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数字化技术在提高起搏器日常随访管理工作效率中的作用。方法 将42例植人数字化起搏器患者采用常规随访模式与“治疗顾问”随访模式进行起搏随访,对比两种随访模式工作效率。结果 “治疗顾问”随访模式较普通随访模式能显著缩短患者的随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数字化起搏器“治疗顾问”功能能显著提高起搏随访工作效率,其代表了对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领域的重要进步。

其他文献
“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四十年前,我读到爱因斯坦这句格言时,犹如棒喝般震撼。  每次新书出版,都会收到不少祝贺。说得最多的一句是:老师你真勤奋,又出新书啊!我们怎么没时间呢?  对于没时间的话题,我总是这样回答:你能仔细算一下我们的业余时间吗?一年52 周,除了周末两天法定休息日,全年还有11 天法定节假日,还有年休(虽然我从没有休过),总共115 天,你能用一半的时间干你自己喜欢的事吗?一半
期刊
心脏性猝死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占猝死患者的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洲人20~75岁院外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1‰,美国人约为1‰~2‰。在美国,每年约40~46万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于院外;而院外心脏性猝死约80%发生在家中,15%发生在街道和公共场所。在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中,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表现。及时发现并及时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可挽救相当比例猝死者的生命;从倒地至除颤,每延
目的: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RVOT)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人选患者按所用导线及植人部位随机分为3组:被动固定导线心尖部(RVA-被动组)、主动固定导线心尖部(RVA-主动组)和主动固定导线右心室流出道(RVOT-主动组)。了解3组患者在植人术中及术后起搏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共226例患者人选
2007年12月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由Beshai教授领导的窄QRS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治疗试验(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narrow QRS,Rethin Q)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未使窄QRS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brulence,HRT)现象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其观察指标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升高,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减低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活性下降,尤其是迷走神经活性下降。其中TO是反映室性早搏后心率加速的指标,TS是反映室性早搏后心率减速的指标。本课题通过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HRT,以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自
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鲁敏无疑是一位有相当辨识度的作家,她喜欢将叙事引向人性、精神、灵魂的深处。她的很多作品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书写,写他们生活的困窘,写他们精神的逼仄、暗疾和压抑的情境。这样的书写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数量可观。近年来,许多作家在书写底层的俗世人生时,常常以批判的视角去注视他们的周遭,似乎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来自外部世界,归结于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种种案例。社会也被
期刊
一年一度的心律失常学术大会于2007年5月9日至12日在美国丹佛市隆重举行,会上公布了几个最新临床试验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研究背景 双腔和单腔起搏(VVI)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照试验(DAVID)发现,与程控为VVI模式的ICD相比,双腔起搏模式ICD有更高的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这些结果促使人们形成这种观念,ICD使用双腔起搏模式可能促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这可能由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引起,近期多项分析也支持这些结论,
自2002年室间隔缺损(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开始被临床应用以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国产封堵器的诞生,经导管VSD封堵术已成为部分VSD外科手术替代疗法。由于VSD为传导束经过之处,因此其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一些心律失常方面的并发症。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开展VSD的介入封堵治疗以来共完成75例,出现心律失常24例,现报道如下。
在我们当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原本是美好幸福的,所看到的世界原本是多姿多彩的。然而,突然有一天,瑰丽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黯然失色,美好、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而伴随他们的却是闷闷不乐、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睡眠障碍、烦躁焦虑、心境坍塌,甚至悲观厌世。   2006年3月,我在网上看到某位公众人物患抑郁症的消息后,起初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我的一位亲人因生意血亏,欠了上千万元的债,也患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