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有情照古今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节无疑是炎黄子孙最富人文关怀和浪漫情调的传统节日,我们与祖先共沐在同样的月光之下,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吟诵、描绘中秋的名作,也留下许多溫情传说。
  风俗:同赏一片月
  古代中秋丰富节俗的缘起与演进曾让很多学者颇费考量。据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中秋赏月的活动大约始于风雅的魏晋时期,最初是文人兴起,到唐宋时已非常兴盛,扩展到了民间。
  钱钟书读唐诗发现,在唐朝人们认为中秋的月亮明亮如镜,具有除妖辟邪的功效。钱钟书读《太平广记》,读到狐狸头戴髑髅拜月,举了几个例子后,说到自己读书时的一个发现:“唐时有一俗说,后世无传,余读唐诗得之。如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鬼愁缘避照’,李颀《中秋对月》:‘万怪想潜行’,方干《中秋月》:‘当空鬼魅愁’,孙纬《中秋夜思郑延美》:‘中秋中夜月,世说慴妖精’,释可朋《中秋月》:‘迥野应无鬼魅形’,似月至中秋,功同古镜。然则妖狐拜月,多不在中秋之夕矣。”
  与唐人不同,宋代文人的赏月有了更多的感伤。苏轼《中秋月》诗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里感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堅写到了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中秋节赏月的盛况:“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关于宋朝文人过中秋节,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中秋,欧阳修与诗人王君玉备好酒席,叫来歌女,待赏明月。不巧赶上一场大雨,不得见月,但两人仍赋诗自娱,雨夜不眠,欢度中秋,欧阳修写下了《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作为纪念:“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与此相似的,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开篇的序中就提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豪迈疏狂,令人心向往。
  情感:千里共蝉娟
  中秋节是一个独特的节日,除了亲情,爱的相思、友情的怀念也融合在同一个节日里。
  大文豪鲁迅很在意中秋。自1912年至1936年的25年间,《鲁迅日记》对22个中秋节有明确记述。1925年,鲁迅与许广平秘密展开“师生恋”,是年端午那日鲁迅与许聚会饮酒,喝得大醉,在致广平的信中还意犹未尽说:“今年中秋这一天,不知白塔寺可有庙会,如有,我仍当请客……”许广平后来在《两地书》中回忆这年中秋,说迅翁“远远提着四盒月饼,跑来喝酒”。可见在经历女师大风潮考验后,他俩的感情已迅速升温,鲁迅可以大胆去爱了。翌年中秋节,鲁迅独自在厦门度过,他在日记中写道:“旧历中秋也,有月。语堂送月饼一筐予住在国学院中人,并投子六枚多寡以博取之。”他当然牵挂远在广州的爱人,这种思念全写进他们的《两地书浬了。
  在赵元任夫妇等友人的好心促成下,大学者陈寅恪与女教师唐筼情投意合。1928年8月,陈寅恪和唐筼在上海正式举办了婚礼。这一年,陈寅恪38岁,唐筼30岁。同年9月底,由于清华大学开学在即,新婚燕尔的陈寅恪乘船离开上海,返校上课;而唐筼则因母亲去世需要安葬,便没有和丈夫同行。正逢中秋佳节,夫妻却不能团聚,在海船上的陈寅恪遥望天上的明月,心中别有一番伤离别的滋味,便提笔写下一首思念妻子的诗:“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影底山河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初升紫塞云将合,照澈沧波海不流。赢得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骨肉分携岁屡经,团国佳节倍关情。今秋大地新更化,天际水轮分外明。”这首七绝是启功先生1980年中秋节为怀念在台湾的师友所作。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渐缓和、不断改善,启功先生想能有机会去台湾看看台静农、郑骞和王静芝3位良师益友,因此有感而发。
  印记:年年月相似
  古往今来,这轮皎洁皓月也照亮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吟诵中秋的书画精品。
  论及与中秋有关的书画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晋代王献之(传)的草书《中秋帖》也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珍品。它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殉的《伯远帖》一起,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意为此三帖乃希世珍宝。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和王殉《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0年,两帖面临出售。香港鉴藏家徐伯郊得知这一情况,联系了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马衡院长,马衡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此事的原委。1950年,周總理亲自指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使其回归故宫博物院。
  近代书画大师也曾创作过不少有关中秋的书画精品。画家齐白石老人关于中秋的作品也很多,其八十多岁时的精心之作《秋中图》,将藕、月饼和茶壶、茶杯作为一个主题,在线条的表现上独具一格,只是随意地勾画出轮廓而已,除了月饼用黄色涂染之外,整幅画面清素、简洁,寓意了平淡是福的美好祝愿。秋中,即农历八月十五。北京城里过中秋节,藕、茶、糕、饼是常见的应时之物。
  张大干曾在1933年创作水墨纸本《嫦娥奔月》,又在1935年创作《嫦娥》。在《嫦娥》的画面中,月桂树下的嫦娥怀抱玉兔,神态安然,有张大干早期仕女人物画的风采。丰子恺的《中秋》《团圆之夜》《团圆》等作品,也描述了中秋团圆的景象。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从《诗经》的“月出皎兮”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的不只是江上那一轮兀自阴晴圆缺的月亮,也指代代人生,绵绵文化,永世未绝。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由于对便捷度的追求以及随手记录生活的习惯的养成,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手机拍照。但是对焦、HDR、全景等等这些功能,你确定都会用吗?  辅助网格线  在刚开始熟悉手机摄影时,建议大家把辅助网格线打开,重视构图。苹果手机在“设置—照片与相机—打开网格”,安卓手机在相机设置里应该也能找到,基本都有这个功能。  打开了「网格」之后,就是九宫格构图的界面,可以多练习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这些最基本的构图方法,
期刊
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规保健方法,在家测血糖,因为没有掌握使用血糖仪的一些小细节,得不到准确的数据。  1.对血糖仪设置了错误的时间和日期。血糖仪上设置正确的时间和日期有助于患者进行前后不同日期和不同时间节点血糖的比对,但有些患者对此不太注意,没有在血糖仪上设置正确的时间和日期,这就使得血糖数据和时间不匹配,日后想判断数据的意义,就比较糊涂了。所以应对新购买的血糖仪进行调试,确保设置了正确的时间和日
期刊
对待身体的各种“信号”,应该做到预防为主,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各个系统良性循环,达到防未病。  感到口渴的时再喝水,说明体内严重缺水,早已影响到了机体的正常运转。体内水分不足时,人的汗液、尿液减少,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有害物质就会堆积在体内,长久下去,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还会增加肾结石、膀胱结石、肾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人感到饥饿的时候再吃饭,会引发低血糖,甚至会引起昏迷、休克等突发症状,
期刊
圣诞老人在17世纪的欧洲是以4世纪希腊主教尼古拉斯为原型的,那时候他一身绿衣(包括戴着一顶绿帽子)。由于西方圣诞节正处于冬季,往往在这一天用绿色植物来装点家里,这也是圣诞树的雏形,第一代圣诞老人之所以是绿色外衣,就在于人们深知绿色对于冬季的宝贵,绿色象征着自然的魔力,圣诞老人带给大家的必然是绿色。  这种情况直到1930年,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经济困顿,著名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为了冲击市场,找著名
期刊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  今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引进了一批服务型机器人,“机器人养老”已从概念变为现实。  机器人陪护走进养老院  杭州目前有70家养老机构和40家照料中心引进了养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侧重陪聊,带给老人精神上的陪伴,它可以和老人来回对话好多个会合,如果大家很沉默,它会主动
期刊
互联网构建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近日受到媒体关注。一位独居老人突遇不适,按下随身携带的智能设备的求救键,服务热线接线员通过GPS定位系统对老人精确定位,并通知了120急救中心,老人得到及时救护。  互联网+的时代,养老也被不断打上“智能”、“虚拟”、“物联网”等技术标签。互联网如何整合养老资源,如何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在当下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的课题。  随着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一
期刊
当下,互联网在养老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摆脱因无人陪伴而陷入孤独之境。更通过云平台、大数据的使用,在寻找走失老人,救济贫困老人方面大展身手,使老年人安享、乐享晚年生活。  虚拟养老院,缓解护工紧缺难题  目前各地开始建设不同形式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推动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运行。作为全国著名的长寿之乡,江苏南通地区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在南通的一家养老院每一个公寓房间
期刊
时下有手机的人几乎都会玩微信,也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朋友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南京一个老太太当仁不让,坐镇家族朋友圈,跟兒孙们适时地进行着良好的互动。  “佘太君”本名王桂英,今年70岁,丈夫佘家荣已于20年前去世。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分别在北京、南京等地成家立业。送走了老伴儿后,她基本都是奔波、操劳于儿女的成家立业,接着帮助他们带孩子。在带孙辈的过程中,她学会了用电脑、玩手机。一晃就是古稀,孙
期刊
几年前,女儿女婿在我70岁生日时,送了我一部苹果智能手机,这让我一脚踏进了现代生活的節奏。  女儿在微信里叨唠:“这下可好,老爸天天抱着新手机不撒手,半夜三点了,还在发段子,转心灵鸡汤。”  女儿的吐槽,引来同龄人呼应,纷纷爆料了他们的爸妈对网络的痴迷。有的说,老爸玩手机上瘾,忘了遛鸟。有的说,老妈只顾抢红包,闻到了糊味儿,才知道锅干了,蒸馒头成了烤馒头。  我边乐边琢磨,微信这种全新的交流方式,
期刊
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这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会的世界冠军。  随着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再度成为国人不可不谈的话题。  中国女排热到什么程度?8月21日上午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女排决赛,中央电视台1套和5套同步直播,占据收视份额约74%!相当于当天那个时间段看电视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