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孙子兵法》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对待战争的指导原则上、对将帅的基本要求上都能体现出较深刻的民本意识。但是,《孙子兵法》不乏欺骗、愚弄士兵、民众的思想,这是特定时代所带来的局限。
【关键词】《孙子兵法》 军事 战争 民本情怀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1-01
《孙子兵法》十三篇所蕴涵的深刻的民本意识、人本关怀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学习与借鉴。本文拟从以下两大方面来探析其中的民本思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三个角度体现出较深刻的民本情怀
(一)从对战争的态度上言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认为军事仅仅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一再申明是不得已的手段,因而主张慎言战事。从《孙子兵法》中的慎战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孙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民本意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一则是指普通老百姓,一则是指下层的官兵,不仅是自己国家的,也还包括敌国的,后面的“民”都取一样的意思。《孙子兵法》慎言战事的军事立场,是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穷兵黩武、草率用兵会使百姓遭殃,会因失去民心而招致失败,受制于人,进而可能丧失国家主权。正因为他意识到因战争而受祸害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而百姓是国家兴衰安危的主宰,因此,要从百姓生死存亡的角度出发,不能任凭君王、将帅个人感情而贸然发动战争。
《孙子兵法》在对待战争胜负的预算中也体现出浓厚的民本关怀。孙子指出:即国家政治是否清明对战争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只有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他们才能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不怕危险。他的这一观点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普通民众关系国家安危的精辟思想,这作为一个统治者是难能可贵的。 (二)从战争指导原则上说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在对待战争的指导原则上的一个最核心的法则就是“全”,即保全,尽可能不制造损害,或尽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害。这个“全”字勾勒出了孙子关注民众生死、安危,保护人民即得利益的民本情怀,也克服了许多其他的军事家、政治家所认定的战争就是流血、就是破坏的狭隘思想。
从孙子要保全国家、人民、士兵、资源等的战事思想来看,他正确地处理好了战争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他是把战争仅仅看作是工具,而保国、保家、保民、保平安等才是根本的社会价值所在,也是战争的终极目标。在孙子的兵法中,他寄希望的是不战而胜,认为用武力取胜并不是极端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真正的高明。在这里,我们一样可以管窥到孙子对国家、社会的治理态度是王霸并用。虽然兵法适用于军事,似乎更应该讲究霸道,但是在关注民情、民生的孙子这里,却认为更应该讲究王道,更多的与民生息,而不能让战争把老百姓都给拖累了。而且,他认为战争不单对自己国家的百姓是苦难,对敌方的百姓来言,更是巨大的创伤,这里透露出他博爱的情怀,一种关乎天下苍生的泛爱众之心。他正是出于对战争所造成的苦难的深刻体验,因而,提出战争的发动乃是下策的决断,从这足以见证,以军事、兵法著名的孙子并不是战争的倡导者,而是极力主张抑制战争发生的。作为知识分子、政治家的统治者,能够以天下苍生的命运为己任,处处为生民立命,手握虎符却不伤害无辜,反而以之促成国家、社会、人民安定、和睦,这些是《孙子兵法》民本思想的可贵体现。
(三)从对将帅的要求上道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认为将帅是军事的核心,在战争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将帅并不能由此而骄横,而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兵法还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即进不谋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以保全百姓,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宗旨。《孙子兵法》要求将帅关怀、爱护士兵的论述也体现出了人本关照。说明将帅要要用亲情来对待将士,而且要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遵循严明的纪律与法律,这样军队才有战斗力。将帅对士兵要养之以情,齐之以礼,这个“礼”不仅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严明的纪律,还包括将士之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尤其要求将帅要使用怀柔宽仁的手段、方法去教育士兵、感化士兵,这样才能将士同心同德,军队才有向心力、凝聚力。《孙子兵法》中间还论述了优待俘虏的一些做法,体现出其对生命的重视。
二、体现民本情怀的时代局限性
由于孙子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孙子的思想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一)虽然《孙子兵法》中体现一定程度的平等。但是在古代的宗法等级社会中间是无法实现平等的。(二)孙子有较强的英雄史观和一定的愚弄士兵的思想,使其民本思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瑕疵。他把功劳完全记在个人头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它完全抹煞了时势的作用和下层穷苦百姓的支持。(三)兵法还有愚弄士兵的思想,进行奴化教育,反映了剥削阶级害怕人民觉醒的反动心理。
作者简介:
张梦飞(1975-),男,汉族,湖南祁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孙子兵法》 军事 战争 民本情怀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31-01
《孙子兵法》十三篇所蕴涵的深刻的民本意识、人本关怀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学习与借鉴。本文拟从以下两大方面来探析其中的民本思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三个角度体现出较深刻的民本情怀
(一)从对战争的态度上言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认为军事仅仅是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一再申明是不得已的手段,因而主张慎言战事。从《孙子兵法》中的慎战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见孙子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民本意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民”一则是指普通老百姓,一则是指下层的官兵,不仅是自己国家的,也还包括敌国的,后面的“民”都取一样的意思。《孙子兵法》慎言战事的军事立场,是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穷兵黩武、草率用兵会使百姓遭殃,会因失去民心而招致失败,受制于人,进而可能丧失国家主权。正因为他意识到因战争而受祸害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而百姓是国家兴衰安危的主宰,因此,要从百姓生死存亡的角度出发,不能任凭君王、将帅个人感情而贸然发动战争。
《孙子兵法》在对待战争胜负的预算中也体现出浓厚的民本关怀。孙子指出:即国家政治是否清明对战争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只有民众认同,拥护君主的意愿,他们才能死为君而死,生为君而生,不怕危险。他的这一观点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普通民众关系国家安危的精辟思想,这作为一个统治者是难能可贵的。 (二)从战争指导原则上说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在对待战争的指导原则上的一个最核心的法则就是“全”,即保全,尽可能不制造损害,或尽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害。这个“全”字勾勒出了孙子关注民众生死、安危,保护人民即得利益的民本情怀,也克服了许多其他的军事家、政治家所认定的战争就是流血、就是破坏的狭隘思想。
从孙子要保全国家、人民、士兵、资源等的战事思想来看,他正确地处理好了战争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他是把战争仅仅看作是工具,而保国、保家、保民、保平安等才是根本的社会价值所在,也是战争的终极目标。在孙子的兵法中,他寄希望的是不战而胜,认为用武力取胜并不是极端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真正的高明。在这里,我们一样可以管窥到孙子对国家、社会的治理态度是王霸并用。虽然兵法适用于军事,似乎更应该讲究霸道,但是在关注民情、民生的孙子这里,却认为更应该讲究王道,更多的与民生息,而不能让战争把老百姓都给拖累了。而且,他认为战争不单对自己国家的百姓是苦难,对敌方的百姓来言,更是巨大的创伤,这里透露出他博爱的情怀,一种关乎天下苍生的泛爱众之心。他正是出于对战争所造成的苦难的深刻体验,因而,提出战争的发动乃是下策的决断,从这足以见证,以军事、兵法著名的孙子并不是战争的倡导者,而是极力主张抑制战争发生的。作为知识分子、政治家的统治者,能够以天下苍生的命运为己任,处处为生民立命,手握虎符却不伤害无辜,反而以之促成国家、社会、人民安定、和睦,这些是《孙子兵法》民本思想的可贵体现。
(三)从对将帅的要求上道其民本情怀
《孙子兵法》认为将帅是军事的核心,在战争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将帅并不能由此而骄横,而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兵法还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即进不谋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以保全百姓,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宗旨。《孙子兵法》要求将帅关怀、爱护士兵的论述也体现出了人本关照。说明将帅要要用亲情来对待将士,而且要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遵循严明的纪律与法律,这样军队才有战斗力。将帅对士兵要养之以情,齐之以礼,这个“礼”不仅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严明的纪律,还包括将士之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尤其要求将帅要使用怀柔宽仁的手段、方法去教育士兵、感化士兵,这样才能将士同心同德,军队才有向心力、凝聚力。《孙子兵法》中间还论述了优待俘虏的一些做法,体现出其对生命的重视。
二、体现民本情怀的时代局限性
由于孙子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孙子的思想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一)虽然《孙子兵法》中体现一定程度的平等。但是在古代的宗法等级社会中间是无法实现平等的。(二)孙子有较强的英雄史观和一定的愚弄士兵的思想,使其民本思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瑕疵。他把功劳完全记在个人头上,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它完全抹煞了时势的作用和下层穷苦百姓的支持。(三)兵法还有愚弄士兵的思想,进行奴化教育,反映了剥削阶级害怕人民觉醒的反动心理。
作者简介:
张梦飞(1975-),男,汉族,湖南祁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