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医者的“仁”与“术”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uai88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好几家医院都判我‘死刑’了,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找到他,就等于找到了希望。”这是晚期肿瘤患者王某对解放军总医院一位普通医生的评价。
  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广为传颂的“他”,真的有那么“神”吗?带着一份好奇,记者走进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射波刀中心,探访了该中心的学科带头人李玉主任,领略了他把先进设备和精湛技艺完美结合、用仁心仁术守护患者生命的动人事迹。
  “患者以性命相托,医者要以心血相报”
  李玉是一名主任医师,从事放疗30余年,介入20余年。他是CSCO肿瘤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肿瘤放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放射肿瘤腹部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调任解放军总医院之前,李玉曾在解放军第302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持工作四年,并且成为亚洲首台立体定位肿瘤放射治疗平台——第四代射波刀的掌刀第一人。
  2011年,302医院耗资6000多万元引进了国际最先进、亚洲首台立体定位肿瘤放射治疗平台——第四代射波刀,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筑巢不易,引凤更难。在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问题上,302医院党委“一班人”提出:有了高精尖的“武器”并不等于有了“战斗力”,新成立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一定要是诊治能力过硬、装着仁心大爱的人。于是,302医院在军地医院“招兵买马”,经过遴选、打擂,拥有“中华医学会肿瘤防射学会委员”和“全军肿瘤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诸多头衔、从事肿瘤放疗工作近30年的沈阳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李玉最终脱颖而出,由此成为302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的首位主任,同时也成为亚洲首台第四代射波刀的首位“掌刀人”。


  被誉为“摧毁肿瘤无形利刃”的第四代射波刀,是世界上唯一整合了机器人、加速器、影像导引、自动修正照射方向的放射外科系统。它能跟随肿瘤的移动进行实时精准定位,从超过1900个角度中选择100~250个最佳入射方向,对肿瘤进行全方位照射治疗,并可同时治疗多个肿瘤,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确保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细胞及重要器官少受辐射损伤,有效减少了放射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由于这项世界最新的微创放射治疗肿瘤技术在全亚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效仿,因此如何尽快达到先进的技术设备与人的完美结合,解除广大肿瘤患者的病痛,成为李玉走马上任后遇到的首要问题。他说:“高技术装备固然是造福患者的物质基础,但能驾驭新技术的医生更重要,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人。没有医生的大爱仁心和高超技术,再好的设备也是废铜烂铁。患者以性命相托,医生要以心血相报。”
  长期的经验积淀,高超的医疗技术,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李玉将自己与第四代射波刀实施了完美结合,他如虎添翼,很快在临床上取得一系列突破:肝癌、胰腺癌、颅内肿瘤、肺癌、宫颈癌等肿瘤的控制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对早期肝癌、肺癌的控制率达到了100%。
  “尽量让患者以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
  随着第四代射波刀临床应用频率的不断增多、疗效的逐步显现,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纷纷慕名而来,都希望这台“神奇设备”能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然而,李玉发现来医院诊疗的许多患者,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癌细胞扩散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且他们大多拥有辗转过多家医院、“家底”快被掏空的类似遭遇。第四代射波刀放射治疗和手术一样,是一种针对局部肿瘤的治疗手段,对于局部病灶和早期癌症的控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要想像“导弹”一样将扩散的癌细胞全部摧毁,单靠第四代射波刀治疗,其经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让大多数患者无法承受。
  “尽量让患者以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疗效”。经过论证,李玉决定在第四代射波刀治疗肿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肿瘤疾病的特点开展综合治疗,换句话说,就是将应用成熟的常规疗法与高精尖技术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一般治疗与特殊治疗相结合,这样既为患者节省了经费,又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针对肝脏癌细胞容易转移和扩散的特点,李玉决定先对肝癌患者采取射波刀放射、微创介入结合现代化疗的协同治疗,创新了肝脏肿瘤的治疗模式。
  在前不久举行的“亚太区肝脏肿瘤射波刀治疗示范中心成立”暨肝脏肿瘤综合治疗研讨会上,国内外肿瘤放射界的专家对这种“高科技”与“小米加步枪”相结合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李玉还先后尝试了第四代射波刀结合化疗粒子植入、化学消融、溶瘤药物注入等多种综合技术治疗肿瘤的创新方法,应用临床后,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尊重生命,播撒温暖”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李玉非常欣赏和赞同著名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这句话,并把它作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的座右铭。
  他常常告诫医护人员:医本仁术。医学的本质是“仁”与“术”的统一。在“仁”与“术”的关系上,“仁”是宗旨,“术”是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二者共生互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真正实现“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关键在于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科技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同步提升。李玉说:“医护人员的职责就是抢救生命。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对病人来说,都是生命的阳光,都是生活的希望。”
  在李玉的言传身教下,中心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成了患者的贴心人。内蒙古患者马兰当听到自己得上“癌症”时,如晴天霹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心情非常烦躁。住院期间,他天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碰见穿白大褂的就问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为了减轻患者的压力,中心的医生带着病友到病房和他聊天,护士每天在他的床头摆放一束鲜花……医护人员的热情关心,让马兰双眉紧皱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他重拾信心,打赢了这场保卫生命的艰难战役。出院时,护士长和主管医生还把电话号码留给了他,方便咨询病情、倾吐心声,也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马兰再次来复查时,他把印有“横扫病魔,喜迎新生”的锦旗,送给了这个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团队。
  在业务建设上,李玉把目标锁定在“精确”二字。针对第四代射波刀实施治疗的特点,他提出了“精确计划、精确摆位、精确治疗”的方针。在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为了达到高剂量照射摧毁病灶的同时,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的临床最佳效果,李玉带领团队从CT的定位确认肿瘤位置到根据病情制订治疗方案,从根据肿瘤大小设计照射剂量到最后实施治疗,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两年多来,他们已成功进行了960多例第四代射波刀手术,其误差率都控制在0.5毫米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的1.5毫米。
  目前,李玉因为出色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品格,被选调到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射波刀中心主持工作。他在为患者诊疗的同时,也把团队发展的目标放在培养全科医生上,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科技素养和人文修养。他说:“和肿瘤打交道的医生,除了精通本行业务外,还要懂外科、化疗、影像介入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才有条件为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其他文献
9月13日下午,被称为“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  这份《指导意见》长达20页,分八大章节三十项内容,前三项内容分别阐述了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第二章节起对多个改革方案进行概括性阐述。按照《指导意见》定下的目标,本轮国企改革给出时间表:2020年国有企业在关键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期刊
“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可以说,这是每一个农垦人最真切的愿望。当记者一行人从合肥出发,跨过淮河一路向北,来到大禹治水的故地,位于安徽省怀远县的龙亢农场时,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就是如此。而在这里有一个人,10多年来,他从淮南农场到敬亭山茶场,再到龙亢农场,始终都在默默地做着相同的工作,那就是让安徽农垦人都能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景。  他,就是皖垦食品集团副总经理、龙亢农场副场长马振辉—
期刊
楚雄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是省会昆明出入云南西部七州市的必经之地,素来以“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和“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蜚声中外。  “十二五”以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全面提速,彝州楚雄紧紧围绕富民强州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生态立州四大战略,全力打造烟草、冶金化工、生物
期刊
编者:  时令已是金秋,花的世界灿烂如春。清可绝尘的桂花、令人神清气爽的菊花、如火如荼地开着的山茶花、芬芳美丽满枝桠的茉莉花,沸沸扬扬如飞雪的芦苇花……争先恐后地绽放着,一同烘托着美丽的秋。  其实,多民族文学俨然一个百花园。令人欣喜的是,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的作家梯队已经形成,老中青三代齐头并进,一位位少数民族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书写出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作品,把探索的目光深入到各民族悠久的
期刊
经过三天抢救无效,中国胆道外科一代宗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施维锦于9月7日晚间逝世。9月4日,在一台疑难会诊病例的手术过程中,施维锦教授倒在了手术台旁,再也没有醒过来。(9月9日澎湃新闻网)  近年来,医生倒在手术台旁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每每都会引来公众唏嘘不已,因为倒下去的几乎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医生,且都是突发疾病引发,令人痛惜。这些医生往往是医院业务骨干,整日满负荷运转,工作加生
期刊
今年6月大学毕业的张凯宁,迎来他创业以来最繁忙的一个月:一页记满日程的时间表,显示着从8月26日到9月24日需要跑的各种创业大赛的日程,没有一天停歇。“就是现在,我还在打着吊瓶奔跑。”他说,有的比赛已经拿到正式的邀请函,有的申请了还在等通知,有的连自己都还没搞清楚,就被邀请去参加决赛了。(9月8日《中国青年报》)  花在各类创业大赛和路演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他们做项目的时间。一些大赛的评委和投资人,
期刊
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的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掀起过长盛不衰的中国硬笔书法热。在极盛时期,甚至创下了几百万人上庞中华硬笔书法函授学校的“世界纪录”,其中仅部队官兵学员就超过100万人;他的不同版本的字帖畅销全国,总发行量达到2亿多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庞中华是那个时代中国硬笔书法的符号,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然而,近几年,曾经在书坛享有盛誉的庞中华却突然
期刊
他的眉宇间含着一股凛冽、又带有几分英气,微红的面色中夹杂着风霜,一双深邃的眼睛,平和凝重中透着坚毅的光;长而挺拔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尖形的下颌,给人一种畅游在文学海洋中的自信、自在与自足的感觉。随行一把豹纹斑竹扇,扇子正面四个字“真水无香”,是他1998年第一本散文集的书名,扇子的另一面也为四个字“中国创造”,是他即将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扇于手中,悠悠荡荡,略显惬意潇洒。  他是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曹宏琰)2015年9月12日下午,《十里钟声》——刘波《中华儿女》专栏文章出版研讨会在中华儿女报刊社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青联委员、专家学者等80余人参会发言,并对文集给予了高度评价。  刘波是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画家。他介绍说,《十里钟声》书名取于自己的联语“故国千秋传木铎,烟岚十里有钟声”。这本书是由近年来他在《中华儿女》杂志上开设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期刊
和冯世翔见面是在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  休会期间,一名阳光俊朗的男青年从会场走出,一身休闲西装,脚穿一双帆布鞋。会议前夕,冯世翔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为了不耽误开会,他强忍疼痛坚持到了会议闭幕。  都说全国青联里牛人多,果不其然。1983年出生的冯世翔,虽然得益于父母家族企业的影响,但是他的起步和成长则脱离了家族,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到异地创业,历经十年时间,现在已经是一家百亿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