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顿我们的身体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20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下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身体爆炸,但极度膨胀的身体并不是我们身体的自由诉求,而是在后现代社会审美泛化的背景下,长久被压制的身体由于资本主义的身体工业有意操纵而进行的盲目的反叛。正确的身体安顿之术即是灵魂和身体在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中达到平衡,而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必须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才会成其为可能。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纠正时下身体外观的美学化,防止身体崇拜,又避免灵魂专制的重现。
  关键词:身体 灵魂 安顿 艺术化 生存方式
  
  回望漫长的世纪,我们总是忙于安顿我们的灵魂,为之寻找永恒的家园,却发现时下的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身体爆炸。计算机网页,电影镜头,广告,张贴画等上面裸露的身体,包装的身体,色情的身体,暴力的身体……在大脑缺氧的年代,我们已然被身体包围。近观我们的身体,从头到脚,甚至胸部,私处等隐秘的部位,几乎每一寸肌肤都在脱离自然状态,向着“白,瘦,丰满,曲线,性感……”的各色审美标准靠近。整形,美容,护理,养生,健身;减肥药,壮阳丸,幻丑症,人妖,花样美男等涌入了我们的日常语汇。从膨胀的大脑和萎缩的身体到空洞的大脑和爆炸的身体,我们跨越了“身心一体”的两极。似乎几千年来我们为安顿灵魂而抑制的身体完全苏醒而蓄谋革掉灵魂的命。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个革命的身体就是我们的身体吗?而所谓的身体革命就是我们的身体安顿术吗?
  革命的身体并不是我们的身体
  显然,企图推翻灵魂专制的身体并不是我们自由支配的身体,这种革命的要求貌似是我们的身体自发形成的,实则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首先,身体的爆炸是对灵魂压制身体的反叛。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都是通过拔高灵魂,贬低身体而达到的。贬低身体的历史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虽然苏格拉底看到了身体的重要性,“身体对所有的人的活动都有价值,在它的所有利用中,至关重要的是,它应该尽可能地健康舒适,即使在被认定为要求最小身体协助的思想活动中,每个人都知道严重的错误,常常经由身体的不健康而发生的。”[1](P354-355)但他所说的身体都是一个辅助灵魂,美德,思想的身体,一开始便是一个缩在角落的身体。而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更是义无反顾的贬低身体,身体是罪恶的渊薮,在神学和道德的先天结合里,身体与神无缘,与善无涉。地狱里受着酷刑的是各种各样的身体,贪吃的身体,嫉妒的身体,奸淫的身体,敛财的身体,贪权的身体等等。[2](P1-99)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刚看到身体的短暂复活,却又被现代化的进程所扼杀。十八世纪的德国古典美学受启蒙理性的影响,依然排斥身体的存在,连美学之父鲍姆加登也不例外。“在哲学史上真正寻求‘身体’的‘审美经验’层次上的哲学‘表现’的第一人就是尼采。”[3](P5)尼采从身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将历史、艺术和理性都作为人体弃取的动态产物’。” [4](P117)正是从尼采开始,我们的身体开始了对灵魂专制的反抗,而弗洛伊德无意识的身体,福柯权力政治的身体,女性主义性别的身体等使我们的身体浮出历史的表面。尽管后现代到来,身体又走入消费主义的迷雾中,外观美学泛滥,身体资本擢升。但其依然不失为一种抵抗形式。因此,可以说,当代革命的身体只是对几千年来灵魂人为压制身体的极端的反叛。
  其次,膨胀的身体只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表现出来,其背后则是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庞大的身体工业的操纵和推动。这里可以类比于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所作的批判[5](P199-204),将其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统治集团,生产者,身体产品,大众媒介,消费者大众。统治集团既是政治的代表,又是经济的代表,由于身体工业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整合大众的消费意识形态,所以其采取的调控政策多是支持或默认,很少压制。而身体产品的生产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大众媒介的引导下生产大众需要的产品。大众媒介又受消费者对自己身体的审美要求制造审美标准,然而,我们对身体潜在的审美要求只是社会审美标准的诱因和基础,而大众媒介更多时候在重塑我们的审美标准,其“将少数人能达到的美学标准合法化和普遍化时,……只有这样,身体的美学才有可能缔造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4](P142)消费者大众处于身体工业的底层,他们是身体美学化的实践者,却又是身体工业的受动者。舒斯特曼也认为,“外观身体学……这是一种主要建立在将身体从精神中分离出来的基础上的文化,一种在经济上受到身体形象市场助长的挥霍的资本主义所驱使的文化。”[1](P363)由此,可以说,身体工业通过控制我们的身体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形态而置我们于身体崇拜之中。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视觉文化的兴盛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泛化也导致了人们将自己的身体视为审美对象,并在经验领域内使其美学化。由于读图时代向视觉时代的转变,我们不再在文字中追寻深层意义,而让眼睛代替大脑追逐一切可以成为形象的事物。同时,随着解构主义而来的审美多元化和无向性,使得所有的事物都有了美学的诉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着力追求,而我们的身体正是日常生活的焦点和中心,因此身体美学化的追求渐渐成了时下的潮流。正如周宪先生所言,“消费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乃是日常生活的‘美学化’。人的美学自身不只体现在对外部生存环境的要求上,而且聚焦于人自身。这种关注越来越趋向于外观和表面,于是,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命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身体‘美学化’的追求。”[1](P138)
  因此,可以说,极度膨胀的身体并不是我们身体的自由诉求,而是在后现代社会审美泛化的背景下,长久被压制的身体由于资本主义的身体工业有意操纵而进行的盲目的反叛。
  我们的身体安顿术
  诚然,几千年来对身体的不公正待遇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身体的重要性,给身体一个恰如其分的安顿。但上述盲目的,过激的反叛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安顿术。我们的身体具有双重性,它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创造力,同时也是巨大的破坏力,魔力。当我们放纵身体时,身体的破坏性会毁掉一切,这也即是尼采希望通过日神精神对酒神精神进行疏导[6](P15-16)的原因。因此,时下通过身体外观审美的膨胀而进行的身体安顿,在身体狂欢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新的危机。
   那么,既然身体崇拜和外观美学并不能安顿我们的身体,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正确的身体安顿术呢?
   对于这个问题,舒斯特曼试图“通过整合身体与精神的训练而提出一个实用主义地统一身体与精神的美学学科,即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而达到“更加肉体化的审美” [1](P7)。刘小枫先生也诗意地回答过,“灵魂和肉身在此世相互找寻使生命变得沉重,当他们不再相互找寻,生命就变轻”。 [7](P97)而谢有顺先生在其《文学身体学》中更是提到“它不是灵魂的虚化,也不是肉体的崇拜,而是肉体紧紧拉住灵魂的衣角,在文字中自由的安居” [4](P212)。可见,身体的安顿并不能以灵魂的缺失为代价,身体和灵魂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当灵魂无限放大时,身体会无所是从;当身体不断充气时,灵魂便被抽空扭曲。因此身体和灵魂的协调和平衡无疑是我们正确的身体安顿术。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转变成了“我们如何达到身体和灵魂的平衡?”
  笔者以为,身体和灵魂的平衡需要在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形成的前提下完成,而这种新的生存方式是身体和灵魂平衡实现的条件。它不同于灵魂飘升蔑视身体的传统生存方式,也不同于身体崇拜抽空灵魂的时下生存方式,而是一种经由身体而达到灵魂,最后达到身体和灵魂融合一体的诗意栖居。但这并不是说“退回到‘原始’的‘身心同一’的层次” [3](P6)。
  这种新的生存方式即是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也即审美的生存方式。正如伊格尔顿所言,“康德或许会仰仗审美以求在不定多变的主观感觉和无情严格的理解之间找到一条难以表述的第三条道路。”[8](P6)而鲍姆加登创立美学的任务也是“对理性的补充,它把启蒙时期的具体化了的理性拓展为超越理性范围的、充满活力的领域” [8](P4-5)。可见,他们也希望通过审美达到身心的平衡。但由于启蒙理性的影响,他们通过审美达到的只是身体的理性化,身体被纳入理性,作为理性的补充。而此处所提到的却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其重视身体的存在,不排除感性、直觉、偶然性抵达至真至善的可能性,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和感觉的锐化和训练,使人能够更细致、更敏锐的体察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澄明的感悟,进而达到身体舒适、灵魂泰然的生存境界。而这种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应该最终成为任何时空下内化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自然,也即是变成一种意识形态[9](P230),只有在这种意识形态像空气一样成为我们生存的必须而不仅仅是我们的迫切召唤时,我们的灵魂和身体才可能由乌托邦式的平衡达到现实的平衡。
   这便是我们的身体安顿之术,即灵魂和身体在艺术化的生存方式中达到平衡,而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必须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才会成其为可能。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纠正时下身体外观的美学化,防止身体崇拜,同时避免灵魂专制的重现。但这依然只是一个初步的理论设想,要真正践行艺术化的生存方式,需要更多的时代因素和社会意识形态因素,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本文的思考边界和作者的思考能力,只能留待后人探讨了。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意]但丁.神曲·地狱篇[M].朱维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姜宇辉.德勒兹身体美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4]汪民安.身体的文化政治学[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5][德]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J].高丙中译.陶东风等主编:《文化研究》第1辑.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7]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让老年群体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正成为新形势下发展老年福利事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阳市陕西路社区为个案,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从经费、机制、服务队伍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并重点考虑了社工在其中的长效介入。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 社会化服务 社工
期刊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今天,不断攀升的大学生犯罪率表现出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学校法制教育良莠不齐、社会法制教育正反兼具、司法不公现象的存在、大学生自身对法律的漠视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等多方面的协助与配合,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的法律修养着手,重点论述了大学生提高自身法律修养的若干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在实践改革中问题较突出的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体制方面存在漏洞,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视角,在文中主要从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激励、监控来阐述当前国企经营者管理体制突显的端,进而相应地提出深化国企经营者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以期在理论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 管理体制  一、问题导出  国
期刊
Abstract:In our everyday communication, we often use Euphemism to express our thought indirectly, for example, doctors usually do not tell the patients the truth when treating serious patients. This p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萧萧》和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记住》描写了两位在不该怀孕时怀孕的女性,在事情不能隐瞒的时候,两位都曾经纠结恐惧过,然而却因为各自性格与周围环境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结局。萧萧最后在周围人的原谅中活了下去,而纳斯焦娜却在大家的逼迫下走上了绝路。本文将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周围的环境以及作者本身的人生态度去探究两位遭遇相似的女子的不同结局。  关键词:性格 环境 结局  一、引言  沈
期刊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不但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而且人物形象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尤其塑造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更是形神兼备、呼之欲出。作为和《红楼梦》具有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结构的另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家》,故事叙述秩充井然,情节安排默契有致,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之中,刻画的高觉慧这样一个个性突出,惟妙惟肖的典型性格。两部作品的作者都以锋利的笔触讽刺了旧社会的
期刊
摘要: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七年来,每周都要上写作课。写作教学中我注重把作文化整为零,从阅读积累,真情流露,强化训练入手,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欣赏学生的作文,肯定学生的作品,注重勉励学生,培养其写作兴趣,提高作文积极性。渐渐地,我的学生写作水平均得到了提高,直至爱上写作。  关键词:积累 观察 真情 批改 评讲   一、指导阅读,增加积累  现在的学生大多性情浮躁,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读书。他们享受着“快
期刊
摘要:风水是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风水学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作用的解释上,无论在其典籍理论中,或在具体操作规程上,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21世纪,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房子装修和堪舆越来越都有要求。本文结合风水学理论在现代家居吊顶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设计 吊顶 风水心理学 日光灯  概述  吊顶是室内装饰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休息、生活和学习的主
期刊
摘要: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具有优化教学的多种特性,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协作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本文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并针对网络化教学模式建设的一些研究。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网络化教学模式 应用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方便、省时、异地共享的优点已充分被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网络教学也不例外,远程
期刊
摘要:2011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中国成为焦点,西方国家意图去掉中国的新兴经济体身份,使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通过对新兴经济体概念的界定,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凸显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来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摘帽"行为背后的目的,又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确定其新兴经济体的身份。积极推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加快全球经济复苏。  关键词:中国新兴经济体达沃斯经济论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