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中现“喷泉”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喷泉”
  
  让我们先回到1956年。那时候NASA都还没有创建,更没有完成登月飞行的壮举,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一些远距离观察后揣摩得到的假设。当时,著名的科幻作家哈尔·克莱门特发表了一篇名为《尘屑》的科幻小说,描述了两个宇航员降落到月球环形山,对一种使月平线附近的星光变暗的薄雾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小说中的宇航员最后得出结论,月球上的微光薄雾根本不可能是地球人一直猜测的月球大气层,而是一些飘浮在月球地表上的尘埃。在书中,有一段主人公关于这种科学预言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谈话。一位宇航员首先问到:“月球表面的物质是最肮脏的导电物质,月表的灰尘不停地扬起又落下,因为这种运动摩擦,所以它们通常都是带电的。当灰尘带上电荷,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另一位宇航员回答:“灰尘颗粒们会相互排斥。”提问者继续问到:“如果一个周长绵延数百千米、边缘高达几千米的环形山都带上电荷,那落在这座山上的灰尘将会发生怎样的奇迹呢?”科幻小说作者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力描绘出的答案是:那些灰尘将会在静电作用下,像一座巨型的喷泉一样,在阳光下升腾不止。
  哈尔·克莱门特自己都不知道,他描述出来的幻想情节,与后来的月球登陆车拍摄的照片以及登月宇航员亲眼见过的情景再吻合不过了。在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之前,人类就向月球派出过一些勘测飞船。勘测飞船软着陆在月球表面后,立即向地球传回了大量让当时的人们迷惑不解的照片。照片中显示,在离月球地面不远的空中,总有一些有如黎明到来时的微弱光芒在闪耀,非常清晰,并且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到黑夜来临。
  此外,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对阳光的散射作用,它的地平线应该如刀片一样平直锐利才对,但是月球地平线并没有将天空与月表泾渭分明地分割开来,而是有一个逐渐模糊的过渡带。
  最让人们感到惊讶的,是于1972年乘坐“阿波罗17”号飞船环月飞行的宇航员们所见到的奇观。在月球上的日出与日落的前后10秒之内,宇航员们反复看到了被他们叫做“丝带”、“白帘”或者“晨曦”的光幕,他们把这些奇怪的光影通过素描速写下来了。同样的光影,也被乘坐过“阿波罗8”号以后的宇航员们看见过。
  
  “喷泉”,电荷在作怪
  
  在地球上,我们也能看见与这种光芒相似的夕晖或者晨曦。日出和日落时分,当太阳的光芒被山峦阻挡,常常在天空中留下对比强烈的光柱和阴影。这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尘埃时,气溶胶态的尘埃对光发生散射,我们就看见了光柱。人们猜测,也许月球上的微光也是那样产生的吧。在20世纪70年代,当宇航员们展示这个月球上的怪事时,许多行星天文学家就是这样解释的,甚至将这种推论写成了科学论文。
  但是,既然月球上没有大气,那些灰尘如何能够长久地飘浮在月球表面呢?即使有陨星冲击月表造成灰尘颗粒暂时飞溅上升,那些灰尘为什么不很快地回落到月球表面上呢?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NASA戈达德航空飞行器中心的物理学家们建立了月尘运动的“动态喷泉模型”。这个模型解释到:实际上,月球上空存在着一种由极为纤细的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组成的“大气”。这里借用“喷泉”这个词语,不是因为那些微粒是水分子,而是希望用“喷泉”这种直观的比较对象,来说明那些微粒“大气”是如何在运动的。
  月尘带电微粒从月球表面上连续不断地升起来,又连续不断地回落下来,前赴后继,最后的结果形成了尘埃的“喷泉”,看起来就像是月球近地表面一层静止的“尘埃大气”,只不过这个“大气层”完全由连续运动的带电尘埃颗粒组成。
  这种“喷泉”模型其实并不神秘,在我们身边,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例。将充气的气球放在头发上摩擦数下,然后离开头顶几厘米,你的头发马上就会朝向气球竖立起来。这是因为在摩擦气球的时候,电子会从头发上跑到气球上去,从而使头发带上正电而气球带负电。正负电荷相吸引,就会导致本来下垂的头发随着气球直立起来了。当将带电的气球完全拿开后,你的每根头发会彼此分开,整个头部的头发像一把张开的伞一样都扩张开来,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这是因为当带电的气球移开后,每根相邻的带有正电荷的头发会因为同性相斥而彼此远离,部分头发就会呈悬着的状态了。
  这与带电的月尘悬浮空中的道理完全相同。
  
  月球上布满带电的“喷泉”
  
  不过现实中的月尘颗粒并没有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因相互摩擦而生电。
  月尘是从太阳那里得到静电的:一方面通过阳光照射捕获光能产生静电,另一方面通过来自太阳本身带电的粒子获得电子,如太阳风。
  在月球的日照面,由于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等各种高能射线的轰击,月球表面尘埃物质的原子与分子中的电子发生跃迁,直至电离。月尘微粒所带的正电荷逐渐积累,电荷越来越强,直到使尘埃微粒相互排斥开来,甚至离开月球表面,上升到数米甚至数千米的空中悬浮起来。由于月尘非常微小,一般直径不到1微米,所以在整个月球日照地区所形成的壮观的带电灰尘带,闪闪发光,让人误以为是“月球大气”。这种奇观即使在宇航员登陆月球后,也能被清楚地看见。
  那么,在月球的背日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那里实际上也会发生月尘“喷泉”,不过那些悬浮到空中的月尘所带的电荷不是正电荷。而是负电荷。这些负电荷来自于太阳风中所携带的电子,再加上那些在日照面被太阳风激发出来的负电荷,会一起随着太阳风流向月球的背日面。实际上,根据“喷泉”模型的试验证明,背日面所带的电量比日照面还要高得多,在那里的月尘微粒会飞扬得更快、更高。也就是说,背日面的月尘“喷泉”实际上喷涌得更猛烈,更壮观,只不过没有阳光的照射而无法被人们看见或者拍照。
  好问的读者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在月球的白昼与黑暗的分界线上,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知道,月球也如地球一样,日出与日落造成的昼夜分界线总在周期性地移动,这种运动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物理学家们根据“喷泉”模型推测:在分界线区域,将会形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地平线电场,电场会导致月尘像流体一样在地平线上空横向流动,最终,边界区域的灰尘被电场全部吸光。当然,月尘微粒太小了,以致宇航员无法用肉眼看见那些在地平线附近急速奔流的尘埃巨浪。不过,当你身处地平线附近的黑夜区欣赏月球上的日出时,你会在地平线上看到一幕极为怪诞的晨曦光芒,它们很薄,像是一匹巨大的白布帘在地平线的上空舞动不已。
  戈达德航空飞行器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探求与月尘“喷泉”相关的一系列迷人的问题。例如,对那些极深的月坑,因为终年照射不到阳光,经过数以亿年计的时间,会不会累积出极强的负电场呢?了解它们是极重要的,因为那些终年背阴的火山深坑里面,是月球水资源的最大储存地,那里是人类月球殖民基地的最佳选址。如果那里充满了密密麻麻带电的尘埃,人类将如何应对呢?
其他文献
在我国开展全民阅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对我国古代阅读推广的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梳理,从阅读推广机构及对象的发展、阅读宣传思想的发展和阅读推广形式的发展三方
论文通过对1994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手机阅读行为特征和手机阅读感知特征,结果表明:①山西省高校在读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总体上值
猛犸的冬天猛犸是大象的祖先,也叫毛象,生活在北冰洋冻土地带,1万年前在后冰河时代从地球上灭绝。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猛犸体形庞大,是仅次于恐龙的一种大型动物
<正> 维西黄堇 新种 图1:1—4 Corydalis weisiensis H. Chuang, sp. nov. Corydalis lopinensis auct. non Franch.: C. Y. Wu et H. Chuang in Act. Bot. Yunn. 6(3): 237.
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具有重大影响,是全民阅读工程的根本,受到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我国从国家层面到图书馆界也十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问题,实际上早在1884年Gaffgy 氏培养伤寒杆菌成功,从而证实了 Eberth 氏1880年的发现即已开始。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国内学者虽已进行了数十年的实验研究
如果你开心,你就拍拍头。  一头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动物园的34岁的亚洲雌象的行为表明,厚皮类动物能够在镜子里面辨认自己,这种复杂行为只在几类动物中被观察到。  在测试中,开心对着它在2.4米×2.4米的镜子中的映像,反复用鼻子碰它眼睛上的“X”记号。除了在映像里。大象是看不到这个记号的;而且,大象没有注意到在它头相对方向上用同样味道和材质画的类似记号。  同时,另外两头动物园的大象马克辛和小馅饼,没
上图所拍的M8位于人马座,又名礁湖星云,属于发射星云。发射星云是气体星云的一种。它们的形状大都很不规则,而且往往没有明晰的边界,所以又称弥漫发射星云。在这些星云中间通常都有一个或一团高温恒星,这些高温恒星丰富的紫外辐射使星云内的气体激发,从而形成星云的发射光谱,所以称为发射星云。在发射星云中除大量炽热气体外,也包含少量尘埃物质。星云中的物质密度,从暗星云中的每立方厘米十几个原子到较亮星云中的几百个
对于从事现场扩声工作的人而言,想要确保现场声音的理想效果,高品质的声音效果处理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着"超越唱片品质"的理念逐步成为扩声标准,"拥护真唱"成为现场演
微媒体环境的出现对现行学科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首先概述微媒体环境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其次,客观分析微媒体环境对学科服务的要求;最后选择合适的社会软件和工具,结合"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