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爱好与文化推广並行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育基先生
  既是茶艺爱好者,更是茶文化的执著推广者。小时候随父亲上酒楼的经历,开启了他对茶的启蒙。随着对茶接触、了解得越多,他对茶文化的热爱便日渐深厚。直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茶艺爱好者一道,创办了澳门茶艺协会並担任理事长,他更以传扬茶文化为己任。他希望推广中能得到文化及教育部门以至教育界全力支持,可进校园推广,让学子在潛移默化中,透过学茶、品茶来提升个人素养,认识中国茶文化。
  二十多年致力於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於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而在澳门,茶之贸易、饮用和茶文化之推广,也已有400多年历史。
  经由澳门传播出去,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的,正是中国的茶叶和茶文化。中国人喝茶的风俗习惯,十六世纪才传至欧洲,以前的欧洲人是不懂喝茶的。当时荷兰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都写下对东方饮茶文化的最早纪录。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英国皇帝查理二世,她把自己早就喜爱的饮茶习惯在英国宫廷中传播开去,因而有“饮茶皇后”称号。凯萨琳公主的饮茶习惯,可能是从她的葡萄牙皇亲中学来的,她饮用的茶叶可能是通过澳门等地最先得到的。明清时期,葡萄牙人来到澳门,这里就逐渐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枢纽及中国海上外销茶叶的最早基地。
  关於澳门的茶历史和茶文化,梁育基先生——澳门茶艺协会会长可谓是信手拈来。
  随着澳门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蓬勃发展,茶的普及饮用进入了新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己任的、由社会各界爱茶人士組成的澳门茶艺协会便应运而生了。梁育基先生作为创会成员之一,既是一名茶艺爱好者,也是一名茶文化推广者,並担任澳门茶艺协会理事长十多年。
  据他介绍,澳门茶艺协会自成立起,二十多年来一直不遗餘力地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广,联同多个政府部门或社团举办过数百次的交流推广活动,广获各界支持,是“廉美和敬”的延续。例如,经常应各社团的要求举办各类茶艺班:儿童茶艺班、儿童无我茶会、成人茶艺班和茶製点心班等;积极培养品茶师,从业馀迈向专业,更协助会员赴内地考取茶艺证书;还有组织茶艺表演及製茶技术研讨会等,向各界展示茶文化的魅力……
  此外,澳门茶艺协会也组织了不少考察交流活动,梁育基先生透露,协会至少每年要去口岸、茶厂、茶山一次,云南、福建、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内地许多地方都留下过他们考察的足跡。例如2016年,受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邀请,澳门茶艺协会及澳门华联茶叶有限公司一行30餘人到访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深入产区感受安化黑茶的魅力。
  梁育基先生说,购买茶叶並不是茶文化的传承,传承更重要更需要的是去了解文化本身。身为理事长,他知道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茶文化的推广应从教育开始
  梁育基先生除了担任澳门茶艺协会会长,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老师,教文学艺术范畴的《中国茶文化》。在与年轻人的接触中,他发现,虽然茶叶已经现代医学鉴证对人体健康有莫大的裨益,但可能是因为从小没有适当的环境氛围,现在年轻人爱喝茶、了解茶文化的並不多。
  年轻人如果不肩负起传承的重任,则不利於茶文化的推广和发扬。梁育基先生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茶,既体现在味觉上的体验,更承载着礼仪、道德等文化内涵。可以说,推广茶文化,也是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梁育基先生回忆说,澳门茶艺协会曾举办过一次母亲节活动,让他感触很深。
  活动内容大致是,邀请了一批三五岁的孩子及其母亲参与,让母亲坐在一旁,由孩子在茶艺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泡出一杯茶,再毕恭毕敬地献给自己的母亲。小小的一盏茶,承载的卻是子女对长辈的孝道,现场不少母亲当场感动落淚,相信这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也是一次很好的爱的启蒙。
  活动过後,梁育基先生有了更深的想法:茶文化的推广应该有教育的支持,最好是从小就开始。正如他曾在澳门茶艺协会庆祝成立十八周年暨第十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上所表示的:未来将进一步推广饮茶文化,冀得到文化及教育部门以至教育界全力支持,可进校园推广,让学子潛移默化,透过学茶、品茶来提升个人素养,加强认识中国茶文化。
  如今他再次强调这一点。他介绍说,虽然澳门各界支持办一些茶艺班,但是一个暑假教一两百个人,这对於推广茶文化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相反,若能得到支持,从基础的教育方面开始改变,让茶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哪怕是选修课,相信也会取得不一样的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正是这个道理。
  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梁育基先生希望文化发展同样不会掉队,至少他愿意尽一份力。
  记忆中的茶香萦绕成心底的茶情
  梁育基先生对茶文化的热爱,近似执著,这让人不禁好奇他是怎样与茶结缘的。他略带认真地回忆说:“那得追溯到我小时候了,大概五十年前了。”
  他对茶的启蒙是从广式酒楼开始的。“小时候,父亲曾带我去酒楼喝茶,传统的广式酒楼,古典朴实的桌椅,人多时还需要拼桌。酒楼分两层,楼下是普通消费区,楼上则消费更高些。连接一、二楼的是一道长长的木製楼梯。”时隔半个多世纪,他对酒楼仍然记忆犹新,“各色美味的点心,当然少不了茶,人们最喜欢喝的就是普洱,有股独特的味道。”年少不识茶滋味,卻深深地记住了那一抹茶香,忘不掉那道长长的楼梯。
  工作後,梁育基先生对茶有了更多的认识,与茶的缘分进一步加深。从外面读完书後,他回到了澳门,並在政府的文化艺术部门任职。大概是1990年,那时候澳门举办过一场有关茶叶茶具的展览,並且出了一本书刊,他任副总监。出於工作的要求,他接触到了大量有关茶叶和宜兴紫砂壶的资料。他就在接触中,潛移默化地爱上了这门独特的文化。
  再到後来,梁育基先生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有“澳门茶王”之美誉的曾志挥先生。曾先生不遗餘力地传扬中国茶文化的举动和精神让他深表敬意。另一方面也以茶会友,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终,抱着同样的心态,一众人齐心协力,在1997年创办了澳门茶艺协会,於是便有了上文的内容。自此,梁育基先生与茶的缘分再也解不开了。
  如今,“茶”早已成为了梁育基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依据时节、体质等选茶喝茶,偷得浮生半日閒;还是为了进一步将茶文化推广而出心出力。光阴流逝,情愫渐增,於他,一切茶语皆情语。虽然在推广的道路上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並不气馁,有这些爱茶之人的坚持,几千年的茶文化定将继续熠熠生辉下去,再显光芒,照耀大地!
其他文献
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看,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为保持人民的道德观念和技术的延续;埂使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教育改革则正是对那些落后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思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变革,使其不断获得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尊师重教后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尤甚,尤其是战后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主要是来自美国人的影响。
期刊
引言  关于公司能否取得自己股份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一种是规定公司可以取得自己的股份,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种是采取“原则禁止、例外允许”的法例,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取后一种立法模式,其中又以大陆法系国家为主。之所以规定公司不能取得自己股份,主要是考虑到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会产生一系列的弊害:一是为股东分股东手中取得股份时,削弱对于债权人的财产担保基础,可能会损害债权人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及其国民收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民收入是日本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增长会相应的带来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要远远大于前者;通过格兰杰非因果检验得到二者之间呈双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收入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关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发展
期刊
前言  “NEET”是英语“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写,最早来源于英国,目前日本对它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2004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劳动经济白皮书》中将既不工作,也不求职的非劳动力人口中,年龄在15到34岁之间,不上学也不做家务的人算做“NEET”。实际就是既不求职,又不就职,既不上学,又不做家务的年轻无业人员。据2005年7月22日
期刊
摘 要:在思想多姿多彩的日本近代,思想大家不断涌现,其中富有批判精神的长谷川如是闲和津田左右吉极具魅力。长谷川的“国家批判”是对游离于“生活”的近代日本国家形态的批判,津田的“否定史学”则意在构筑以“国民思想”为主体的日本文化。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解决传统和近代的矛盾,回答如何构建近代日本文化的问题。惟其如此,他们的思想对战后的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长谷川如是闲;津田左右吉;批判;思想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主要是通过股份制式,有计划、分步骤、谨慎地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在某些行业尤其是竞争性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的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许多国家,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总结英国和日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在202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荣誉杂誌》向全世界华人华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回首2019年,世界走过了非同凡响的一年,我们国家也风雨兼程,在各种变化中求稳、求进。这一年,许多大事件历历在目、令人振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勳章隆重颁授;香港回归22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粤港澳大湾区发
期刊
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又被称为疙瘩花。因主产地在云南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或白族扎染。大理市内有很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据考证,扎染起源於黄河流域,早在公元4世纪这项工艺已经成熟,並且大批生产。当时的产品中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也有整幅图案花样,被广泛用於妇女的衣着。至唐代(618
期刊
方平先生  贯通文理、博学多识、精勤育才,从事高校教育近四十年,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灵活优秀的教学方法见长,深得学生认可。乐为社会付出的他还担任着多项社会职务,担任两届廈门大学旅港校友会理事长的他,在凝聚校友、奉献母校和社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为人方正,心有家国,敢发正义之声,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和香港稳定,参政议政尽职尽责,在帮助家乡更好更快发展方面不遗余力。  同舟共进70年,南强校友耀香江  
期刊
顾伟诚先生  叔苹奖学金第三代负责人,谨记着传自祖辈“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家训,致力於发展家族的公益事业。三十多年来,他一边深耕於房地产行业,一边持续参与颁发奖学金、组建义工队等活动,不仅积极推动叔苹奖学金的发展,也在太平山扶轮社、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等社团中留下活跃的身影。贡献,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一份可贵的担当和荣耀;善心,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中,已变得愈发纯粹、无瑕。  得诸社会,还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