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读”中促进阅读素养提升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读”是一种高效化的阅读形式,“研读”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永不满足的精神。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研究性学习相联,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在“研读”模式下,学生能够与文本之间展开深入的对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容,促进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接下来,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读”,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阅读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文本情境,激发“研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研读”的作用,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研读”兴趣,文本情境是激发学生“研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基于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文本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研读”文本的兴趣。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个课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可以针对文本,提出“研读”问题:“海洋寄托着21世纪人类的希望,但同学们知道海洋是什么样的吗?有同学看到过海洋吗?”
  由于身处内地,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看过海洋,大多都是在电视上看过。鉴于此,我在教学之初,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关于海洋的图片(有的图片展现了海洋的平静;有的图片则展现了海洋的浩瀚无垠;有的图片则展现了海浪的波涛汹涌)。这些图片,使得学生对海洋有了大致的印象,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在此过程,我与学生展开了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几幅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你们认为海洋是什么样的?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1:我发现海洋的颜色是蓝的。
  师:确实是,观察的很仔细啊!可是,教师要问的是,因为蓝色也分为很多种,那请你告诉教师,海洋到底是哪一种蓝色呢?
  生1:老师,海洋是蔚蓝色的。
  师:很棒,对,海洋就是蔚蓝色的。(在黑板上书写:“海洋、蔚蓝色”)
  生2:老师,我觉得海洋非常辽阔,海面很宽。
  师:很好,想到了用“辽阔”一词来形容海洋,那老师想问一下你,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述海洋呢?
  生2:无边无际。
  生3:还可以用“一望无际”。
  师:非常好!(在黑板上书写:“无边无际、一望无际”)但老师还想说一下,你们刚才描述的都是静态的海洋,有同学试着描述一下动态的海洋有哪些特征吗?
  生4:海浪汹涌澎湃。
  师:很好,汹涌澎湃的海浪是不是很壮观呀!还有一个成语跟汹涌澎湃意思差不多,也可以用来形容动态的海浪,你知道是哪个成语吗?
  生4:波涛汹涌。
  师:非常棒,好极了!(在黑板上书写: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接下来,我与学生针对“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海洋对人类的利与弊。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问题,如此使得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借助导学问题,引发求异思维
  “研读”强调的是对学生永不满足精神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导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研读”具有高效性。
  这一篇课文的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是主体部分。这八个自然段围绕“21世纪的希望在于海洋”这个观点,展开了多角度论述。鉴于此,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作者要以《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为题写下这篇文章?同学们,请自主阅读第一至第八自然段,找到答案。不久,就有学生找到了理由:“因为海洋是‘聚宝盆’,海洋中有很多‘海洋食品’,所以是人类的希望”。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针对作者这些观点,你们有何意见?”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之间展开了合作学习。
  生1:我们组认为作者的观点非常正确。
  生2:我们组认为,作者的观点具有片面性。虽然海洋资源丰富,但我们人类不能一味地索取,应该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注意节约。
  生3:我们组认为作者“在海底建设城市,拓展生存空间”的观点不好。因为建设海底世界,不仅成本高,而且如果海底城市的防水措施没有做好,那么人类将面临着大问题。而海底地震、地陷等自然灾难,也会给人类造成重大灾难。所以,我们组不同意作者的说法。
  师:同学们,你们纷纷掌聲,是不是表示都赞同第三组同学的说法呀!
  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通过这种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基于文本主题,深入文本对话
  在创作文章过程中,作者多少都会受到时代特征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就拿本文来说,作者将“21世纪人类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海洋”的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够实现思维的碰撞。在上述片段中,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从而让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永远是课堂永恒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中传递出的生命力量,让语文课堂在诗情画意中,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命朝气。本文以《天鹅的故事》为例,多角度解读文中的角色和叙事手法。  一、品读细节,感受生命的敬意  《天鹅的故事》正是以一把猎枪入手。我拜访老猎人斯潘杰的过程中,一把悬挂的猎枪,引起了“我”的好奇,继而引出斯潘杰老人的回忆。文章通过斯潘杰的回忆,讲述天鹅的故事
期刊
时下,很多小学教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学生稳坐课堂,一言不发的情况司空见惯,究其原因,不感兴趣,是“要我学”。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那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充满教与学的趣味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问“趣”哪得清如许?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激活低年级课堂教学策略的视角试作一些探索。  一、以“爱”促“趣”,语文教师的精神芯片  师生和谐
期刊
散文既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不似戏剧情节那样高潮迭起,却具有自身特有的文体特征,即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根据散文特质进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精炼的语言,体会和感受作者言语中抒发的人生感悟。  《怀念母亲》一文,季羡林先生采取了“文包日记”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写作风格朴实、诚挚。为此,笔者确立以下教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安排单元结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习惯等,这些语文要素大都以课文“泡泡”提示语或者课后习题的形式贯穿于各单元的语文教材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青蛙写诗》是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小诗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低年级1—2年级)的识字要求为:“1600字左右”,写字量为“800字左右。”低年级阶段要注重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笔者本着识字写字育人的指导思想,基于字理、阅读、复习例谈识字教学,以激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与热爱,为学生走进深度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字理,追根溯源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音、形、义”的有机统一。从造字法来看,包括象形
期刊
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承载着思想内容,思想内容通过适宜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教师立足文本言语形式,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巧妙地选择教学点,引导学生读懂言语形式承载的思想内容,并围绕言语形式的特征细读文本,探寻文本表达的奥秘,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关键词语,探寻文本奥秘  一个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句子往往是由关键的词语凸显出来的。这些词语是作者灵感的触发点、情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节课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内容过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那对于每个教学环节来说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学生也很难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对于短短的一节课来说,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有用的知识呢?下面主要以《明天要远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借助语气词,让学生实现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一课一得,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语文。  一、借助语气词引领学生朗读的理论依据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常
期刊
鲁迅先生曾经对书籍的插图有过精辟的论述: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宣传画。部编语文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这些色彩鲜丽、画面唯美的插图不但能较快地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还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思维,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下面笔者就插图在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作用做简要阐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不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我们牙牙学语时便开始接触古诗词,此后古诗词要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意境美和意象美,寓情于景的美好情感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展现的更加生动、形象、丰富、饱满。下面,笔者以《江雪》的教学为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解
期刊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重视主体性作用,交给学生主动权  学生是有差异的。如果经常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