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研究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与治疗3天后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医生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获得的治疗效果较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锥颅血肿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现对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动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硬膜外出血、手术失败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58±5.11)岁,出血量22~109ml,平均出血量(45.36±10.37)ml。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43±3.19)岁,出血量22~110ml,平均出血量(46.28±10.06)ml。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施术者依照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标记穿刺位置并锥出锥孔,放置配置针芯的硅胶引流管直至预定深度后将针芯拔除,抽出血肿,抽出30%左右的血肿后使用引流管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后连接引流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使用CT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3天、1周、1个月后,检测患者IL-6、hs-CRP、NSE和NIHSS评分,并记录患者残留血肿体积。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与治疗3天后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天后、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医生通常应用手术的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在病情严重早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内镜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等[2]。本次研究中,治疗3天后、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锥颅血肿抽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应用,临床上逐渐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3]。锥颅血肿抽吸引术的操作较简单,能够在避免损伤患者脑组织的基础上完全清除血肿[4]。尽管开颅手术能够清除血肿,但是对患者脑组织有较大损伤,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总之,锥颅血肿抽吸引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进,齐平建,刘建生,等.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3(24):6105-6107.
[2]陈雪江.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09(01):71-73.
[3]卜震生,张宏.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07(12):27-28+30.
[4]肖伟利,元少鹏,胡建军.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5(16):61-63.
摘要:目的:研究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与治疗3天后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医生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获得的治疗效果较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锥颅血肿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现对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动脉畸形、颅内动脉瘤、硬膜外出血、手术失败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58±5.11)岁,出血量22~109ml,平均出血量(45.36±10.37)ml。在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43±3.19)岁,出血量22~110ml,平均出血量(46.28±10.06)ml。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锥颅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施术者依照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标记穿刺位置并锥出锥孔,放置配置针芯的硅胶引流管直至预定深度后将针芯拔除,抽出血肿,抽出30%左右的血肿后使用引流管引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后连接引流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使用CT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3天、1周、1个月后,检测患者IL-6、hs-CRP、NSE和NIHSS评分,并记录患者残留血肿体积。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后,NIHSS评分与治疗3天后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天后、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医生通常应用手术的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在病情严重早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已经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内镜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等[2]。本次研究中,治疗3天后、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锥颅血肿抽吸引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应用,临床上逐渐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3]。锥颅血肿抽吸引术的操作较简单,能够在避免损伤患者脑组织的基础上完全清除血肿[4]。尽管开颅手术能够清除血肿,但是对患者脑组织有较大损伤,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较高,不利于患者恢复。总之,锥颅血肿抽吸引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进,齐平建,刘建生,等.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3(24):6105-6107.
[2]陈雪江.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09(01):71-73.
[3]卜震生,张宏.微创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07(12):27-28+30.
[4]肖伟利,元少鹏,胡建军.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15(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