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更多专业选择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今年4月推行了新的转专业政策,取消了专业课绩点的要求,所有学生(特殊专业转出受限除外)均有资格提出转专业的申请,成绩好的学生有机会转到相对热门的专业,成绩一般甚至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机会转到适合的专业学习。新政策的实行,打破了多年来困扰一些想转专业的同学的那道“对本专业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不理想,想转专业,绩点达不到要求”的魔咒,让平均学分绩点排名未进入前30%的不少学生受惠。
  739人申请成功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质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获得真正适合自己成才的教育,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要求,今年西南科技大学推行的转专业新政策,破除了对专业成绩与人数限制的严格要求。
  今年转专业的新政策规定,2013级和2012级有意向转专业的学生,均可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审核申请材料后,参加相关学院的面试、或参加相关考试。各学院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结合专业发展等情况,确定各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计划并制定考核办法。新政策没有对申请的学生有绩点要求,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了申请资格,让有转专业想法的同学都有了参与的权利,不会因为绩点被转专业的政策拒之门外。
  学期初,学校根据新政策组织了本学年的转专业工作,提出转专业申请的共有1029名学生,而转专业成功的学生达739名,转专业申请成功率高达72%。在这转专业成功的739名学生当中,同一录取批次的有707名,而申请跨批次考试的有81名,通过考试成功转入的有32名。今年转专业成功的学生,比去年增加了132名,是西南科技大学历年成功转专业学生人数之最。
  二次选择的理性思考
  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选对了专业自然有利于个人发展,选错了则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转专业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西南科技大学今年推行新的转专业,为学校2013级与2012级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以便尽早找准专业方向,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发展。
  与许多同学竞相转入热门专业不同,计算机学院2013级学生廖锋选择了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转到农学专业。廖锋说:“都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前景很好,但我觉得前景再好,也没有自己的兴趣重要,只有自己感兴趣了,才学得进去。我很高兴能转入农学专业学习,因为我对生态农业很感兴趣,虽然父母现在还不太支持,我一定会努力得到他们的认可。”
  本次转专业不仅使许多2013级学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也为2012级学生提供了一次转向的机会。许多今年报名转专业的2012级学生都表示,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发觉自己的兴趣在其他方面,只是对于能否顺利转入心仪的专业心存疑虑,是学校政策的调整促使自己做出了选择。对于能够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一位同学兴奋地说:“学校今年政策的改变十分‘基于民情’,满足了许多同学的需求。”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
  大学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西南科技大学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成才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其所爱、学其所长。今年学校转专业的门槛放宽,一、二年级所有的学生都具备申请转专业的资格,学校在师资条件充足、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每位学生转专业的需求。
  转专业门槛开放,让绝大部分因为兴趣原因而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因为兴趣不足而学习成绩比较低甚至“挂科”的学生愿望得以实现。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郑祥江老师介绍说:“今年首次实行新政策的转专业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受益最多的主要是那些对原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转专业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但每位同学要对自己的选择保持理性清醒的认识。转入新专业后要学会适应,抓住机会,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
  郑祥江表示,虽然转专业的门槛放宽,但不等于所有学生的转专业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主要就是这三种情况:一是有些热门专业的容纳能力有限,报名转入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以接纳的数量,这样,学院或专业就需要对申请者进行面试选拔,只能从申请者中选出一部分;二是根据专业属性,尤其文理科之间、艺体类专业等,由于专业跨度太大以及国家招生有关政策要求(例如艺体类专业以及特定专业定向培养政策等),不允许有关学生转专业;三是学生本身条件确实不适合转到新专业,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对新专业了解等。
  放宽学生转专业条件限制,给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不仅满足了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北大讲话中深刻阐明了高校在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高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需要积极倡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为广大学生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天地,为他们营造自由发展的空间。据悉,西南科技大学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加强改革攻坚力度,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提高教师站稳讲台的能力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蔚然成风,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学风,从而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其他文献
4月28日,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世杰被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近年来,王世杰教授发扬“拓荒牛”精神,在教育教学和引领学院发展上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人才是关键  “学校办学,办的是人才、办的是声誉、办的是底蕴,最终还是人才水平决定办学质量。只有紧紧牵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创建有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人才孕育环境,落实有强烈指导性和针对性的人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北京市西城区五路通小学,立足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努力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育人需要,符合学校特色发展需要的学校文化体系。  北京市西城区五路通小学于1960年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治学严谨、成绩优秀,教育教学始终保持在西城区较高水平。学
毛建国在2014年3月24日《法制日报》撰文指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目前的高考模式,是所有学生都同一份试卷。可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及学生未来工作去向,都有所不同,而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2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斯特丹大学可能会因其开设的专业而夺人眼球,这项专业即为从事大麻研究。奥科斯特丹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花时间学习和培养大麻的大学。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名学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这所大学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大麻合法化仅限于作为兴奋剂使用。因此学生们也被告知,自己是种植大麻的“农民”而非毒品贩子。一名学生坦言,这里的课程设置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复杂
十一年前,北京市崇文小学迎来了新的主人——白淑兰校长,一位充满智慧与爱心的“校长妈妈”。  初到学校,面对崇文小学这所寄宿学校,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是白淑兰校长到校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寻求适合寄宿学生的教育,她带领全体教师谋划学校发展,最终提出了“以情移情”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崇文小学作为寄宿制学校的以情感教育为中心的办学特色。  “以情移情教育实践的研究”是白
杨曙明在2014年1月14日《齐鲁晚报》撰文指出:近两年,山东省教育部门联合建委、规划等部门,对173所“纸上学校”做了查处,目前已经收回102所并投入使用。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报道的言外之意,就是尚有71所早应投入使用的学校至今仍还在“纸上”,所以就有了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严加打击”的相关提案。  顾名思义,“纸上学校”就是在规划图纸上还没有建成的学校,其成因是某些开发商打着配套建设学校的幌子,擅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问责成为诸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政府和社会希望高等教育以更合理、更负责、更有效的方式利用政府和社會为其提供的各种资源,并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向各利益相关者说明、解释其绩效与责任。问责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治理的一个重要机制,其高等教育进入“问责时代”。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和韩国等国家是世界上较早对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展开学术探究和实践尝试的国家。发展至今,这五国的高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3年第9期刊登李晓燕文章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关注内在目标时,他们更可能满足更高心理需要,并且因此具有“充分发挥机能”的个体的许多特征,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留守儿童的独特成长方式,通过积极引导,将是一笔宝贵的挫折教育财富。关键取决于如何挖掘积极因素,尤其是要挖掘能与逆境相对抗的因素,尽可能地削弱、补偿甚至战胜不良家庭环境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人
在教育部第7督导组的指导下,陕西师范大学深化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安排,强化实践特色,创新载体,多措并举,着力突出“四个注重”,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注重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陕西师范大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教育引导、舆论先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设立了宣传组,并组建了各二级单位信息联络员队伍,构建了覆盖全校的宣传信息网络;开
许多学者把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分为环境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和学科竞争力。毋庸质疑,学科竞争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中的核心。这里所研究的学科竞争力就是以高校的学科作为竞争主体,在争取本学科发展的优势地位上所具有的能力与潜力,包括了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资金与设备投入、学科发展方向、相关学科支撑条件、学科建设与发展环境等,以及这此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作为新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