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错位评价的原点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崔志钰(1974- ),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大学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当前,中职校的课程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但中职生的学习生态并没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评价体系的滞后和不合拍已严重制约了中职校的育人功能。建立中职生错位评价新机制是基于中职课堂生态优化的应然选择,也是基于教育评价的原点思考。
  一、教育评价的原点解读
  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回归教育评价的原点,就是使教育评价服务于、服从于培养目标,实现每位学生的按需发展。
  1.激励:教育评价的本真追求
  为了每位学生的按需发展,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措施给予外源推动以强化内驱,教育评价是激发学生内驱的“常规武器”。这种教育评价必须使人人都受到激励,而不能仅局限于部分人或大部分人,更不能有人因评价而“受伤”或游离于评价之外。当前的教育评价似乎走进了误区,把评价当成了“审判”,用以审定教师的教学水平,用以给学生“英雄排座次”,这种“精英”取向的评价只对少部分学生产生了正向激励作用,对大多数学生造成了无法弥合的“硬伤”,作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自然成了这种评价最大的“受伤者”,导致“评价的柔情中职生永远不懂”。
  当前教育评价日渐多元,方式日渐多样,但无论如何变化,教育评价的本真追求没有改变,这就是评价必须对每位学生形成正向激励,使每位学生信心更足、目标更清、方向更明。
  2.引领:教育评价的自然诉求
  教育评价的多元,也使评价的主客体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有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生的评价地位有了明显改变,但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和受体的基点没有改变。当前课程改革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很多地方依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课程改革遭遇执行难,从根本上说还是教育评价方式的滞后。仅靠教育手段、方法的变革是不能产生“蝴蝶效应”的,只有教育评价的劲风才能“吹皱一池春水”。如此,引领课堂生态和学生学习生态发生积极嬗变,是教育评价的自然诉求。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保证战役成功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这“粮草”是什么?是评价方式,只有评价方式先行改革,才能保证课程改革“战役”的顺利推进。
  3.科学:教育评价的基点要求
  教育评价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如果从教育评价本身来说,科学是教育评价的基点要求。从原来只注重知识的单一评价,到如今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评价;从原来的学生单向被评,到如今交互式的双向多径评价,教育评价正由一条“链”扩展成一张“网”;从原来只注重量化评价,到如今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相互交织,质性评价渐趋主导,教育评价正由“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从原来过度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到如今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教育评价正由“单纯”变得“成熟”,所有这些都使教育评价渐趋科学、合理。
  教育评价既是基于教育事实的评价,更是基于教育价值的评价。马克思曾说,科学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即既要有基于教育事实的感性评价,更要有基于教育价值的理性评价。
  二、中职评价的原点要求
  中职评价应符合教育评价的共性要求,同时又必须切合中职的独特教育生态,施行以积极评价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评价方式。中职评价的原点要求就是通过评价发现每个中职生的特长,放大每个中职生的亮点,让每个中职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幸福,找到成功的感觉,有效释放每个中职生的潜能,激发每个中职生的创造力。
  1.唤回成功体验
  中职生作为中考的失意者,是以不成功的心态跨入中职校门的,事实上,中职生的整个学习经历也留下太多不成功的记忆,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要么是被老师遗忘、忽视的对象,要么是被老师指责、批评的对象。在学习是评价全部、成绩是评价准绳的中小学现实评价体系下,学习并没有带给中职生快乐和幸福,他们的个性无法张扬,特长无处发挥,成功难以寻觅。
  中职评价的原点要求首先在于让每个中职生快乐地享受生活和学习,这种快乐地享受是针对每个中职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个性发展目标,实现每个学生的错位发展,在错位发展中体验成功的滋味。这就要求中职评价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中小学的、为中职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新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哪壶开了提哪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通过评价确认学生成功。
  2.找回有才感觉
  对于中职评价,必须始终围绕育人目标的实现,不必受制于评价的统一性和标准性,拘泥于方法的固定性和权威性。教师必须信奉“每个中职生都有才”、“每个中职生都能成才”的理念,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让每个中职生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里,通过评价使每个中职生的才能都能发挥出来,形成中职生脱颖而出的崭新局面。于是,什么样的评价适合中职生就用什么评价,什么样的评价中职生欢迎就用什么评价。中职评价理应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在这种评价体制下,中职生不再畏惧评价,而是期盼、渴望评价,通过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中职生“学习力”的解放,倒逼教学方式的变革。
  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并有意识地自主发展自己的才能,这是中职评价的原点要求。基于这一原点要求,中职评价不再谋求“全才”、“通才”,而是追求“偏才”、“专才”,甚至是“怪才”。
  3.彰显教育公平
  中职教育评价是对中职教育生态的还原,这种评价体现的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他从原先教育评价的一个标准、一个尺度的“形式公平”变成对每个中职生最擅长、最拿手、最突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实质性”公平。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每个中职生都可圈可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不存在“原地踏步”,更不可能“退步”;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评价的视角更为开阔,评价的维度更为多元,评价的方式更为多样;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教师以自由的评价造就了学生学习的自由。
  公平是中职教育评价的原点要求,这种公平是基于每个中职生的灵魂深处,为着每个中职生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向着每个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忠实于每个中职生力所能及发展而给予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使每个中职生都成为个性各异、各有绝活的行业高手。
  三、错位评价的原点思考
  中职评价从根本上说应是一种错位评价。狭义地说,错位评价是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评价。因此,就错位评价本身来说,积极心理是基点,扬长避短是原则,符合个性是前提。
  1.错位评价:基于积极心理的评价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基于积极心理的评价就是使教师从过去的“两只眼注视”,即既注视学生身上的缺点,又注视学生身上的优点,转向“一只眼注视”,即只注视学生身上的优点;从过去的“两手抓方针”,即既抓补短又抓扬长,转为“一手抓方针”,即只抓扬长,这不是“剑走偏锋”,而是错位评价的原点思维。
  错位评价的原点思维是对学生负向品质的巧妙“忽略”,着眼于、着力于学生诸多正向品质的评价,使中职教学摆脱“病理性的消极治疗”迈向“营养性的积极免疫”,对正向品质发现和挖掘、呵护和培育、颂扬和放大,使之成为中职生积极个性的重要元素,成为中职生安身立命的灵魂。
  2.错位评价:没有客观标准的评价
  评价只有在一定的标准下才有意义,一旦评价失去尺度,信度将无存,效度也无从谈起。标准是什么?标准从哪里来?标准能否“放之四海而皆准”?标准能否体现教育公平?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一直拘泥于标准思维,不懈地寻找和优化评价标准,当前通用的考试评价就被很多教师视为“法宝”。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以分数高低论学习优劣,这种评价看似客观公正,而“阳光下的阴影”却被忽视,学生分数高、成绩好,可能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而学生分数低、成绩差,可能学生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让学生对每门功课都感兴趣呢!我们又有什么权利“统一”学生的兴趣、爱好呢!中职生尤其如此,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生偏科现象十分普遍,如果采用同一尺度,显然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势必进一步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欲望。
  中职生的错位评价是一种没有标准的评价,不统一“度量衡”,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有点随心所欲,但它有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基于每个中职生的积极心理,满足中职评价的原点要求。
  3.错位评价:适应不同个性的评价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总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以统一的标准“逼”学生“就范”,以评价的结果来“修正”学生的个性,以便实现“标准出口”。“评价适应个性”还是“个性适应评价”,教师们不断地进行着“钟摆运动”。错位评价是基于积极心理,着眼于对中职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它的原点思考显然是依据中职生的不同个性、特长而进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是以中职生的个性、特长为基点,不断修正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适合每个中职生,使评价方式有助于每个中职生个性、特长的进一步发挥,它不再视常模参照、目标参照为“圣经”,也不再拘泥于特有的载体和形式,它的目标就是实现中职生的“差异出口”。
  错位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这种个性化评价是对每个中职生的生命关照,这种生命关照体现在对生命整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尊重,体现在对生命自主性、生成性的认同,体现在对生命个性的敬畏和对生命个性美的欣赏。
  教育必须回归原点,教育评价同样必须回归原点,从原点上思考中职生的错位评价是对每个职教工作者的原点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志钰.错位评价:中职学生评价新视角[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6):31
  [2]崔志钰.错位学习:重构中职生学习隐秩序[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3):23-25
  [3]崔志钰.错位发展视野下的中职生身份认同[J].当代职业教育,2011(2):25-28
  [4]汪基德.新课程对生命价值的关照[J].课程.教材.教法,2004(5):17-18
  
  文摘
  避免走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误区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但职业教育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着若干误区,直接影响着职教课程改革的进程。笔者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种典型误区的剖析,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不能等同。知识和能力是不能等同的,二者之间需要“实训”作为桥梁。在高职院校中,首先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的体系。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师“讲”得好并非就是好课程。课程评价的经典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专业内容熟练、重点突出、语言流利且富有激情、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等等。所有的项目考察的都是教师,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三、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或中职学生)的区别。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高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分开来了。
  四、高职学生并非基础差、没法教。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找出学生的长处,要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要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张冰林《职业》2008年第30期)
其他文献
鱼类应激性出血病是鱼类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一种反应,常表现为体表充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的症状。
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首批星火学校、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和高水平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首批职业教
《金融学》课程作为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和会计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会计学与工商管理学专业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合法的驾驶模式。我国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面对自动驾驶汽车复杂多样的肇事类型,暴露出不足,包
日前,由福建省计量院承担的省质监局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氯离子电通量和扩散系数测定仪校准方法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填补了该省相关校准规范的空白。该项目通过制定该省混
<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素(T_4)及(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过度分泌而引起代谢亢进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上甚为常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
PUA教程中的"自杀鼓励"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迫在眉睫。但对其如何定性,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学界尚无确切结果。自杀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自杀鼓励"可细化为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主动对接当地
光量子血液治疗是采取患者血液进行紫外线光量子辐射及高压氧合处理后回输的方法,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各种感染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及其后遗症等。其机理是经处理的血
<正> 儿童营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儿童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对儿童的健康不利。如何合理、简便、准确、定量地测定和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在营养学和儿童保健工作中都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