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养活还是物质上养活?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强调出发,引出了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视角的讨论。接着,文章提出了“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两个概念,通过用这两个概念对市场经济本质的阐述,指出切合现实、贴近现实是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然后,文章通过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论证了市场机制不是一种“自然秩序”。本文结论认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必须主要依靠自给,而不能依靠国际市场。
  关键词经济上养活物质上养活经济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6-0048-05
  
  
  
  2013年12月10~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国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务,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4日,第1版。稍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5日,第1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问题定调为全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任务,这是近十年来的第一次,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如此强调,更是凸显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这也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对粮食安全问题争论的一个回应。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经济学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粮食安全极端重要,粮食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粮食安全。姜长云、李显戈、董欢:《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问题的思考——基于谷物自给率与日、韩相关经验的借鉴》,《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可以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一旦发生粮食供给不足的情况,中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市场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 满足人们的需要, 保证不会出现严重的供应危机。人们只要有钱,就永远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所要的商品”,“只要市场在, 就不愁买不到粮食”。《再驳“粮食危机论”》,《中国证券报》2004年3月29日,第2版。
  上述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市场机制能否在国际粮食市场起作用的看法不一致。第一种观点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市场机制的过度依赖,可能会使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很大的风险。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可以用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只要粮食价格涨上去,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种粮食卖给中国,因此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的粮食。简单地说,前者认为市场机制会受到国际政治和利益格局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粮食市场会出现失灵,后者认为市场机制仍然适应于国际粮食市场。因此,两种观点争论的本质,就是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认识不一。而市场机制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是经济学研究最为核心的问题。因此,上述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两种观点在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的根本不同。
  在讨论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之前,本文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市场经济的本质进行剖析。
  2014年第6期
  经济上养活还是物质上养活?
  一、市场经济的本质——经济上养活与
  物质上养活的分离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经济活动的本质,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必须依赖于各种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品或者相关服务,其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靠自己生产,比如说生产自己吃的粮食、自己穿的衣服,等等;另一种是靠交换,即不靠自己生产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只要赚到足够的钱,能够买得到生活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就可以了。
  从上述两种需求满足方式出发,本文提出“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两个概念。经济上养活是指,人们不一定要自己生产所消费的产品,而是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分工,用自己的劳动产品从其他人那里换取自己需要的产品。在货币诞生之前,这种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在货币诞生之后,货币就成为这种交换的媒介,即一个人用自己劳动所得的货币在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经济上养活的核心要义是,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方法获得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物质上养活是指,不论人们所消费的产品是自己生产的,还是通过交换取得的,从整个社会来看,总需要一定的产品才能使相应的需求得到满足。没有产品,相应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物质上养活的核心要义是,不管获得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是什么,总需要实实在在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对两个概念的基本界定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特定的群体而言,物质上养活是比经济上养活更严格的一个概念:如果做到了物质上养活,一定做到了经济上养活;但仅仅做到了经济上养活的话,不一定做到了物质上养活,因为不一定能够用相应的劳动所得交换到所需要的产品。
  基于上述两个概念,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从历史来看,人类经历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等阶段。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自己生产所需消费的全部产品,既做到了经济上养活,也做到了物质上养活。而在后来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于单个的人而言,只是做到了经济上养活,而没有做到物质上养活。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们需求的满足是一个不断从物质上养活转变为经济上养活的过程。人类最开始的时候,既是经济上养活,也是物质上养活,一个家庭,或者说一个小的部落,要生产出自己需要的全部产品。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大部分家庭仍然是男耕女织,人们生活需要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靠自己来生产,只有很少量的产品,比如说盐和部分生产工具等,需要通过交换从其他人那里获取。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生产分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的分离。一个人不可能再生产出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大部分产品,每一个人都只从事很特定的一部分工作,并以货币的形式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去交换其他人的劳动所得。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只是在经济上养活自己,而不是在物质上养活自己。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效率的不断提升,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的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单独的群体,都只是在经济上养活自己,而不是在物质上养活自己。市场经济越发达,这种分离就越明显。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经济上养活与物质上养活的分离。而只有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才做到了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的统一:从整体上看,整个人类就像一个人,他需要的产品必须由他自己生产,他生产的产品也全部供自己消费。
  既然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的分离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特征,那么,在进行经济学相关研究的时候,就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生产方式从狩猎业、游牧业、农业到工业的转变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单位面积上养活的人口会越来越多。徐旺生:《论中国传统农业的“效率空间”及相关问题》,《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比如说在狩猎时代,需要很大的一片土地才能提供足以养活一个人的食物。但在农业时代,养活一个人所需的土地面积就小多了。到了工业化时代之后,一个很小的工厂或者办公室,就能够养活一大批人。虽然单位面积上养活的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判断没有问题,比如说在狩猎时代,确实要很大的土地面积才能养活一个人,但这种养活,是经济上养活和物质上养活的统一。而在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非农业人口工作所占用的空间面积确实非常小,表面上他们确实只需要依靠很少的面积就能养活自己,但这种养活,只是经济上的养活,而不是物质上的养活。从整个社会来看,他们生存所必需的粮食、衣服等,始终离不开农业的大力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只是办公所占用的那一点点面积远远不够养活他们,除办公面积外,还有大得多的一块土地面积在真正地承担着“养活”他们的责任。
  上述分析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是将经济上养活等同于物质上养活,用经济上养活来代替经济上养活与物质上养活的统一。这种错误的本质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忽视。简单地说,市场经济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将自己生产的产品卖出去,换回相应的货币,即马克思所说的“惊人的一跃”;二是用所得的货币,交换想要的产品。这两个环节只要有一个发生问题,市场就会失效。认为经济上养活等同于物质上养活的观点,实际上是认为上述两个环节的实现都没有问题,而认为经济上养活不同于物质上养活的观点,实际上是承认上述两个环节可能会发生问题。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将国家作为经济分析主体的情况下,上述两个环节是可能发生问题的,尤其是第二个环节,即我们手上持有货币,但不一定可以交换到自己所需的产品,或者说,必须要以一个比正常情况高很多的价格才能换得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实际上,用货币换取到需要的产品,也是惊人的一跃。对于资本家而言,从商品到货币的惊人一跃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广大人民和国家而言,从货币到商品的惊人一跃更为重要。因此,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必须考虑到用货币交换到产品的现实可能性。因此,经济学的分析必须考虑到市场行为的实际情况,任何忽视市场实际行为的经济学研究,都可能隐含着一些根本性的错误。如果以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就可能在一些基础性的事情上犯较大的错误。
  因此,将经济上养活与物质上养活放在一个统一的视角下进行考虑,是经济学研究和分析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要义就是,在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必须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经济学研究必须紧跟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必须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邱海平:《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缺陷与出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而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发展过程本身也在说明,经济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切合现实、贴近现实的过程。
  二、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个经济学的
  研究不断切合现实、贴近现实的历史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其他文献
关心美学与美学史研究的朋友都会注意到,任教在上海佘山脚下的祁志祥教授这些年对中国美学与美学史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他在短短几年中接连出版了3卷本的《中国美学通史》、5卷本的《中国美学全史》和美学理论专著《乐感美学》,提出了对于美学与美学史的系统而独到的看法,加之此前他每年都有一二十篇论文(总计已达到400篇)发表,其体量之大、分量之重和时间之短,都令同行们“有些吃惊”(杨春时语)。可以说,祁志
内容提要 在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将彰显出价值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地位。新形势下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标志了新本质主义价值文化时期的开启。文论是文艺现象多重关系属性的集结,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反映着文论的核心属性;要摒弃特定历史时期的本质主义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特征,并不等于要摒弃本质性思维。文论的学科属性,在世界体系转换之前更有意识形态的特征,而在转换之际则要向社会科学靠拢;
内容提要 民主创新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当前,基层民主实践中大量涌现的民主创新案例体现了基层民主发展的活力,也提出了深入阐释民主创新的社会结构背景、发展动力和具体行动策略的理论要求。作者研究认为,中国的基层民主创新是在既相互交织又相互分离的一系列作用机制和背景下推进的,创新的动力是治理危机、资源吸纳与公民维权等因素,其具体行动策略则是一种从实践可能性出发的民主行动哲学。  关键词 民主
你若抱怨,处处可抱怨;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不少高中生面对同学间激烈的竞争,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心态浮躁,迷失自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焦虑不安。有些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状态不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过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有的学生把理想定得过高,好高骛远
内容提要 在反封建的现代社会思潮中,孝道由于承载过多的政治信息而遭到了严厉批判,在现代社会结构已然确立的情况下,这一发乎人类本性的自然情感与国家政治机制分离开来,反而日益重要。就电影建构国家形象的命题而言,孝道所标识的父亲形象、家庭伦理与国家政治密切关联,只要我们不把现代政治与传统形象彻底割裂,就可以发现:国家形象,应当在父亲形象的“现代转向”、“政治转向”中得到更好的表达。质言之,在全球化趋同的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社会的稳定问题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刚性稳定论”并不完全属实。中国社会秩序的基本面是稳定的,它既缘于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丰硕成果,更缘于国人对中国未来愿景所抱持的乐观与信心。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存在的,但不宜夸大,更不能自乱方寸。在对中国社会稳定局势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沿着正确的路径进行扎扎实实地建设,就一定能确保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 社会稳定 基本评
国之耆宿,天下无双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我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  这些闪亮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关于TA: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做出了开创性贡
徐渭是明代著名学者,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十分讨人喜欢????????????????????????????????????????。  一次,他的伯父拿来一份礼物,想考验一下徐渭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伯父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出道难题,将礼物挂到竹竿顶端,你们想办法去拿竹竿上的礼物????????????????????????????????????????。有两个要求:一是不能将竹竿平放下来;二是不
内容提要 很多学者认为老子主张“贵身”或者“贵生”,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对老子生命观思想的误读。因为老子从根本上是反对众人去“贵身”或者“贵生”的,其生命观思想的真正主张是具有辩证性的“自爱不自贵”:既反对因追求显名厚利而不亲爱自己的身体;也反对因过分尊贵其身、厚养其生,益生妄作而害了自己的性命。  关键词 老子 生命观 自爱 不自贵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容提要 本文将日本的现代叙事同中国的现代化叙述相比较,考察了东亚文化叙事背后所传递的现代性理念。由此提出,应该重新确认文化“东亚”的内涵。理解和阐释文化的东亚,应该是在确定某个历史的场域后,在这一场域中,去思考与挖掘多层次、多维度的有关“东亚”文化的叙述模式和叙述结构,通过对历史场域中的叙述模式和叙述结构的研究,来重构有关“东亚”的文化场域和现实图景,并对东亚文化中的现代性理念予以必要的反思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