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从未走远”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zhou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名师题解】
  面对导语式的命题作文题型,我们首先要学会解读导语,这样才能把握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才不会写偏离题,而且导语中的内容还能开启自己的写作角度和思维。这段导语,先说“人”仿佛总在身边,后说“事”始终浮现眼前,再说“情”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最后说“理”萦绕我们的脑畔;从实到虚,由浅入深,實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就是说“人”“事”“情”“理”都可以写。
  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事”“情”“理”实际上已经过去,不在此时此刻,只是从心理上感觉还在身边,还在眼前,还在心田,还在脑畔。可见,“从未走远” 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写作时,要有一个感悟理解的过程,即从没感觉(或漠视)到顿悟其重要意义。当然,这个意义也是我们重点要写的内容,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夹叙夹议或者抒情的方法,把主旨突出出来。
  这篇作文很容易写,但是想写好不容易。因此,确定写作内容和立意的时候,一定要跳出自我的小天地,立足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关注文化,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显得大气而厚重,在同题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比如:写友情从未走远,就不如写乡情从未走远;写勇气从未走远,就不如写诚信从未走远;写爱好从未走远,就不如写传统文化从未走远……
  【推荐素材】
  素材一:无论我们在城市住多久,变成什么人,乡村始终是我们的老家,我们都是从乡下来的,乡村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中国是自古以来的农耕大国,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是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标志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甲骨文,就是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刘亮程《乡村是我们的老家》
  素材点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致使很多人开始追逐着城市的浮华,而远离了故乡,遗忘了乡村。其实,守护乡村的文明,就是守护我们文明的根;回望故乡的景观,就是回望生命的基点。
  素材二:安徽芜湖市汤沟镇三汊河社区的代传华老人,年逾68岁,全家6口人4个患有精神残疾。2009年,他帮一老板做事,代收当地农民菜籽,后老板携款潜逃,致使附近413户村民的6万多斤粮油钱无法兑现,折合钱款18万多元。后来,当地政府介入此事,跑路老板进了监狱,但他此时已经破产。代传华觉得村民们把粮油交给自己,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尽管村民们表示这事不怪他,但代传华依然坚持要把欠款靠着自己努力还上。于是他让妻子在家照顾病情较重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女,自己带上稍微正常点的二儿子开始四处打工挣钱还债,后又起早贪黑地捡拾废品。八年间,代传华没休息过一天,没买过—件衣服。直到2017年底终于把18万多元的债务还清。
  素材点拨:在这个浮华的年代,诚信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质疑的,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金钱社会,诚信已经被金钱所淹没。但是从代传华老人的身上,我们却看到坚守诚信不需任何外在条件。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诚信本就是一种固有品质,它从未走远。
  素材三:2018年大年初一便被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刷屏。这部主打为中国古诗词谱曲并在当代广为传唱的节目,一经播出便迅速火爆荧屏,豆瓣评分达到了8.9分,加上《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大火的节目,近年来,央视综艺独树一帜地深耕文化类综艺节目,接连创造高分奇迹,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在喧嚣的中国综艺市场上像一股清流,不仅给观众朋友们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的心灵与情怀受到了滋润与启发。
  素材点拨: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综艺节目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出现,是典雅的传统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这说明传统文化一直植根于人们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从未走远,或者它只是需要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其他文献
有人说,编辑就是一头驴子,整天围着磨子转。在竹山县电视台工作17年来,他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想点子、作报道、搞宣传,没日没夜,这让人觉得他更像一头牛——一头长期耕耘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阵地的老黄牛。  他,就是竹山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董谦。  自到新闻一线后,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长短假日,他顾不上料理家务,顾不上走亲访友,只要有新闻线索就要赶到现场。  2009年,为采访移民系
在他们看来,长辈围着“我”转,处处以“我”为中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无形之中,削弱了孩子与外界正常交往的能力,扭曲了健康成长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愈发自闭、自我、自傲,缺乏宽容与理解,缺少与外界沟通的正能量。  当前,随着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其依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青少年来说,无论是90后一代,还是00后新生代,他们生来就被这些便捷的通讯工具包裹,无形之中,便成
夏天来了,夏天是小姐姐,她温柔地问我:想变点什么?  我想变一朵白云,在蓝天里飘来飘去。我想变一只青蛙,在荷叶上唱歌。我想变一只蜜蜂,在花朵上睡觉。我想变一匹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我想变一只兔子,在地里吃着美味的胡萝卜。我想变一条青龙,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我想变一只蜻蜓,在荷叶下安全产卵。  最后,我看见粗粗的木头,真想变成一头大象,帮助工人把木头运到厂里,变成白纸,给弟弟妹妹们画画,让哥哥姐姐们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
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位名叫余二妹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八十岁的年龄,她却硬要花5年时间、6000多万元,凭一己之力造一座瓷宫。为什么偏要倾尽所有在景德镇造一座瓷宫?答案只有老人自己知道。  余二妹从12岁开始,便在舅舅的陶瓷作坊里学艺,由于肯学肯干,吃苦耐劳,从淘泥到画坯等陶瓷工艺,余二妹很快都掌握了。学成后,余二妹去了景德镇艺术瓷厂,与众多陶瓷艺人切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陶瓷知识。改革开放后,余二
一  我刚嘬口黄酒,筷子才碰着牛肉。青青,有人喊我。我一愣。这声音熟到烂,隔一百年,也记得。是她,谭仙芝。该死的蛮女人。我索性不抬头,视线只升到收银台的高度,再不往上。骗子,又来哄钱。她沾我,无非为了这,还能有别的?  我把筷子蛮横地搅几搅,汤水晃荡两下,一团碱黄的面条在红汤里浮头。黄酒加牛肉面,大襄阳的招牌早餐。我店里每天要卖出上百碗,生意不错。现在,我在她面前尽情地享用这碗面,一筷子一筷子慢慢
亲爱的深圳:  你好吗?  一日复一日,花开又花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知不觉,你已走过四十年。  晨起,最美的朝霞是我们的闹铃,轻柔地唤醒我们。睁开眼,打开窗,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过繁华的街道,看尽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而我最爱的是步入你的林荫。  落花、落叶,铺满地面,走近,一阵芬芳扑面而来,这种香,不浓郁,不呛人,淡雅的花香中混杂着新鲜的泥土味。夏日的阳光如此迅猛,让嫩绿的新叶闪闪发光,
江少宾,70年代生人,供职媒体,著有《爱着你的苦难》《味蕾上的乡愁》《大地上的灯盏》等多部散文集。现居安徽合肥。  蚕老枇杷黄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当蚕豆从牌楼人家的餐桌上黯然退场时,二爷家的两棵枇杷树,已经坠满了黄澄澄的枇杷。坠着坠着就落了。落了也就落了。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桃树、梨树、枣树和杏树,怎么吃得过来呢?倒便宜了那些馋嘴的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呼朋引伴,你啄一口,我啄一口,满
教师:把身体还给身体  当今天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却要重复日本当年的悲剧。作者武韦欣如是说。(见《学位》双月刊)“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其实,发生在今日中国的许多社会现象,与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情
台湾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汉天天外出,但20多年来从不拿拐杖,都是搭着老伴的肩行走,过马路、乘坐公交车都行动自如。对双目失明的张舞山来说,老妻阿英就是他的拐杖,天天陪在身边。他幸福地笑说:“阿英就是我的眼睛!”  70多岁的张舞山说,眼睛是年轻服役时被炮弹伤到的,视力逐漸退化,20年前还看到一点点影像,后来就完全看不到了。  “我看不到,自己走路常会跌倒,幸好有阿英的肩膀让我靠。”张舞山幸福地说。阿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