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来源 :江苏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zhongyu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72例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2/13)和86.4%(51/59),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2.3%(12/13)和84.7%(50/59),两药疗效相仿(P>0.05)。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严重医院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仿,对万古霉素疗效不明显的G+球菌感染或不能耐受万古霉素毒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G +) bacterial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ospital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f G + cocci in our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treated with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treatment were 92.3% (12/13) and 86.4% (51/59), respectively. The bacteriological clearance rates were 92.3% (12/13) and 84.7% (50 / 59), the two drugs have similar efficacy (P> 0.05). Conclusions Linezolid and vancomycin have similar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of G + cocci in severe hospitals. Linezolid can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vancomycin-refractory G + cocci infection or inability to tolerate vancomycin.
其他文献
机械载荷及热载荷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两大关键因素。为实现光机互补的最优设计,节省研制开发成本,在光机系统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光、机、热一体化的集成仿真分析及综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自2013年开始,积极倡导并且进行推动的一项对外贸易政策。“一带一路”海上发展倡议中把山东省打造成的重要经济发展城市,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中的重点地
针对江西省清丰山流域水利工程多,防洪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为配合流域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立了基于GIS的综合查询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块和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介绍了系统的数据组织和运行平台。应用表明,该系统设计先进,界面友好,功能强大,运行稳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介绍了清华大学新研制的一次煤粉浓缩加一次风预热自动控制装置组成的燃烧系统.该系统利用一次风管弯头来进行煤粉的浓淡分离,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通过温度的测量
作者:程丽华.1984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攻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过对解空间的分布,发现摄像机外部姿态参数中旋转矩阵的解分布于一半径固定的超球面上,且此超球面的维数可由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确定。据此提出了在全空间中求取全解的搜索策略
数字水印为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小波变换域中加入水印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的特性,选择在较低频于带的重要系数中加入水印。首先选择需要添加水印的子
燃气轮机采用间冷回热技术是新一代船用主动力装置的重要发展趋势.文中以某简单循环的船用燃气轮机(简称为MGT)为基础,探讨了将其改造为间冷回热的MGT ICR燃气轮机装置过程中
对国外某些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中存在的控制精度不足以及控制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的方案.文章根据该定位控制系统设备的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