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理念推进甘肃沼气发展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zhaogan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利民工程,现已成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甘肃是一个以农业、畜牧为主的省份,有着适宜发展沼气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本文旨在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以推进新农村沼气建设为着力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沼气发展的一些路径。
  关键词:农村沼气;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发展农村沼气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卫生,发展高效农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于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能源紧张、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发挥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农村和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强调指出:“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强沼气技术创新、维护管理和配套服务。支持农村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化利用。”这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劲头。
  
  1 甘肃农村沼气产业发展的现状
  
  甘肃是一个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省份,有着适宜发展沼气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近年来甘肃根据本省实际,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产业,有效地推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能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新路子。
  农村能源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甘肃大多数地区生态脆弱,农民生活贫困,生活燃料依赖生物资源的成分很大。甘肃省农村能源人均占有量只有398公斤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5公斤,按每人每年实际生活用能至少455公斤标煤的标准,甘肃省农村能源供给需求平均短缺2个月,其中干旱半干旱及贫困地区缺能在4~5个月以上,缺能6个月以上的乡镇有584个、710多万人,约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1/3。在农村能源严重短缺的现实情况下,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甘肃省近年来以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为突破口,将全省各地实情与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主导产业培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改善民生,推进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在“一池三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四位一体”和“五配套”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的普及率,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09年底,甘肃农村户用沼气用户数已累计达到90万户,示范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4处,近200万人受益,户用沼气行政村普及率达到48%,适宜农户普及率由2002年的不到1%上升到22.5%左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甘肃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生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建设规模、推广力度还不够大,推广面还不够宽。其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认识不到位。①农户认识不足。部分农民把重点放在外出进城打工,忽视对沼气生态农业新技术的学习应用,不了解这种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沼气建设在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节能减排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认识不高,影响了沼气池的推广和使用。②部分干部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干部对沼气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有顾虑,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少数领导还没有真正从职能角度认真参与沼气建设,职责不明、参与不足与挂名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大规模推广工作,严重影响了甘肃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资金投入不足。①政府投入不足。甘肃各级政府虽然重视农村沼气发展,但由于财政的困难,仍然没有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给予资金扶持;②项目自筹资金困难。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建一口8—10A方米户用沼气池投入资金约2500元,加上改厨、改厕、改圈,总投资约5000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补助1500元,农户要自筹3500元。甘肃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大部分困难农户无力承受,自筹建设积极性不高,加大了项目建设实施的难度。配套建设的改厨、改厕、改圈难以按设计要求全面完成,影响了沼气池效益的整体发挥。③工作经费短缺。大部分县(区)农村能源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工作经费,很难开展有效扎实的项目前期调研、实施监督指导和后续服务管理,直接影响了项目效益的最大持久发挥。同时,也造成了甘肃农村沼气技术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农村沼气机构服务能力不高、执行能力薄弱等问题,直接制约了甘肃农村沼气的又好又快发展。
  2.3 服务管理滞后。①重建轻管。众所周知,沼气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可是在甘肃农村大多地方却存在着重建轻管问题,由于建后服务管理不到位,初步估算,病池、废池数量高达30%以上,一些沼气池建成后不到两年就因管理或技术上的问题而废弃。例如:有的沼气池连续使用几年都不换料,有气就用,无气不管;有的是只管进料,不管出料,使沼气池胀满肚子,有的把沼气池当作垃圾坑,什么东西都往里倾倒,致使沼气池不能正常产气,影响了沼气池正常使用;有的沼气管道、灯具损坏,没有地方维修,也没有零部件销售,凡此种种,轻者严重影响到沼气池的使用效果,重者导致沼气池废弃。②服务滞后。甘肃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使用、管理、服务沼气的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其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尚处在探索之中。沼气建设、使用管理的技术人员不足,取得资格认证和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乡村技术服务网点疏少,不能满足沼气建设及管理使用的服务需求。建后服务未跟上,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得不到合理有效使用,综合效益不明显;⑧安全隐患。在沼气池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培训相对薄弱,安全使用知识普及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有的擅自揭盖维修,有的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由于农户不能正确进行必要的日常管理,存在日常管理的安全隐患。④缺乏原料。由于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养殖生猪的比例下降和养殖量减少,秸秆发酵技术又没有普遍推广,供给农村户用沼气的原料就成为困难,个别农户异地购买粪便入池,又增加了建设成本。
  2.4 开发利用率低。①方向不相适应。目前甘肃在户用沼气建设上虽已规模推广,但对集约化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业污水、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大中型污水资源化处理方 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开发利用现状与农牧业发展方向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与建设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②技术相对滞后。由于农技推广程度、农民掌握技术程度、建池水平、沼气配套种养技术发展状况的相对滞后,影响了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⑧综合利用率低。受资金的影响,从事农技推广的部门和人员较少,难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造成沼气池建设质量差、后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致使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这种低效率、高成本和非标准化。严重制约着沼气产业化的发展。④产品不合格。尽管目前沼气配套器材选用的都是农业部招标采购的产品,但仍然存在着部分管材、管件、附属设备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燃具(灶、灯)热效率低、直接影响沼气的使用效果。
  
  3 对策及建议
  
  沼气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落实和推广这项惠民政策,使它又好又快地发展,造福千家万户,这是一项重大任务。
  
  3.1 统一认识,规范管理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沼气项目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户用沼气建设既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又是综合利用农村资源、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文明村镇建设的文明健康工程。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扎实快速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工作。
  3.1.1 要设立机构。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的建设,设立领导机构和办事协调机构,对已建立机构,但是机构没有级别,编制少,与其承担的职责不相称的,要按照要求,明确相应的级别和增加相应的编制,使其有能力承担起沼气建设管理的重任,以便统一领导、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对项目的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后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凡是没有沼气管理机构的县区要尽快建立机构。要根据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资质证的沼气专业技术工人。
  3.1.2 明确职责。市县能源办同各项目村、户要签定责任状,技术人员要分组包村,明确职责,量化工作。要把任务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要制定每个沼气池的工作期和标准,各级能源办按制定的内容对项目建设要进行定期检查,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并在项目建设中对各建池户要建立档案,一户一档,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每座沼气池建成后,由联系该乡镇的技术人员根据《户用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和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检查验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做到各项目村有专人亲自抓,各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农村能源办全力抓,研究采取强有力措施,化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快推进沼气项目建设。
  3.1.3 规范管理。要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思想,沼气池建好后的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护过程。要本着对项目高度负责的态度,理清工作思路,按项目要求研究建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认真组织制定好切实可行、符合国债项目要求、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项目实施方案,把项目任务落实到村,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要建立和完善沼气社会化管理体系,满足群众对沼气日常管理、沼气配件和技术维修的需求,真正做到农户想建有人指导,农户想学有人培训,使用不正常有人维修,努力推进沼气建设专业化施工、模具化建池、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同时,要加强沼气市场管理,打击伪劣产品,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2 科学规划,政府引导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3.2.1 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巩固建设成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同时,加快普及农村户用沼气,加大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升级,构建清洁经济可持续的农村能源体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
  3.2.2 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各地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同沼气项目的适宜性和当地财力,尊重农民和养殖业主意愿及其种植、养殖习惯、现有配套条件,科学规划沼气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和进度,选用与地区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生态家园模式及配套技术。
  3.2.3 合理布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服务体系建设,兼顾发展其他不同类型、不同原料的适宜沼气工程;对各类沼气工程建设要合理布局,做好与已有建设项目和相关规划的衔接。避免重复建设。
  3.2.4 政府引导。农村沼气建设总体以地方为主,特别是以农户和养殖企业为主,政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对沼气发展给予扶持和引导,推动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3.3 加大宣传,抓好示范
  随着农业生产生活的发展,家禽粪便随地可见,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在沼气建设中要采取加大宣传、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示范辐射、促进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把发展沼气与家庭院舍美化、绿化、净化结合起来,标准化沼气池与猪栏、厕所、厨房配套建设,使人畜粪便、秸秆、稻草等得到有效利用。
  3.3.1 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沼气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宣传沼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宣传发展沼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宣传发展沼气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思路,宣传普及沼气管理使用、安全发酵、越冬管理等知识,让建池农户自己掌握简单的管理维修技术,自己解决家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做到每个沼气村有一个沼气热心人,每个沼气用户家里有一个沼气明白人。尤其要及时报道宣传农村沼气发展的先进典型,宣传不同类型的沼气发展模式,通过算账对比,使人们消除思想顾虑,放心大胆地发展沼气。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沼气,各部门关心、支持发展沼气,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发展沼气。
  3.3.2 示范引导。农民朋友是最讲实惠的,他们只有看到了效益、看到了实际效果才会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才会真相信,真行动。示范户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导示范,发挥农村能源的综合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要抓好沼气项目示范户和后续管理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引导农民。因此,要集中力量重点从示范入手,要在项目村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效益的精品工程,通过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真正做到“示范一处、成功一处、发展一处、富 裕一方”,以典型引导农民、以示范带动农民、以效益吸引农民。通过扎扎实实做好示范工作,让每一个示范点真实全面地反映出能源建设的发展潜力。
  3.3.3 组织参观。要按庭院整洁、厨房明亮、厕所干净、畜圈卫生的标准,建设沼气项目示范村,组织群众实地参观,通过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引导农民走节约能源、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促进增收之路。同时让群众通过目睹同行们的成就,取得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增强发展沼气产业的积极性,为自己下一步更好地实施沼气国债项目奠定基础。
  3.3.4 建设工程。要抓好规模养殖场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牧养殖小区利用沼气工程解决污水等问题,实行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带动种养业的良性循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4 完善政策,增加投入
  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项目实施的质量。农村沼气的建设、管理、培训等,没有经费的支持,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要把农村沼气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除了申请上级资金外,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并对建池农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3.4.1 专项支持。省政府要列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据有关资料介绍,甘肃适宜建设农村沼气的农户约为400万户,而现在已建成农村沼气数是90万户,只占适宜农户的22.5%,与四川、海南等省相比,还需加大力度。建设沼气,关键是资金,这就需要省政府加大对中央国债补助资金的争取力度,同时也要整合甘肃其他支农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沼气事业。省政府要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地方配套列入省级财政预算予以支持,并列专项经费支持农村沼气技术培训、后续服务管理等工作。
  3.4.2 多方筹措。要充分抓住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努力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国债资金、扶贫资金、财政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等,形成国家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从发改、财政、林业、扶贫、农业、水利等方面各争取一块,集中用于沼气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国家、地方、企业、社会、个人各出一点的方法,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的逐年增长。
  3.4.3 机制激励。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政策,使得农村沼气项目工程能从多方面获利,提高经济生存能力。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项目乡镇、各项目村的积极性。除将建设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以外,还应对发展好的给予表彰、鼓励,对发展又好又快的给予支持、奖励,让发展好的有想头、有奔头,让发展又好又快的有看头,吃甜头。
  3.4.4 阳光操作。要用好筹集资金,惠及广大农户。将项目工程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沼气发展,提高农村沼气的入户率,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群众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各地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资金报账制、公开采购制、质量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坚决防止给农民的钱被挤占和挪用。
  
  3.5 建管并重、强化服务
  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沼气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为此,在大力发展沼气的同时,必须创新建管机制,抓好沼气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网络服务体系。
  3.5.1 强化培训。
  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维护专业技术性强,为确保安全长效运行,对建池和维修服务技术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在初期建设时期。就必须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施工人员必须坚持有“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把受过培训的施工人员组成专业施工队,持证上岗,专业施工,保证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生产。只有加强持证技工的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农村沼气建成一口,成功一口,确保成功率、合格率、使用率达到100%。
  3.5.2 建立体系。建立健全以省农村能源办为中心,以县、乡(镇)、村三级为主体,依托市、县两级农村能源办,建立县级沼气协会、乡(镇)沼气服务站、村级沼气服务网点的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沼气服务网络。按照“专业化施工、社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制定《甘肃省农村沼气服务和物业管理暂行规定》规范管理,建立适合本地的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制定市场化运作方法,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建池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为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全方位的有效服务,为农村沼气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
  3.5.3 注重效益。农村沼气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做饭和照明上,必须做实“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这篇文章,要充分发挥农村沼气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这是农村能源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要以沼气为纽带,把沼气建设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能源模式,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户用沼气池建设中,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区域气候、地理特点、经济基础及能源供需状况等因素,鼓励、引导农民切实开展“三沼”综合利用,使沼气建设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3.5.4 搞好服务。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工程建造阶段,另一个是后续管理和服务阶段,沼气池的成效关键体现在后一个阶段。因此,后续管理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能源建设作用的发挥,这是农村能源建设成败的决定因素。要强化质量和监管,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规范沼气建设管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建池质量;在服务上要减少投入成本,拓展技术服务领域,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的思路,实行沼气的建、管、护一条龙服务,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
  
  3.6 加强合作,创新技术
  甘肃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沼气工程技术目前仍处于低效率、高成本和非标准化阶段,严重制约着沼气项目产业化的发展。为了提高综合效益,解决技术难题,必须加强合作,创新技术,引领沼气事业快速发展。彰显出建池快、质量好、易管理,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既节能环保又清洁家园的良好效果。
  3.6.1 国际合作。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加强原创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
  3.6.2 院校合作。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形成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技术合作机制,有效地利用省外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依托省内外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不但要认真研究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中每种专用设备和装备的制造技术,还要研究各种设(装)备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以及组装技术,并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结合当地实际,研制出适合本地的高效率产品,形成产、科、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提高综合效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3.6.3 部门合作。沼气建设涉及计划、财政、农业、城建、环保、卫生、畜牧、扶贫等多个部门,若与这些部门合作,将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譬如:有关资金项目能捆在一起的尽量打捆使用,以发挥最大效益。使沼气池的建设和使用,真正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实现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农业生产等多种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途径。
  3.6.4 定期交流。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政府机关每年要派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去外地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技术、人才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甘肃农村沼气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甘肃农村沼气工程技术的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沼气工程项目的标准化建造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项目实施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提高沼气工程项目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甘肃农村沼气工程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与疼痛程度。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输出方式,也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期刊
目的:探索老年人在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一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评估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老年人营养问题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
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是我国退役军人安抚安置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我国退役军人管理事业迈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表达新意愿,落实新政策.将对我国退役军人安置事业和维护
硬盘DVD录像机出现至今,已经慢慢进入大众的生活之中,渐渐成为消费者储存和管理视频和音频文件很好的影音工具。无论从稳定性,清晰度和简单易用程度上来说,都超越以前所有家
身边有一位熟悉的人得了不治之症,才四十多岁啊!大家知道后都替他惋惜。一连几天,闲下来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他,都说健康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其他名、利、地位,一旦失去健康这个支撑,都成了虚无的东西。大家感慨说,人活一辈子,什么叫幸福快乐,不外乎吃得下、跑得动、睡得着、睁得开!  吃得下 要有吃、会吃。有吃是以经济条件为前提,会吃是要懂得科学饮食的方法,不能暴食暴饮,不能刻意这个不吃那个不喝,那种为
针对当前管道泄漏信号噪声大、定位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定位精度的新方法.泄漏信号经过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EMD)之后,可以得到不同尺度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