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世界和社会关系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65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害者》是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第二部作品,其主人公利文撒爾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它压抑和束缚着现代人,个体的命运由神秘的力量掌控,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他人是物化的结果,人类是动物的映射。因此利文撒尔对他人冷漠,和朋友家人关系疏远。
  关键词:《受害者》 异化 社会关系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从犹太移民的视角出发,展示美国的社会文化,探索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出路。《受害者》是他的第二部小说,自出版以来,该小说虽未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作为索尔·贝娄文学创作的基石,它曾被美国批评家伊哈布·哈森称为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一座里程碑。
  一、异化的世界
  在《受害者》中,主人公利文撒尔是世界异化的受害者。一方面,他所生活的环境被描绘为是充满压迫和无动于衷的;另一方面,利文撒尔感觉无助,他很困惑谁在掌控世界。
  1.一个压抑的世界 利文撒尔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噩梦般的世界,他在去弟弟家的旅程中,渡轮在炎热中慢慢爬行。当和弟媳通电话的时候,电话多次被突然中断,这些物质力量象征着对世界的破坏力,使利文撒尔时时受到束缚。此外,利文撒尔在进入杂货店、渡轮、地铁、弟弟的公寓时,都想起了洞穴或是矿山,讽刺了总是充满限制性的机械化文明。城市的拥挤也体现了世界的敌意和冷漠。人群无处不在:餐厅、公园、渡轮、街道,自助餐厅和办公区。每当他出门时,利文撒尔都会发现自己在人群中,在这样的人群中,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旁边是谁,近距离和高密度给人群中的每一个人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2.谁在掌控世界 在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中,利文撒尔想知道社会制度如何运作,或者谁在掌控着社会,他有各种怀疑。有一次参加面试,他与老板鲁迪格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此后,利文撒尔害怕鲁德格会用其权力,把自己列入黑名单上,使自己无法找到工作。利文撒尔相信这些有权力的人形成了一个社会网络,他们通过该网络控制他人的命运。阿比在被解雇后找不到工作,阿比的失败再一次使利文撒尔相信黑名单的存在。利文撒尔认为,在他所居住的世界里,个人的命运由强大的神秘力量所决定,个人的能力被低估并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塞曼·梅尔文把“无能为力”的感觉定义为一种异化。“无能为力”被解释为“是个人认为或者觉得有可能他自己的行为无法决定行为的结果”。利文撒尔的无能为力感使他相信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他第一次遭遇阿比时,这种信念得到加强。虽然阿比写了信通知他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但是信件并没有及时送到利文撒尔手中,可是利文撒尔却在信中所述的时间和地点碰巧遇到了阿比。面对阿比的种种指控,利文撒尔认为自己“已经被挑选出来,成为一个奇怪的、疯狂的过程的对象……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但这些原因不在任何人的掌控中”。他很惊讶阿比会从世界上如此多的人中选择他作为其指控的对象。利文撒尔认为肯定是某种超越他理解力的神秘力量把他置于现在的位置。
  二、异化的社会关系
  利文撒尔对其他人漠不关心,在描述别人时,他反复联想起动物。他觉得他的老板彼尔德先生烦人,他咒骂道:“他妈的鱼。”第一次和阿比重逢,他很好奇,“这是哪种鱼?”后来,“有一刻,阿比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只鱼或螃蟹或任何一种水中的有肉的动物”。当阿比充满悲伤时,他的前额、下颚和喉咙上的湿润皮肤让利文撒尔想起了鱼的鳃。到动物园时,利文撒尔通过闻阿比头发和皮肤的气味来感受阿比的存在。他对阿比的认知方式和人类对动物的认知方式是一致的。他反复地把动物映射到人身上,这暗示了他对别人的敌意和不人道的态度。他是社会异化的受害者。社会异化涉及个人对大多数同胞或对社会组织的冷漠或敌对。人际异化意味着对别人的陌生感。遭受社会异化的人不能或不想与其他人保持温暖的关系。
  1.利文撒尔和弟弟之间的疏离关系 利文撒尔很少接触他的弟弟。在小侄子突然生病的时候,他接到弟媳的电话后,勉强去帮忙。威利斯顿先生在利文撒尔需要时引导了他,利文撒尔却怀疑他,与他保持距离。利文撒尔对别人的冷漠注定使他和别人关系疏远。萨特说,如果“我”和“别人”之间的冲突没有在奴役和被奴役中和解,那么“我”和“别人”之间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利文撒尔对别人的冷漠导致了与他们异化的关系。对弟弟一家人来说,他像一个陌生人。要不是因弟弟不在家,其侄子米奇生病需要他帮忙,他会继续忽视他们。到达弟弟家住的公寓,“他敲门的时候大一点的那个侄子来开门”,但“那个男孩不认识他”。利文撒尔称“他大一点的那个侄子”和“那个男孩”,表明他与侄子之间关系淡漠。通过与弟媳的对话,进一步表明了利文撒尔他与弟弟家的疏远关系:“你太太不会喜欢你胃口不好的……她甚至不知道他玛丽的名字。”两妯娌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因为她们只遇到过一次或两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几年里利文撒尔和他弟弟之间的疏离。
  尽管他的小侄子米奇的病拉近了他和弟弟家的距离,但是利文撒尔经常觉得和他们是陌生人。大侄子菲利普在吃饭的时候身子弯曲,双腿伸开。“我小时候也习惯在有访客的时候做这样的动作”,利文撒尔想道,“这就是我在这里的身份,一个访客。”当他通知他弟弟关于小侄子米奇的病情时,利文撒尔说道:“你需要来。”他觉得,他传递这样的信息,他的弟弟就能意识到事情有多么严重。
  2.利文撒尔和妻子之间疏离的关系 不同于和他弟弟之间的疏离,利文撒尔觉得自己和妻子玛丽的关系很亲密。每当他想起他疯了的妈妈时,他都向玛丽倾诉。他依赖玛丽,玛丽去娘家小住时,他觉得很不适应。他相信和信任他的玛丽,认为玛丽在他的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他认为不同于他和其他人的关系,他和玛丽的关系很亲密。但他和玛丽的关系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亲密吗?
  利文撒尔在和玛丽结婚之前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线索。玛丽是利文撒尔的朋友的妹妹。利文撒尔第一次遇到她的时候内心就对她充满了柔情,因为“她还不习惯把自己想成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他们订婚后,利文撒尔对于自己能获得如此美丽的未婚妻感到惊讶。这个订婚很成功,因为她个子高而且长得美。她是他的奖杯,一个可以用来征服和炫耀的对象。当知道她与一名已婚男子的感情纠葛时,利文撒尔感到愤怒。他知道自己没有在精神上征服她,就采取身体力量,他用力把她推开,整整有两年时间把她当作一个陌生人。他的关心变成仇恨,温和变成暴力,亲密变成冷漠。社会异化中一个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一个人和以前非常亲密的人之间变得疏离。曾经非常强烈的爱或亲密的友谊被冷漠或仇恨所取代。两年后她来信解释说她并不是随意选择了他,这使利文撒尔重新接纳了她。因为利文撒尔重视的是自己能被认可,而不是玛丽的忠贞。他对他与玛丽的关系的认识实际上与他将动物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的行为是相一致的,这两者本质上是对其他人的物化。   3.利文撒尔和朋友之间疏离的关系 同样,利文撒尔与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异化了的关系。他与朋友保持最少的联系。事实上,小说中利文撒尔唯一的朋友是哈克维,而他与哈克维的关系也不总是很亲密。虽然都是犹太人,哈克维仿佛并没有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而产生烦恼,哈克维也不支持利文撒尔怀疑黑名单的存在。而利文撒尔希望哈克维和他一样,对世界充满怀疑,相信黑名单的存在。哈克维的不配合让利文撒尔很生气,不愿再与他交流。
  利文撒尔和朋友、家人,还有社会中其他人之间关系疏离,他在社会中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他从来没有和自己的家庭成员建立起情感联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他也没有被接受,因为他不稳定的行为让朋友对他失去耐心,因而,他也怀疑朋友的忠诚。
  利文撒尔是世界异化的受害者,他感到被机械的荒谬世界所压制,人的命运被一种强大的神秘力量控制,而自己对于自己行为的结果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他也是社会异化的受害者,他对其他人漠不关心,和朋友及家人感情疏离。
  参考文献:
  [1] Bellow, Saul. The Victim[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8.
  [2] Bloom, Harold. Saul Bellow[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1986.
  [3] Cronin,Gloria L.“Saul Bellow’s Rejection of Modernism.” Dis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1980.
  [4] Fankerstein,Sidney. Existentialism and Aliena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W.W.Norton
其他文献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暖春,漫步于阡陌之间,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路边的野花散发着不尽的芳香。外婆简朴的衣衫包裹着略显单薄的身板,藏在袖珍布鞋里的小脚迈着蹒跚的步伐移动着。年幼的我用小手拉着外婆的指头,一步一步紧紧跟在她的身后。走累了,她慢下步来,轻声对我说“乖,外婆教你唱《虫儿飞》好不好啊?”“好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无法掩饰的喜悦。我一遍又一遍重
摘要: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其诗歌创作得到较多评论家的关注,而散文研究则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诗的品格特征,表现为“明净的感情与深沉的智理调和之美”。本文将从意象、语言风格及思想意蕴三个方面,分析冯至散文对于意境的营构、呈现出的语言特色及其蕴含的哲理,以凸显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冯至散文 诗意 哲理 存在主义  李广田曾对冯至的散文
摘 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苛求于大规模曲式的完美控制,功能性倾向的和声,清晰可辨的节奏,并在原则上注重展开主题和动机。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对位技巧保持着高度热情。形式结构更加成熟的器乐音乐形式从纯粹的、限制较多的复调形式中得到解放,思想观念也在更替当中,而随之后来的民族主义更是为音乐形式的变迁带来了一股不小的助力。  关键词:巴洛克 古典 浪漫 曲式 演变  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交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异其所不能。”凤凰涅 ,浴火重生,所称英雄,英雄之本色,英雄之气概,而与英雄相对的是白丁,平民凡人所对应的是生活琐事,儿女情长。而英雄呢,敢于革命,英勇无畏,牺牲自我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革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立的,赵一曼在革命面前是英勇战士,在亲情面前是一位可敬的母亲。正所谓
摘要:微信文学作为网络文学在微信平台上衍生出来的新文学样式,有着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新颖的表达方式、及时的更新模式和自由的阅读态度等特点,但在发展进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类似某些作品质量欠佳、信息虚假传播、评论肤浅随意等问题,政府部门加强立法监管、创作主体提高行业自律性、读者群体提升文化素养等则是保证微信文学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微信文学 日常化 即时性 不足 对策  腾讯公司于2011
【摘 要】形成性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但是英语的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这也是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很少应用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在英语课堂管理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将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应用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课堂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老生》是贾平凹继《古炉》《带灯》之后的又一最新力作。作品通过四个不同的故事展现了风云激荡、世道变幻的百年中国历史。本文以民间记忆为切入点,从民间文化的神秘性、民间个体视角、民间记忆对正史的解构三个方面来探寻《老生》如何在历史、现实的距离中,还原历史的“真实”、生命的本色。  关键词:《老生》 民间记忆 历史  在《老生》这本书的封底上印有贾平凹的一首诗:“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
望着窗外那轮冷月,她久久不能入睡。   索性起来吧,月仍从窗外撒进屡屡蛛丝,缠上玉肤,缠上心头,悄无声息,来到了湖边,她乘上了小舟。一双桨,一个人。独自彷徨、彷徨。   湖水如镜,荷塘静静,静得让人心慌,只有思绪给月夜蒙上了一层雾,吹不开,散不得。她的心緒,又有何可比重!一池的荷叶间,她独自思索,丈夫还好吗?脑海里浮现出丈夫的欢笑,她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接着一麻,然后便酸了。这股感觉直冲她的双
当我在墨西哥犹加敦半岛坎昆市的海滩上欣赏日出时,一位正在清理沙滩的工作人员,指着飘浮于海面的旭日,很好心的对我说,“墨西哥的第一道曙光洒落在女人岛的黎明悬崖上。”  回到客房后,我立即查寻有关黎明悬崖的旅游信息。果然没错,黎明悬崖位于女人岛的南海湾,它是墨西哥境内第一个看见日出的地点。  为了欣赏墨西哥的第一道曙光,我与同行的家人,决定前往女人岛欣赏日出。但是,前往女人岛旅游的当天,忙中出错,抵达
摘要:瓦尔特-本雅明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身份多重、涉猎甚广,要了解他的思想必须从他的著作入手。尽管他的文章观点多重、风格各异,但常常具有一种细察入微的敏感性—一对未来世界的预见。本文选取本雅明著作中的这一特点,以《单向街》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为例,简要阐述了作为文学家和批评家的本雅明的思想在今日仍能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敏感性 忧郁气质 膜拜价值 诗人神学家  如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