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94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对症治疗,纠正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上均比对照组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可提高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07-02 中图分类号:R 722.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4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防御功能低下,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咳嗽反应差,在吸入羊水或胎粪后不易排除,造成病情加重。为此,本院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54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4例患儿,均有青紫、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伴有呻吟,可见吸气三凹征,肺部闻及湿啰音,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并结合胸片确诊。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3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日龄、体质量、病程及治疗前的症状、体征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抗感染、保暖及纠正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各种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7.5 mg+生理盐水2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5分钟,每天2次,疗程3~5天,记录两组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人工吸痰次数、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治疗组在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上均比对照组少(P<0.05或<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讨论
新生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弹性组织及平滑肌稀少,而且发育差,容易导致支气管塌陷,使中央气道容易因疾病而堵塞和关闭。此外,气管的黏液腺和气道黏液的缺乏,使新生儿黏膜的转运功能受到影响,清除吸入颗粒和抗感染的能力低下。新生儿在吸入羊水或胎粪后因气道内充满分泌物而引起通气障碍,重时可引起气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窒息。同时,吸入性肺炎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大量消耗,可引起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因此,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重点。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是新一代黏痰溶解剂[2],具有促进黏痰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可使患者黏液的分泌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状况[3];还可促进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分泌而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同时氨溴索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增加抗生素在肺组织的浓度,有抗感染及抗氧化作用,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4]。本文资料显示,治疗组在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人工吸痰次数、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该药耐受性好,未发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且急性毒性试验中毒性指数非常低,安全性高[5-6]。说明通过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且价廉,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8-434.
[2]何 杰,高永良.盐酸氨溴索的制剂学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15-17.
[3]任力群,黄敏秀,林立鹏,等.小儿下呼吸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 7.
[4]王金华.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52-53.
[5]范燕舟,文志良.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71-772.
[6]张忠智.盐酸氨溴索早期使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9,27(6):547-548.
(收稿日期:2011-03-14 修回日期:2011-05-10)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方法 94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对症治疗,纠正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上均比对照组少(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可提高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治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07-02 中图分类号:R 722.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24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由于新生儿防御功能低下,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咳嗽反应差,在吸入羊水或胎粪后不易排除,造成病情加重。为此,本院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54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4例患儿,均有青紫、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伴有呻吟,可见吸气三凹征,肺部闻及湿啰音,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1],并结合胸片确诊。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3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日龄、体质量、病程及治疗前的症状、体征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相同的抗感染、保暖及纠正缺氧、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等各种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7.5 mg+生理盐水2 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15分钟,每天2次,疗程3~5天,记录两组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人工吸痰次数、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治疗组在治疗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人工吸痰次数上均比对照组少(P<0.05或<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讨论
新生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弹性组织及平滑肌稀少,而且发育差,容易导致支气管塌陷,使中央气道容易因疾病而堵塞和关闭。此外,气管的黏液腺和气道黏液的缺乏,使新生儿黏膜的转运功能受到影响,清除吸入颗粒和抗感染的能力低下。新生儿在吸入羊水或胎粪后因气道内充满分泌物而引起通气障碍,重时可引起气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或窒息。同时,吸入性肺炎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大量消耗,可引起肺泡萎陷和肺不张。因此,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重点。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是新一代黏痰溶解剂[2],具有促进黏痰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可使患者黏液的分泌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状况[3];还可促进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分泌而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同时氨溴索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增加抗生素在肺组织的浓度,有抗感染及抗氧化作用,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4]。本文资料显示,治疗组在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人工吸痰次数、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该药耐受性好,未发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且急性毒性试验中毒性指数非常低,安全性高[5-6]。说明通过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且价廉,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8-434.
[2]何 杰,高永良.盐酸氨溴索的制剂学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15-17.
[3]任力群,黄敏秀,林立鹏,等.小儿下呼吸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 7.
[4]王金华.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52-53.
[5]范燕舟,文志良.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71-772.
[6]张忠智.盐酸氨溴索早期使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9,27(6):547-548.
(收稿日期:2011-03-14 修回日期:2011-05-10)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