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硅巷”发展样本探析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8888jm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江苏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系统布局,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实验室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全面提升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南京市秦淮区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主城区,积极挖掘存量空间,实现增量价值。面向“十四五”,秦淮区努力向“创新”要答案,以 “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加速“秦淮硅巷”建设,努力打造南京城市创新“高原”上的“高峰”。
  一、“秦淮硅巷”创新发展的现状特征
  “硅巷”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已成为纽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现代创新创业载体的一种形态,它没有固定边界,其特点是位于城市中心,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科教资源外流等问题是许多老城区的“通病”。秦淮区主要领导表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南京率先启航城市硅巷建设,就是要努力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产业回到城墙内,遵循“创新不仅在园区、更在城市社区”的理念,探索一条推动老城区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秦淮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导战略,聚焦打造以“秦淮硅巷”为核心的城市创新空间。 “秦淮硅巷”积淀形成的“五个一”发展模式,已成为秦淮区创新的厚实基础和鲜亮底色。“五个一”即:一片空间区域。“秦淮硅巷”以中山东路、龙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围合区域,辐射门西片区,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带,形成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一城、一谷、一带、一片、多点”的空间格局。一套合作机制。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电集团南京55研究所、金城集团等大院大所大企,成立硅巷党建联盟和工作推进委员会,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批创新资源。利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动形成“科研资源—创业者—投资者—创新产业”大循环。一系列平台载体。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雷达、光电、电子对抗等军民融合创新载体较完善。一批支柱产业。拥有无人机、芯片应用、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二、“秦淮硅巷”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秦淮区提出“要发展必须抓创新、抓创新必须发展硅巷”和“创新不仅在园区、更在城市社区”的理念,将硅巷建设作为主城老城区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作为创新名城走深走实的关键举措。
  空间裂变战略,推动存量空间提质与增量空间增效有机融合。在用好老城区的既有产业载体改造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延伸、载体转换、合作共享等路径,不断拓展“秦淮硅巷”的物理边界。一是空间延伸,注重与高校院所合作,借助创新赋能效应,将老校区、老园区、老厂区进行转化利用,打造多形式的创新载体。二是载体转换,充分运用网络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延伸硅巷的虚拟空间,构建层次多元、功能多样、运营高效的网上硅巷。三是合作共享,加强与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物理空间所有者之间的合作,以硅巷运营模式的延伸为先导,在不改变建筑物、土地等物理空间的产权归属的前提下,探索多方合作建设硅巷的有效模式。
  要素集聚战略,推动内源要素培育与外源要素引进有机融合。辩证认识自身创新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厘清本地创新要素有限供给与创新活动无限需求的矛盾。一是拓展资本投入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强化与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发展创投基金,促进资本要素高水平集聚。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探索人才利用机制,依托平台公司夯实人才储备,促进人力资本要素高水平集聚。三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打造创新服务集成平台,培育自有服务品牌,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主体培育战略,推动专业创业精英与普通创业大众有机融合。既注重对专业精英和高精尖科技研发项目的扶持,又注重对普通创客和常规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一是搭建平台,提升“中华门创将”等品牌活动影响力,组织开展更多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客创意大赛。二是吸引主体,抓住专业精英和高端创客,统筹个性化需求与区域发展定位,建设高层次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三是拓展形式,构建形式多样、层次多元的交流平台,营造专业创客与普通创客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启迪、互相促进的良性格局。
  产业聚合战略,推动产城研学一体化、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顺应一体化创新趋势,以创新生态优化为主线,聚力产业链式发展,推进载体量质提升。一是聚焦“链主”企业,在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基础上,依托南航科技园、紫云智慧广场、青年创新港等科创载体,加快重点要素资源向重点项目倾斜,落地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龙头项目。二是突出产业优势,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南京重点培育的八大产业链,利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电集团南京55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金城集团、晨光集团等一批大院大所大企,聚力发展通用航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三是坚持融合渗透,推动创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依托秦淮区文化底蕴丰厚的优势,推动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使科技与文化的交相辉映成为“秦淮硅巷”的靓丽名片。
  三、“秦淮硅巷”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从白下高新区到“秦淮硅巷”,再到“创新湾区”,秦淮区实现了从空间突围到资源聚合的路径转换,在破除“四种壁垒”、强化“六大支撑”上持续发力,为打造创新名城示范区“铸魂”“赋能”。
  着力破除“四种壁垒”。一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打破科教创新资源配置存在的条线分割现象,实现跨系统的资源共享,明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创新要素的产权,建立全市场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二是破除基础配套壁垒。统筹抓好科技创新与城市有机更新,以城市有机更新拓展科技创新的发展空间,以科技创新带来的发展增量赋予城市有机更新的持续动能,推动老城区绽放创新气质、迸发创新活力。三是破除政策供给壁垒。围绕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产业落地等,强化各阶段、各主体的政策支撑,弥补过程中的配套政策缺陷。四是破除金融市场壁垒。優化资本运作模式,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投资,缓解财政投资压力。
  不断强化“六大支撑”。一是加强创新要素供给,强化平台支撑。通过增加供给规模、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拓宽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引入各类产业创投基金,加快构建“无偿资助—引导基金—政策担保—科技贷款—贷投联动—上市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突破创新要素瓶颈;发挥秦淮区各类资源禀赋优势,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秦淮硅巷”对人才的黏合力。二是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过程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园区管理体制,突出大院大所大企的主体地位,明晰硅巷与高新区以及科研院所的产权归属关系,探索优化利益共享机制,充分释放其资源优势、载体优势,扫除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障碍;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股权结构设置、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等,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三是构建一流生态体系,强化载体支撑。协调好各创新载体之间关系、匹配创新要素供需关系,搭建创新要素供需磋商平台,促进供求信息的共享;建立健全政产学研一体化载体,构建由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建、共治、共用的实体化集成服务体系,建设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四是培育创新龙头企业,强化产业支撑。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秦淮区文旅资源的优势,将航空类创新产业和文旅类创新产业打造成为秦淮区的特色产业地标;立足硅巷产业定位,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秦淮硅巷”设立研发分部或创新成果孵化分中心,强化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竞争力。五是加强政策集成协同,强化服务支撑。沿着创新创业过程的运行机理,从成本节约、服务支撑、风险规避等维度,为科技企业提供服务支撑;同时,增加个性化服务,向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颁发“亲秦卡”,做好域内资源整合,通过一系列可观可感的优质服务,激发创新人才对秦淮区的归属感与向心力。六是输出运营管理模式,强化品牌支撑。依托“秦淮硅巷”党建联盟和新兴研发机构联盟,组建“秦淮硅巷”创新联盟;系统评估总结“秦淮硅巷”的运营模式和共性经验,发布“秦淮硅巷指数”,输出“秦淮硅巷”管理模式,使“秦淮硅巷”升华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代名词,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品牌,为全国硅巷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贡献秦淮经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景昌
其他文献
《中华传染病杂志》创刊至今已是而立之年,而将杂志"抚养成人"的专家教授们也已跨度三代.三代"三者"(读者、作者和编者)不仅见证了我国传染病学或感染病学的快速发展,更为反映我国传染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的这本杂志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期刊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将助力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将为江苏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机遇之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RCEP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15个成员国总人口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联
期刊
目的 了解成人散发性腹泻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肠道门诊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腹泻患者粪便标本708份,送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反转录(RT)-PCR进行病毒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70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 Ⅰ型7份,占0.99%;诺如病毒GⅡ型150份,占21.19%;轮状病毒2
人感染HBV可表现为隐性、急性或急性重型HBV感染,之后有的清除病毒表现为自限性HBV感染,而约90%的儿童和10%的成人则转为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认为,HBV感染转归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HBV感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HLA与H
期刊
目的 分析江苏省泰州地区一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了解江苏省恙虫病疫源地的新变化.方法 确定病例定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特征,PCR法核酸检测诊断恙虫病,并对部分阳性结果进行分型扩增、测序.结果 本次暴发为2011年10月至11月,疫源地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平原地带.共发现恙虫病病例15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例,临床诊断病例5例,疑似病例4例.15例均有发热,其中皮疹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部真菌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2年收集的18例原发性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或血清学检查确诊.结果 在18例原发性肺部真菌病患者中,15例的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3例表现为肿块.病理学或血清学检查证实,12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为新型隐球菌感染,3例为球孢子菌感染.12例曲霉菌感染者的CT表现均为类圆形病灶,可见分叶征及毛刺征
2013年7月9日,正值《中华传染病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也迎来了第八届编委会的成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蔡丽枫编审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杂志社出席本次会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兰娟院士,《中华传染病杂志》第五、六、七届总编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先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管理处赵靖处长,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与教育处张勘处长,上海市医学
期刊
止庵:讀书,脑子里得有一张地图  和止庵先生有很多交集,尤其在年度各种好书榜的评选中,更是频繁见面。对于他的阅读观和好书理念,有着深切的认同,在评选不同榜单好书时,也有着高度共识。记得有一年在深圳评好书,主办方建议对某本书大家要慎重,而止庵先生正好是这本书的主推评委,他秉持专业评委的立场,用他深刻而生动的推荐,打动了众人,最终,这本书几乎全票当选并成为年度好书。  在对待好书的态度上,止庵先生一直
期刊
HCV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后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1].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的规范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对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持久应答率已从最初应用单纯IFN抗病毒治疗的13%提高到目前聚乙二醇(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70%,但仍有近3
期刊
患者女,63岁,农民.因发热伴乏力、纳差、全身酸痛不适8天余,神志恍惚、左下腹包块2d,于2011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5月20日出现发热,体温39.6℃,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呕吐、咳嗽、咯痰,5月26日出现神志恍惚,四肢及口唇不自主抖动,并左下腹疼痛及包块,腹部皮肤出现大片瘀斑,转入解放军第154医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蜱虫叮咬史,当地有较多类似病例.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82次/m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