扣着。拆开来各自独立,组合起来又是一套,远看像一盏宫灯,美得让人爱不释手。
  我悄悄问丈夫,这是什么?丈夫说,泡菜坛子。泡菜坛子?我很是吃惊,它就是乡下的瓦罐,在我老家叫甏。原来可以这么美!哦!这是城市里的瓦罐,就像城市里的女人一样漂亮。果然,吃饭时婆婆轻轻打开盖子,小心翼翼地夹出浅浅一小碟泡菜,鲜艳,精致,让我不忍重重下筷。
  深埋记忆里的光阴,沿着“瓦罐”两个字跳将出来,活了。
  我们乡下屋檐下多的是瓦罐,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一般人家少说也有二三十只,我三娘舅家就有一百多只,盛米、盛菜、盛水、盛酒、盛油……有各种用途。这些瓦罐就像一个个过日子的乡下人,粗笨、朴实、憨厚、勤劳。
  瓦罐默默无言,作为一件器物,它恪守自己的职责,接受命运的造化,无怨无悔。
  在乡间,一只瓦罐有一只瓦罐的妙处。母亲用它腌菜,每年春天,母亲摘下菜心,洗净晒干后,切碎,撒上盐,封存在瓦罐里。一只只瓦罐里的咸菜就是一家人度过漫长一年日子的依靠。
  而奶奶则乐此不疲地制作一些“臭”东西来调节家人的胃口。在田间沟边割一捆野苋菜,去叶,秆子截成寸余长,浸泡在有老卤的瓦罐里,再加些盐;放置五六天,苋菜秆变软了,就可以一碗碗蒸来吃了,很下饭的。等苋菜秆捞完了,奶奶会差我去豆腐店,这是我最乐意做的事。她把白豆腐或豆腐干扔进瓦罐里,隔半天捞出,煮饭时蒸上;揭开锅盖,撒上葱花,浇上一小勺熟菜籽油,浓郁的香味满屋飘散,俗称“千里香”,馋得你口水直流,保管三碗饭马上落肚。这就是乡下人简单的生活。奶奶的瓦罐还会变魔法,变出霉毛豆、卤花生、泡菜等,令平凡的生活有了别样的滋味。
  最热闹的要数端午节前夕,生产队晒谷场上分菜籽油,各家各户都搬出最好的瓦罐盛菜籽油,那是一次瓦罐的集体荟萃、集体亮相。
  我家有一只土黄釉彩的漂亮瓦罐,有两只小巧玲珑的耳朵,就是用来装油的。母亲千交代万交代,一定要小心,不可直接拎耳朵。在晒谷场上众多土瓦罐中,我家那只有玲珑耳朵的瓦罐鹤立鸡群,很出挑,也许是我得意忘形,转身就把母亲的话抛到九霄云外。盛好新菜油,伸手就拎耳朵,刚离地,两只耳朵就“嗤”地断了,我“啊”地一声,小脸吓得煞白,瓦罐已落地,晒谷场上的人们也惊出一身汗,要知道这是一家人一年吃的油啊,所幸当时晒场还是泥地,瓦罐也才离地尺把高,没有应声破裂,只溅出了少许油。母亲的骂声和毛栗子落在头顶也无感觉,只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看漂亮其实不顶用。
  乡下人家厨房间都有一只盐瓦罐,那是一只已经破碎了的瓦罐,它继续发挥余热。瓦罐口用一块粗麻袋片扎紧,倒扣在钵头里,破瓦罐朝上盛放食盐,长年累月溶化下去的盐卤流入钵头里,一点都不浪费。瓦罐为人们服务到粉身碎骨,它就像我的祖父,一輩子勤勤恳恳在田里劳作,直到躺倒为止。
  父亲用瓦罐装酒,奶奶用瓦罐储存天落水,母亲用瓦罐盛放种子……瓦罐装物,久存不变质。
  如今,乡下人又将瓦罐派上了大用处。自从乡村推行火化后,被城市人青睐的雕刻精美价格昂贵的骨灰盒,却不被乡下人接受。乡下人有乡下人的热衷,将生命的灰烬最终装入瓦罐里,就像乡下人收藏的粮食和种子。乡下人认为,瓦罐不会烂,不会潮,不会变质。我母亲珍藏着一对白底蓝花双喜字图案的瓦罐,那还是她十八岁出嫁时外婆送的。一只已有一条岁月的裂纹,另一只还完好无损。母亲对我说过,等到那一天,就用完好的那一只收藏她,作人生最后的归宿。我想,这是瓦罐的最高礼遇了,它将终生保护主人,陪伴主人,接受主人世世代代子孙的磕头膜拜。
  做泡菜的瓦罐,储存粮食的瓦罐,装酒水的瓦罐,守护骨灰的瓦罐……你把它用作什么它就是什么,它从不吭一声,默默地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原载《联谊报》】
  插图 / 瓦罐 / 佚 名
其他文献
宋代文人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趣事:吴地有一个和尚,常在闹市醉酒滋事,被官府拘捕,押解的衙役吴五百也是贪杯之人,押解途中,和尚趁机把他灌醉,取了钥匙打开枷锁,脱下自己身上的黑色囚衣套在衙役身上,剃光他的头发,再用枷锁把他铐住,然后逃之夭夭。衙役酒醒后没看到和尚,大惊,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却发现自己黑衣光头,戴着枷锁,于是恍然大悟:“和尚原来在此,只是不见了我衙役罢了!”  这则故事自然引
期刊
如果给朋友划分档次,许多人会将“酒肉朋友”归入最低档,认为门槛最低,彼此逢场作戏而已。这种认识有时会让人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比如近日上了热搜的东莞男子李某,他送同席一位醉酒男回家,由于不知道醉酒男现在的住处,只能将他送到原住处附近,之后便驾车离开了。岂料次日,醉酒男自杀身亡。李某因此被法院判决承担5%的责任,需要赔偿七万余元。  没有电话联系家属,没有将醉酒男送至目前的住所,这两点是醉酒男家属向李
期刊
作家贾平凹给女儿起名——贾浅浅。名曰浅浅,实则寓意深深,这算贾先生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自己深刻严谨了大半辈子,深知为人处世的种种甘苦,当然希望女儿能简洁朴实,像一汪浅水那样,清明透彻,没有城府,减少物欲,不那么复杂,远离纷争世故,过一种简单质朴的幸福生活。  养儿育女如此,营造爱情同样如此。杂文家李敖先生,看似颠狂无状,话不遮拦,其实,心底是有规矩、有底线的。他敢爱敢恨,但又不是乱爱乱恨。他不仅爱憎
期刊
那天,姐氣呼呼地跟我抱怨,说孩子各种不是:没有坚持,做事三分钟热度;太懒,连喝杯水都要支使旁人;整天看手机,做事拖拉,不到最后一刻不干正事……  我冷哼一声,快别说她了,这些毛病不也是你的吗?这么吐槽她,你觉得好意思吗?姐姐愣住了。我继续“毒舌”:你总说要减肥,可基本是光动嘴。今天说要跳绳,跳了一个星期就放弃了;明天说踢毽子,踢了小半个月又放弃了。你怪她懒,你也不勤快,每次吃完饭不都是碗一推就瘫到
期刊
曾经去一位老师家拜访,老师谈起一件往事:他年轻时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对他颇好,提拔他当了副科长。他们既是同事,又是邻居,关系十分融洽。本来这样一直保持下去是很美好的状态,谁知后来却发生了一件小事:冬天时,单位的煤炭堆在他们两家门口。老师发现,那个“一把手”经常拿个铁簸箕去弄煤,一次,两次,三次……老师年轻气盛看不下去了,于是,他在单位里宣扬了此事。此后,“一把手”对他不热情了。老师说这事时,似有
期刊
生活中,每当我感到郁闷时,就会打开电子邮箱里的垃圾箱,我会看到:  1.十家银行争相为我提供低息贷款。  2.我平白无故地中了大奖,奖金是一千萬英镑,或者五十万美元。  3.十家顶尖公司抢着要我,他们都有最适合我的工作,等着我入职。  4.五个提供婚介服务的网站都承诺为我牵线搭桥,帮我找个最完美的另一半。  5.某医生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他研制出了独家秘方,一定会帮我解决脱发的烦恼。  6.三所大
期刊
又到岁末年初,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强调,严肃查处随意向下派任务、要材料要报表、扎堆调研和随意要求干部“24小时在岗”等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  形式主义,基层苦其久矣。就在最近,新华社刚刚披露了一朵“一次大扫除竟要上报九份报告”的痕迹主义“奇葩”——某村搞了一次卫生大扫除,这不是平常之事吗?但被下令上报九份“档案”。读者诸君,请耐心听
期刊
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对不同的人,生出分别心。这是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奸诈之处。  人在天性里,会自然地对他人产生一个等级划分。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这样的划分中,你会发现人与生俱来对上卑怯和对下居高临下。  那就意味着,他自己也会有个等级。人对自我等级的体认,只能说明,这种分别心的顽固和与生俱来。  分别心本质上是世俗心。  世俗的分别心赋予了他们计算和算计的能力。看钱的多少
期刊
上大學的时候和室友去上海开会,我俩只背了双肩包,里面装着电脑、换洗的衣服,两个人的包鼓鼓囊囊。  刚下火车,就奔去买地铁票。买票的人很多,队排得跟春运似的。排队买票时已经元气耗尽,连聊天的力气都没有了。买完票我们就朝地铁里面奔,上车后发现没有座位,室友说往别的车厢走走看,兴许能捡个漏儿。  我作为一个缺乏锻炼的资深瘦子,表示实在是走不动。看着地上也不脏,也没多想,在中间的过道,一屁股坐下去了。当时
期刊
听到一首歌《舍离断》:“不坐仙山,不坐禅,笑我打水用竹篮。”心里一动:得失不判,舍离看淡,多么洒脱!而现实中面临选择,有几人能如此潇洒?  刚刚我就站在塞得满满的冰箱前,愣了足足一分钟。我在琢磨午饭:家里每个成员的口味要照顾到;菜谱要营养全面;餐桌布局要吸睛;馒头花卷该消灭一下了,可是米饭似乎更合心意;黄瓜、茄子、辣椒,选黄瓜吧,用它的脆感提提神,还是西红柿吧,搭配米饭颜值更艳一点……  人说,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