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谈谈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和思考:“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注重教师的引导总结;注重高效的课堂训练。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少教多学 《木兰从军》
近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不断受到各界教师的热捧与探讨,其主张的教学理念不断运用于各级各类的学科教学之中。“少教多学”的思想并非今天才有,追根溯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外,《学记》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阐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我认为,“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人文教育课堂,课堂脉络清晰、逐层递进。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和中心,教师的提与问、言与行牵动着课堂的“风吹草动”。我结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谈谈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一、“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
语文教学要相信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推动课堂教学良好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朋友,平等对话,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近了,便放下拘谨和束缚。其次,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速度不同,势必存在个体发展水平快慢的区别,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将身心发展慢的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想法,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互相鼓励,学有所成。因此,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要呈现不同梯度,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最后,教学要明确目标意识,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朗读训练、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体会木兰的情感等,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学生不仅在智育上得到提高,还在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上得到升华。
二、“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满堂灌”,而是将更多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少教多学”的课堂首先要学生肯学,使学习变成自发的运动。其次,积极地学,通过不断地探究、反思和创造,真正发现语文学习的奥秘和深意,而不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接下来就要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经过个体思考习得、领悟,达到“自学成才”的效果。例如,教学《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课堂一开始老师便让学生自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木兰“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的语言,并且进行回答和分析,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打开“少教多学”的大门。再如课文中没有写木兰说的语言,但是我在课堂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课件出示“木兰父亲、母亲、弟弟”的话,让学生发挥想象,试着说服木兰的亲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环节无需教师牵引,只需一些巧妙的问题便可导入学生的学习。再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人物角色的扮演和朗读,在各个角色的不同语气和表达中,帮助学生切磋交流和碰撞思维,呈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另外,学生发言的覆盖率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指标。“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学生静坐、聆听的讲堂,而是学生积极活动、师生互动的活跃课堂。学生多说了,教师自然说得少,“教”与“学”的比例自然会更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懂得解放“嘴巴”,凝练语言,控制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教师的引导总结。
教师要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变成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协助学生主体课堂的构建。“少教多学”的课堂要求教师不单纯地讲授知识内容,而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知识。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我提出了本课学习的主线“想—说—做”以后,便让学生自读课文,且这样提问:“你读出木兰是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问题,答案很多,而且会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再让学生体会“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等词语,先让学生观看黄河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不同动词的不同含义,一步步引导,一层层推进,并且用不同的朗读语速反映木兰路途的艰辛或急切。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讲授“焦”字时可以用字理法进行解说:好像火烤着那鸟儿,顿时让学生瞬间记住了“焦”字,且印象深刻。最后,让学生劝劝“木兰父亲、母亲、弟弟”,上文已经提到,通过课件出示“木兰父亲、母亲、弟弟”的话,让学生发挥想象,试着说服木兰的亲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拓展练习中,答案千变万化,但是如何让学生跟随主旨、不偏航,需要教师及时评价,有的学生发言有失偏颇,有的学生发言格外到位,教师有反馈,学生自然会听,老师引导得正确,教学方向就正确了。
四、“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有效的课堂训练。
“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教师原原本本地传递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探究性,通过知识的精心选择、设计课题、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之中,提高思维层次,实现个人意义上的知识再生产。只有当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发生关联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探究性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及持续学习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这个观点,我在教学《木兰从军》时也有所体现,在教学结尾处我补充了一段文言文,讲述木兰成为将军以后请求皇上让她告老还乡的故事。让学生齐读古文,增长知识,也因为这些补充,打破学生只停留于“花木兰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是一位女英雄”层面的理解,明白木兰还有“不嫌贫爱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另外,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即在课件里出示了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完后立刻进行填空复述。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注意力的,同时听写的内容都是跟课文有关的内容,学生经过内化,将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模式是沟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纽带桥梁。随着小学语文的不断发展,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更深刻地思考,做语文教育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何传杰,刘栋梁.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2]代玉娟.“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3(20).
[3]田丽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版,2013(30).
[4]刘妙清.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2(07).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少教多学 《木兰从军》
近年来,“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不断受到各界教师的热捧与探讨,其主张的教学理念不断运用于各级各类的学科教学之中。“少教多学”的思想并非今天才有,追根溯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外,《学记》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阐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我认为,“少教多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包容性的人文教育课堂,课堂脉络清晰、逐层递进。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和中心,教师的提与问、言与行牵动着课堂的“风吹草动”。我结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谈谈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一、“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
语文教学要相信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推动课堂教学良好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朋友,平等对话,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近了,便放下拘谨和束缚。其次,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速度不同,势必存在个体发展水平快慢的区别,教师在准备课程内容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将身心发展慢的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想法,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互相鼓励,学有所成。因此,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要呈现不同梯度,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最后,教学要明确目标意识,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朗读训练、对课文含义的理解和感同身受体会木兰的情感等,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学生不仅在智育上得到提高,还在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上得到升华。
二、“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满堂灌”,而是将更多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少教多学”的课堂首先要学生肯学,使学习变成自发的运动。其次,积极地学,通过不断地探究、反思和创造,真正发现语文学习的奥秘和深意,而不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接下来就要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经过个体思考习得、领悟,达到“自学成才”的效果。例如,教学《木兰从军》第二课时,课堂一开始老师便让学生自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木兰“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做”的语言,并且进行回答和分析,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打开“少教多学”的大门。再如课文中没有写木兰说的语言,但是我在课堂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课件出示“木兰父亲、母亲、弟弟”的话,让学生发挥想象,试着说服木兰的亲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环节无需教师牵引,只需一些巧妙的问题便可导入学生的学习。再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人物角色的扮演和朗读,在各个角色的不同语气和表达中,帮助学生切磋交流和碰撞思维,呈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另外,学生发言的覆盖率也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指标。“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学生静坐、聆听的讲堂,而是学生积极活动、师生互动的活跃课堂。学生多说了,教师自然说得少,“教”与“学”的比例自然会更优化。因此,教师一定要懂得解放“嘴巴”,凝练语言,控制语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教师的引导总结。
教师要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变成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协助学生主体课堂的构建。“少教多学”的课堂要求教师不单纯地讲授知识内容,而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知识。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我提出了本课学习的主线“想—说—做”以后,便让学生自读课文,且这样提问:“你读出木兰是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问题,答案很多,而且会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再让学生体会“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等词语,先让学生观看黄河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不同动词的不同含义,一步步引导,一层层推进,并且用不同的朗读语速反映木兰路途的艰辛或急切。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讲授“焦”字时可以用字理法进行解说:好像火烤着那鸟儿,顿时让学生瞬间记住了“焦”字,且印象深刻。最后,让学生劝劝“木兰父亲、母亲、弟弟”,上文已经提到,通过课件出示“木兰父亲、母亲、弟弟”的话,让学生发挥想象,试着说服木兰的亲人,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拓展练习中,答案千变万化,但是如何让学生跟随主旨、不偏航,需要教师及时评价,有的学生发言有失偏颇,有的学生发言格外到位,教师有反馈,学生自然会听,老师引导得正确,教学方向就正确了。
四、“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有效的课堂训练。
“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教师原原本本地传递教材中的学科知识,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意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探究性,通过知识的精心选择、设计课题、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我认知结构之中,提高思维层次,实现个人意义上的知识再生产。只有当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发生关联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探究性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及持续学习兴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这个观点,我在教学《木兰从军》时也有所体现,在教学结尾处我补充了一段文言文,讲述木兰成为将军以后请求皇上让她告老还乡的故事。让学生齐读古文,增长知识,也因为这些补充,打破学生只停留于“花木兰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是一位女英雄”层面的理解,明白木兰还有“不嫌贫爱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另外,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即在课件里出示了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完后立刻进行填空复述。这是非常考验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注意力的,同时听写的内容都是跟课文有关的内容,学生经过内化,将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模式是沟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纽带桥梁。随着小学语文的不断发展,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更深刻地思考,做语文教育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何传杰,刘栋梁.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2]代玉娟.“少教多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3(20).
[3]田丽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版,2013(30).
[4]刘妙清.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