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中国继续举办了多场重要外事活动。无论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还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以及4月28日开幕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都吸引了众多友好国家和人士参与,国人振奋,国际关注。
近年来,此类大型外事活动在中国举办得比较多。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上合峰会,以及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充分凸显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外交的重要变化和重大成就,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
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40年后,随着国力增长和国际交往及合作范围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必要、也有能力发挥更多主动性,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因此不难理解,近年来中国高端外事活动日趋增多。从未来看,中国必然是国际社会的活跃成员,亦将是重要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中心之一。
具体看这些重要外事活动,有的来自国际合作组织和机制,中国发挥了轮值承办者的角色;有的发端于中国主动发起的国际合作新组织、新平台和新机制。这些活动的定位不同,侧重点不一,针对的合作领域和对象伙伴也有所差异,呈现出立体多元的特色,反映了当今世界国际交往,尤其是新兴大国外交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此前,对于这些外事活动和合作组织、平台及机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和目标诉求,国际社会曾见仁见智。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对此有过相关阐述,比如关于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比较一致的阐述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等等。
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与代表现有政经秩序的守成国家充分合作沟通协商。与此同时,中国还希望、且需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通过多边合作,改变现有政经秩序中不尽合理的部分。因而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利益相关者,中国如何与他们互利合作,如何恰当地分享发展红利,均关系重大。
同时,中国也必然会从国际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安全等全球性重大命题中,寻找并推进与中国紧密相关的大国关系和区域合作,构建各种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这一切,都服务于中国所倡议的,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中国需要充分考虑自己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利益诉求,争取最大可能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在实践中,中国参与或主导的各类国际合作,有的目标和诉求之间会有交叉,在外界看来,有时甚至会有所冲突,这正是新兴大国外交丰富性与复杂性之所在。无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区域合作机制,虽然目标和诉求不尽一致,但从中国立场出发,也可以统筹整合,形成最佳政策组合。
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年代,特别是中国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活动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公共治理等需要政府出面落实的领域,也必然体现在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交流等需要民间出面推进的国际合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外交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完整图谱,外交可以为外贸搭台,外贸也可以为外交唱戏。
即使有时某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暂起波澜,通常无法阻止双边已成势头的经贸往来和民间交往,这是多年外交的必然成果,亦是外交关系缓冲垫和稳定器的作用体现。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政治合作具有高度重要性,亦可有针对性地创新合作方式,增加民间往来,寻找互利机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人均GDP和国民财富排名并不靠前,但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确实与40年前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就是对外援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都是接受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援助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大量外援对中国改革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到了中国逐步增加对外援助的時候,无论是出于国际友好合作和人道主义考量,还是基于地缘政治影响或为了促进对外贸易,中国都可以在对外援助上量力而行,积极作为,既算经济账,也不能只算经济账,既有当期权衡,更要长远打算。
总之,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外交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能简单度量,而是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考量,合力协作,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实现中国利益的长远最大化。
近年来,此类大型外事活动在中国举办得比较多。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上合峰会,以及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充分凸显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外交的重要变化和重大成就,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
总体来看,在改革开放40年后,随着国力增长和国际交往及合作范围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必要、也有能力发挥更多主动性,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因此不难理解,近年来中国高端外事活动日趋增多。从未来看,中国必然是国际社会的活跃成员,亦将是重要的国际合作与外交中心之一。
具体看这些重要外事活动,有的来自国际合作组织和机制,中国发挥了轮值承办者的角色;有的发端于中国主动发起的国际合作新组织、新平台和新机制。这些活动的定位不同,侧重点不一,针对的合作领域和对象伙伴也有所差异,呈现出立体多元的特色,反映了当今世界国际交往,尤其是新兴大国外交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此前,对于这些外事活动和合作组织、平台及机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和目标诉求,国际社会曾见仁见智。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对此有过相关阐述,比如关于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比较一致的阐述就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等等。
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对自身的准确定位: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与代表现有政经秩序的守成国家充分合作沟通协商。与此同时,中国还希望、且需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通过多边合作,改变现有政经秩序中不尽合理的部分。因而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利益相关者,中国如何与他们互利合作,如何恰当地分享发展红利,均关系重大。
同时,中国也必然会从国际经济合作、地缘政治安全等全球性重大命题中,寻找并推进与中国紧密相关的大国关系和区域合作,构建各种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这一切,都服务于中国所倡议的,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中国需要充分考虑自己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利益诉求,争取最大可能的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在实践中,中国参与或主导的各类国际合作,有的目标和诉求之间会有交叉,在外界看来,有时甚至会有所冲突,这正是新兴大国外交丰富性与复杂性之所在。无论“一带一路”倡议,还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区域合作机制,虽然目标和诉求不尽一致,但从中国立场出发,也可以统筹整合,形成最佳政策组合。
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年代,特别是中国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活动不仅体现在政治、军事、公共治理等需要政府出面落实的领域,也必然体现在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交流等需要民间出面推进的国际合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外交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完整图谱,外交可以为外贸搭台,外贸也可以为外交唱戏。
即使有时某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暂起波澜,通常无法阻止双边已成势头的经贸往来和民间交往,这是多年外交的必然成果,亦是外交关系缓冲垫和稳定器的作用体现。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政治合作具有高度重要性,亦可有针对性地创新合作方式,增加民间往来,寻找互利机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人均GDP和国民财富排名并不靠前,但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确实与40年前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就是对外援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都是接受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组织援助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大量外援对中国改革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到了中国逐步增加对外援助的時候,无论是出于国际友好合作和人道主义考量,还是基于地缘政治影响或为了促进对外贸易,中国都可以在对外援助上量力而行,积极作为,既算经济账,也不能只算经济账,既有当期权衡,更要长远打算。
总之,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外交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能简单度量,而是需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考量,合力协作,从而更好地趋利避害,实现中国利益的长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