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v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以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的免疫球蛋白G(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就诊于我院经病理确诊的40例IgG4相关性疾病,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重点分析4例以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资料,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肾间质浸润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并观察其治疗及预后。

结果

40例IgG4相关性疾病中累及腮腺颌下腺11例,约占28%,其次为唇腺(7例,18%)、淋巴结(6例,15%),而累及肾脏(4例,10%)患者均表现为IgG4相关性间质性肾炎(IgG4-TIN),均为老年男性,2例伴有肾小球病变,其中1例合并ANCA相关性血管炎性肾损害,间质内CD4阳性细胞远大于CD8阳性细胞数目,另1例合并IgA肾病;4例患者均出现肾功能异常,血清IgG4水平在4.65~23.8 g/L。4例患者均行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治疗,预后较好。

结论

IgG4相关性疾病可累及多个脏器,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肾功能异常,以间质性肾炎为主要表现,合并肾小球病变可能加速IgG4-TIN的进展,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接受经皮引流(PC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11日至2018年5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SAP接受PC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接受CRRT治疗将患者分为CRRT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接受PCD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结局和预后指标。结果共75例患
腺苷脱氨酶2(ADA2)缺乏症是近年来发现的第一种血管炎相关的单基因遗传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该病是由于ADA2功能缺陷所致,表现为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卒中反复发作、类似结节性动脉炎的血管炎及免疫缺陷等。研究表明该病与编码ADA2的基因CECR1猫眼综合征候选基因1(CECR1)功能缺失突变有关,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现报告1例ADA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ECR1基因突变结
目的分析SpA患者各疾病特征的发生率及其对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详细记录505例SpA患者,包括353例AS患者、62例放射学阴性中轴型SpA(nr-axSpA)患者和90例外周型SpA(pSpA)患者各疾病特征发生情况及实验室、影像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A患者各亚组(AS、nr-axSpA、pSpA)间性别构成(χ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