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静脉割刺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平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面部.在临床上多采用CO2激光、冷冻等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疗效,但局部易遗留色素沉着、瘢痕,且复发率高,故不易为患者接受[1].我们用耳背静脉割刺疗法治疗扁平疣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的方法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2]。

其他文献
患儿男,6岁.因面部、耳廓反复发生红斑、水疱5年伴发热于2008年2月来我科就诊.患儿5年前暴晒后面部、耳廓出现红斑及绿豆大水疱、水疱中央有脐凹,同时出现高热39℃,伴恶心呕吐.当地医院给予头孢曲松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用量不详)后热退,2周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后留有凹陷性瘢痕.以后皮疹反复发作,出疹前1~2天均有日光暴晒史,夏重冬轻,皮疹稍痒。
期刊
期刊
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此类疾病危害人民健康、影响家庭并成为社会和谐环境的不良因素.在防治工作中,STD为一类十分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与生活、心理、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在心理状态与精神上承受苦不堪言的压力,影响着治疗和预防的效果.现将我们收集的141例STD患者的心理测试结果分析如下。
期刊
依匹斯汀和左西替利嗪为我科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为了解这两种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7年6-10月期间,以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依匹斯汀和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
期刊
例1女,17岁.因"皮肤白点7年伴肤色变黑"就诊.7年前患者四肢、背部无明显原因出现散在多发性白斑,无自觉症状,白斑渐增多,且发现全身皮肤较前变黑,以腰、背、下肢显著。
期刊
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分别用依匹斯汀、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进行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前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普遍使用的是包皮去除环及传统手术切除,但是包皮去除环在安环、拆环、拆环后出血、手术成本等多方面有所不足.我们在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对包茎或包皮过长的患者使用自行设计并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07201567062)的开口环进行包皮环切术。
期刊
有人用糠秕马拉色菌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研究糠秕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1].我们采用不同浓度比值的糠秕马拉色菌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孵育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糠秕马拉色菌作用下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对其可能的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1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ET-1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Transwell迁移系统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ET-1在0.002~0.2 μg/mL浓度范围可促进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在纤连蛋白上的黏附、通过微孔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