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愚公”邓迎香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新春,贵州罗甸县麻怀村村委会主任邓迎香成了“网红”,因为她干成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想了也不敢干的事情。5年前,还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的邓迎香,为了把村前通往大山外一条又矮又窄、人弯腰走过去还会撞到头的隧洞,凿高凿宽通汽车,她带领村民在洞内点上蜡烛,燃起煤油灯,凿岩、运渣、放炮,终于把这条小隧洞变成可以通汽车的隧道,使麻怀村突破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有了一条奔小康的致富路。这个真实的故事,与古代太行山“愚公移山”的传说如此相似,因而邓迎香被人们赞誉是当代“女愚公”。
  艰险出山路
  1991年,从小生活在贵州罗甸县董当乡的邓迎香,嫁给了七八公里外的董架乡麻怀村翁井组村民袁端林。那里是一个山窝窝,没有出山的路。当时,袁端林穷得“连条好裤子都没有”,可邓迎香坚信,只要勤劳,一定能过上想要的好日子。


  麻怀村稻米不够吃,除了过年可以吃净米饭,其他时候只能吃硬硬的苞谷饭。而邓迎香是个巧媳妇,她先把干苞谷泡软,用石磨推成糊糊,再掺进一点稻米,这样煮出来的苞谷饭又软又香。
  邓迎香和丈夫种菜、养猪,每天起早贪黑,尽管苦,心里却充满憧憬。然而,在横亘的大山面前,她一次次碰壁。
  邓迎香种出水灵灵的蔬菜想卖个好价钱,一大早背着背篓翻山,汗流浃背赶到集市时,菜就蔫了,只能贱价卖掉。山间有许多李子树,收获时节满山挂果,却没人愿意进山收。村民又背不出去多少,只能眼睁睁看着成堆的果子烂掉。
  村民杨正芳家最值钱的是一头牛,每次赶牛翻山去耕地时他都很担心,最后牛还是摔成了肉饼——在这条山路上,几乎家家都摔死过牛马。
  最苦的还是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山去学校。一个来回就要4个多小时,孩子们累得上课直打瞌睡。


  偏远农村求医难,在麻怀村求医难上加难。有一次,邓迎香的嫂子吴胜芬得了急性阑尾炎,村民砍了几根手腕粗的树枝做成个木架子,抬着病人翻山,送上了等在山脚下的急救车。还好,吴胜芬的命捡回来了。
  1993年,邓迎香的儿子“小红球”出生了。之所以叫“小红球”,是因为宝宝的小脸红红的、肉嘟嘟的,一逗就“咯咯咯”笑不停。孩子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无尽欢乐,夫妻俩上坡干活都会将儿子背在背上,舍不得交给别人照看。
  “小红球”3个月时,一天晚上突然“打摆子”。夫妻俩慌了神,急忙往医院送。他们打着手电筒,在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还没翻过山,“小红球”就在袁端林的背上停止了呼吸。紧搂着儿子小小的遗体,邓迎香号啕大哭。那漆黑的夜,那死寂的山谷,那崎岖的山路,成了她一辈子抹不去的伤痛。
  痛失儿子“小红球”,让邓迎香和袁端林决心逃离大山。袁端林去罗甸县城一家铁合金厂当合同工,每个月300多元收入,比在老家务农强,至少可以顿顿吃白米饭了。可是城里花销大,不仅要租房,还要抚养相继出生的两个孩子。夫妇二人常常入不敷出。为了能多挣几十块钱,袁端林周末也不休息。邓迎香精打细算,连白糖也舍不得买,只在米糊里放一点糖精,让孩子吃起来有甜味。
  梦想中的“好日子”还很远。
  2003年,在外地拉焦炭的一个司机见到袁端林说:“在煤洞挖煤能挣大钱。”袁端林跟着那个司机,来到贵州省贞丰县一家煤矿,看到挖煤一个星期就能挣500元!他立马回罗甸辞了工,带着家人来到贞丰。
  改变立竿见影。孩子们吃上了白糖,吃上了糕点、冰淇淋,穿上了新衣。那年过年,他们提着大包小包,风风光光回到麻怀村。
  谁曾想,2004年6月,煤洞发生瓦斯爆炸,袁端林不幸遇难。
  “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通汽车”
  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邓迎香又翻过那座山,走过那条小道,回到那个穷村子,生活回到原点。她常常对着大山发呆,期盼有一条出山的路。


  2007年,邓迎香与本村李德龙重组家庭。李德龙的前妻几年前外出赶乡场,从搭乘的摩托车上摔下沟里死亡。
  盼一条出山的路,翁井组的村民们盼了一代又一代。
  1999年年初,村民们自己动手修路,打算把山腰上一个小溶洞拓宽挖深,搞成一条隧道。60多个壮劳力进了溶洞,带着蜡烛、煤油、洋镐、大锤、钢钎。那个洞40米深,1米高,还流着一条小溪。大家只能爬进去,坐在冰冷的水里凿石头,前后排成一行,手递手往外运碎石渣土。
  没白没黑地干了5年。2004年一天午夜,一声炮响,长200余米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对面作业的两只手握在了一起,所有人都扔掉工具,大声欢呼。
  其实,那还算不上隧道,只是条又矮又窄、坑洼不平的洞,通不了车,人弯腰走过去还会撞到头。
  2010年国庆节,李德龙与前妻的二女儿李琼出嫁。邓迎香忙里忙外,希望把婚礼操办得喜庆、热闹。那条隧洞是出嫁必经之路。那天,李琼身着一袭洋气的白色婚纱,可是前一天刚下了雨,洞里淌着齐膝深的水,她不得不脱下皮鞋换上拖鞋,双手抓起婚纱,在洞里踉跄前行。高个子的新郎全程猫着腰。从洞里出来,一对新人已是浑身泥巴。
  那一晚,邓迎香辗转反侧,女儿女婿的狼狈相刺痛她的神经,多年来这条路带来的辛酸苦痛一幕幕涌上心头……
  邓迎香一翻身坐起来,对李德龙说:“我要把洞凿高、凿宽,要通汽车。”
  李德龙吓了一跳:“你疯啦?”
  5次动员会终于把自己的决心变成村民的信心   村民不是不想把隧洞拓宽加高,可是实在干不动了,钱花光了,人也累垮了。就凭那样原始的作业方式,要干到哪年哪月?很多人灰了心,有的举家迁往山外。
  邓迎香只身一人进了洞,抡着铁锤,一锤锤凿石头。一天下来,双手划满了血道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李德龙嘴上骂,却也担心妻子,时常到洞里看看。很快,李德龙也一起“疯了”,凿洞的身影增加到两个。
  “两人凿到死也成不了隧道,动员大家一起来吧。”邓迎香开始组织村民商讨凿洞。
  第一次开会,50个人足足吵了4个小时。说到底,还是没信心。
  第二次开会,一些原先同意的村民又反悔了。邓迎香只得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大家算账:“如果大卡车进村,就能收活的牲口,多卖不少钱。谁家想建房,运输成本可以降一半,东西还能拉到家门口。”
  第三次开会,邓迎香使了“狠招儿”,宣布:“谁干谁受益!将来隧道完工后要装扇大铁门,平时锁上,只给打洞的人发钥匙。”
  第四、第五次会议后,终于所有人都同意了。
  那么,钱呢?设备呢?邓迎香决心使用机械设备,土办法毕竟效率太低了。她和李德龙找到乡里,跟着乡干部去县上“化缘”。
  县环保局领导听说此事,觉得这个女子不简单,给了3万元资助。
  李德龙嘟哝:“3万元够干啥?打不了隧道嘛。”
  邓迎香却喜出望外:“有3万就做3万的活儿,打到哪算哪!”她和几个村民买来一辆二手拖拉机,又租了空压机,买了炸药。
  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八,开工仪式举行。洞内点上蜡烛,燃起煤油灯,邓迎香和李德龙一人带一队,从两头同时凿进。凿岩、运渣、放炮,工地上热火朝天。
  消息越传越广,“农村妇女凿隧道”的壮举,震动了大山,也震撼了很多人的心。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邓迎香的队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资助5万元,民政局3万元,城建局6000元,残联3000元,职校2000元,血站2000元,县政府5000元。财政局给了4吨水泥,林业局给10吨水泥,水利局给20吨水泥。邓迎香的女婿也捐了1万元。5个在县城开货车的麻怀人赶来无偿拉渣土……
  不仅翁井组,麻怀全村的劳力都调动起来了,总共400多人。而邓迎香和女儿在自家煮饭给大伙儿吃,每天三五十斤米,都是自己掏腰包。
  邓迎香外出时,就让读初三的女儿袁红梅顶自己班干活。这个15岁的女娃,在洞里干了几天就哭闹着不去了。邓迎香晚上回家,只见女儿手掌有了裂纹,手背上道道伤痕,心痛得直掉眼泪。可是,她将女儿两只小手握在手心里说:“不能让其他人说妈妈不干活,妈妈必须做出个样子来。”
  216米隧道成了村里奔小康的致富路
  2011年8月16日,一条连接山内外,长216米,宽、高都有四五米的穿山隧道全线贯通,麻怀村历史上第一次开进了汽车。
  邓迎香在隧道里走过来、走过去,高兴得一颗心好像要从胸口蹦出来。
  此后又花3年时间,交通部门给隧道铺好水泥路,整平了洞顶和洞壁。
  不久前,记者走进这条模样有点怪的隧道:没有路灯,每隔几米有个声控灯泡,喊一嗓子就亮,过会儿就灭。过隧道,得一路喊着走。隧道不是直的,而是弯的,因为村民从两头同时开挖,没有精确的测量仪器,结果挖歪了,只好从中间扭过去一节。
  就是这条简陋的隧道,成了麻怀村的致富路。
  通车不到一年,八成以上的村民盖起了砖房,不少人家买了摩托、小汽车。记者看见,有人开着面包车进村吆喝,卖面包、饮料、雪糕。吼着喇叭的“家电下乡”车也开到了家门口,村里的生活一下子多了很多滋味。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如今上学,半小时之内就能到学校了。
  艰难的磨砺也改变了邓迎香。她原来说话柔声细语,如今嗓门洪亮,力气也大——百把斤捆好的一大垛草,她双手一抱就能提放到马背上。她识字虽然不多,但口才越练越好:“理不辩不明白,事不说不清楚。讲到别人明白为止。”
  2014年1月,43岁的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村委会主任。
  “她说要去找鸡苗来给大家养,就真的找来了。她说要建篮球场,篮球场就真的建起来了。”70岁的黄光华老人,对这个女娃子的魄力表示惊叹。
  2015年,邓迎香带领村民办起了村里第一个专业合作社。她有了新梦想——全村每家一辆汽车。
  “隧道那么难都打了,还有什么难事干不成?”邓迎香嘿嘿一笑,脸上两团“高原红”更红了。
其他文献
塔吊司机被称为“云端工作者”,女性司机非常少。80后的胡发琼来自四川省达州市,是西安市高新区正在建设的中大国际工地里唯一的塔吊女司机。今年五一假期,胡发琼选择了在工地的塔吊里度过。图为2016年4月28日,在百米之上只有一平方米的操作室里,胡发琼正在工作。
期刊
中医说,酒为百药长,酒能增加药力。但白酒尤其是高度白酒,过度饮用对身体有害。那应该如何喝酒才能喝出健康呢?本文介绍了4位国医大师喜欢的养生酒。  著名中医专家郝万山:黄酒一小口,浑身暖乎乎  准备山萸肉30g,巴戟天10g,1000g黄酒,泡一个月就能喝了。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湿,强筋骨;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有形寒肢冷、腰膝酸痛、筋骨萎软、五更腹泻、小便失常等阳气不足症状的人,都可以喝点
期刊
炎炎夏日,热浪袭来,人们喜欢吹风扇、开空调、冲冷水澡、喝大量冷饮等以图凉快,如此外热内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夏日感冒中较常见的,是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暑热感冒,通常会有发热、口干、咽痛、舌苔黄腻等。而暑湿感冒,即我们俗称的“热伤风”,在湿热天气中受凉所致,常伴有头晕、头痛、胃肠不适等症状。  有些人在夏日感冒发烧后,会服用一些有发汗退热功效的药物,或者用盖被子等方法让自己发汗,以期达到降温的效果。
期刊
许多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患者总希望能得到根治,从而摆脱疾病所带来的难以言喻的痛苦与煎熬。然而,目前患者只能通过规范治疗达到缓解病情、减少复发的目标。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史玉玲教授,就银屑病的认知以及治疗中的种种谎言逐一为您解读。  谎言一:“速效”“根治”“无副作用”  罹患终身,是银屑病的一大特点。由于银屑病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无法根治,给很多“江湖郎中”以及非法行医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广
期刊
夏季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人体会感到不适,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生冷的食物,则更易伤及脾胃。因此,夏季养护脾胃十分重要。  脾胃虚寒者可灸神阙 中医将胃部不适大体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食滞胃脘、气滞血瘀、脾胃湿热、肝胃郁热等。其中脾胃虚寒是较为常见的证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稀溏。日常生活中,脾胃虚寒的患者稍稍摄入寒凉或油
期刊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损伤。虽然其表现是瘫痪、肢体麻木等长期、慢性的症状,但它的发病很急,一些突然的症状可能就是它的征兆。  如果出现以下突发症状,应该当心有可能是中风。  1.突然面瘫、上下肢无力,尤其是在身体某一侧发生。  2.突然出现语言、意识或理解障碍,说不清话。  3.突然头晕,出现平衡障碍和行走困难,表现为走路不稳。  4.突然记不清最近的事,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
期刊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民警李建良的母亲,早已在1996年离世。不久前,他在一次同事聚餐时,酒后“失言”,告诉同事他在偏远山村有一个“妈”。原来,这是李建良认下的一位“妈妈”,而这位“妈妈”的亲儿子黄某,已于2001年被判处死刑。行刑前,黄某请求民警李建良照顾自己孤苦无依的母亲和一双儿女,李建良答应了。15年来,李建良成了黄母的“警察儿子”,他坚守承诺,尽心照料黄母和她的孙子孙女。“做一件好事
期刊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修改后的计生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计生法明确全国统一实施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同时明确,“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近年来,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与失独家庭有关的提案,建议适当提高对独生
期刊
中国民间祈愿的“五福临门”,五福源自《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是福。我要重点说的,却不是幸福的福,而是幸福的幸。  那么,什么是幸?《小尔雅》的解释最为切当:“非分而得谓之幸。”其他古代工具书也有别的解释,但仔细参详玩味,其意都应源出于此。非分而得谓之幸!就是说,常分是没有的。  那么幸福,就是非分而得的福——如果这样简单理解,就是没有消化,也很让人沮
期刊
作者简介:满威,满族,1966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上世纪80年代曾师从名师学习山水画。多年来,其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画展及文化交流活动。1987年《清江帆影》获首届“桃李杯”最佳作品奖;1988年《秋山枫树》获“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优秀奖;2013年《金色家园》获“绿色·和谐”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春韵图》获得首届中国画学会举办的学术展优秀奖,《山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