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目前约有30万中国新移民,他们是中国优秀的专业人才,在媒体、金融、商业、高科技、教育、文化等不同领域为新加坡做出贡献,也分享了新加坡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了新加坡的社会面貌。他们之中的许多人,经常会返回中国,或探亲或经商或工作,成为新中两国之间一座交流的桥梁。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他们经过“新加坡化”的洗礼后,在新加坡学到有效管理、重视法治,以及所享受到的相对自由的信息空间,当他们将这些带回中国时,也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为了吸收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新加坡长期实行吸引外来人才政策,这为中国新移民的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新移民对于选择新加坡作为落脚点,原因不一,但是大多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政府廉洁、任人唯才、社会安定、治安良好、重视法治、生活素质高、信息自由、华人占大多数,以及中西合璧的双语社会,既可学习英文及西方制度,又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
而新移民与老一代移民相比,明显的差别是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具有较强的谋生技能,比较容易成为中产阶级。一些新移民以前在中国就拥有一定的事业基础。新移民在新加坡取得的成就,在很多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
新加坡是国际商贸中心,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趋势中,新加坡要搭乘“顺风车”,其中双赢的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新移民的力量和作用。从事商业活动的中国新移民,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建立了很有价值的联络网。
新加坡人眼中的中国人
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新加坡人对中国新移民的看法,正在由最初的心存傲慢与偏见,逐渐向接受与欣赏转变。
新加坡的媒体对新移民越来越重视,许多报刊都拿出不少版面对此进行报道。《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等华文报章都开设专版,专门报道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等情况,同时推出法律信箱、活动介绍等服务性栏目,以吸引新移民读者。
从事出版工作的李信序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新移民。他认为,新加坡歧视中国新移民的人大致上有两大类:一是无知者,小国寡民心态,对历史和现实根本知之甚少;另一类是对中国、中国人与中华文化有很深的成见与偏见。但是李信序也看到这两类人的改变,他说,随着中国经济对东南亚和新加坡带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对新加坡的重要意义,也带动了新移民在他们心中地位的改变。
刘宏是新移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他提出“跨国华人”概念,指出新移民对移居国和原居国都有贡献。他说,和上个世纪初叶的老一代移民相比,1990年以来的新一代中国移民,已经跳脱了“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这两种情感归属,而是游走在两者之间,试图在民族国家的情感和全球化趋势下取得一种平衡。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刘宏副教授对中国新移民的新观察。
刘宏表示,目前美欧等地的新移民课题已有学者进行研究,而东南亚的新移民研究仍缺乏专论。所以他积极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新移民的多元身份认同课题是他探讨的焦点。他在新近出版的专著《战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嬗变:本土情怀局域网络全球视野》中,专章论述了中国新移民的现状,并提出了“跨国华人”概念。
中国新移民:新加坡给了我空间
张海洁是当今新加坡电视主播红人,来自中国西安,6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已是新加坡公民。对于本身在新加坡发展的成绩,张海洁相当满意,但她多次表示,“我是相当幸运的”,因为有不少学历、资历比她高的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新移民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会面对适应上的问题,甚至受歧视,张海洁也不讳言,刚从中国来到新加坡时,也是蛮辛苦的,“即使在华人地区,也会受气”。新闻科班出身的张海洁,对新闻的专业相当执著。
张海洁对新加坡的工作及生活空间感到满意。她表示,相比起中国大陆,在新加坡能够凭努力、才干而获得应有的回报,令她觉得欣慰。她对中国大陆社会上不少凭关系、背景决定前途的做法不敢苟同。她说,在新加坡,“只要有能力,肯做,就有机会”,不需要看背景、关系,这是在中国大陆至今仍不容易做到的。这其实也应该是数以十万计新加坡中国移民的共同心声。
来自成都的俄语翻译徐冰,移民新加坡10年,成为成功的电台主持人与电视主播。她说,移民就像活水,给社会注入生气,对移民和社会是双赢。“对我而言,新加坡不只是我工作的地方,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她说。她曾在中国兼职做过电台节目,对广播工作有所了解,但却是新加坡真正把她训练成一个成熟的广播人。
为了吸收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新加坡长期实行吸引外来人才政策,这为中国新移民的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新移民对于选择新加坡作为落脚点,原因不一,但是大多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政府廉洁、任人唯才、社会安定、治安良好、重视法治、生活素质高、信息自由、华人占大多数,以及中西合璧的双语社会,既可学习英文及西方制度,又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
而新移民与老一代移民相比,明显的差别是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具有较强的谋生技能,比较容易成为中产阶级。一些新移民以前在中国就拥有一定的事业基础。新移民在新加坡取得的成就,在很多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
新加坡是国际商贸中心,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趋势中,新加坡要搭乘“顺风车”,其中双赢的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新移民的力量和作用。从事商业活动的中国新移民,在中国与新加坡之间建立了很有价值的联络网。
新加坡人眼中的中国人
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新加坡人对中国新移民的看法,正在由最初的心存傲慢与偏见,逐渐向接受与欣赏转变。
新加坡的媒体对新移民越来越重视,许多报刊都拿出不少版面对此进行报道。《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等华文报章都开设专版,专门报道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生活、工作、学习、创业等情况,同时推出法律信箱、活动介绍等服务性栏目,以吸引新移民读者。
从事出版工作的李信序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新移民。他认为,新加坡歧视中国新移民的人大致上有两大类:一是无知者,小国寡民心态,对历史和现实根本知之甚少;另一类是对中国、中国人与中华文化有很深的成见与偏见。但是李信序也看到这两类人的改变,他说,随着中国经济对东南亚和新加坡带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对新加坡的重要意义,也带动了新移民在他们心中地位的改变。
刘宏是新移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他提出“跨国华人”概念,指出新移民对移居国和原居国都有贡献。他说,和上个世纪初叶的老一代移民相比,1990年以来的新一代中国移民,已经跳脱了“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这两种情感归属,而是游走在两者之间,试图在民族国家的情感和全球化趋势下取得一种平衡。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刘宏副教授对中国新移民的新观察。
刘宏表示,目前美欧等地的新移民课题已有学者进行研究,而东南亚的新移民研究仍缺乏专论。所以他积极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新移民的多元身份认同课题是他探讨的焦点。他在新近出版的专著《战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嬗变:本土情怀局域网络全球视野》中,专章论述了中国新移民的现状,并提出了“跨国华人”概念。
中国新移民:新加坡给了我空间
张海洁是当今新加坡电视主播红人,来自中国西安,6年前移民新加坡,如今已是新加坡公民。对于本身在新加坡发展的成绩,张海洁相当满意,但她多次表示,“我是相当幸运的”,因为有不少学历、资历比她高的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新移民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会面对适应上的问题,甚至受歧视,张海洁也不讳言,刚从中国来到新加坡时,也是蛮辛苦的,“即使在华人地区,也会受气”。新闻科班出身的张海洁,对新闻的专业相当执著。
张海洁对新加坡的工作及生活空间感到满意。她表示,相比起中国大陆,在新加坡能够凭努力、才干而获得应有的回报,令她觉得欣慰。她对中国大陆社会上不少凭关系、背景决定前途的做法不敢苟同。她说,在新加坡,“只要有能力,肯做,就有机会”,不需要看背景、关系,这是在中国大陆至今仍不容易做到的。这其实也应该是数以十万计新加坡中国移民的共同心声。
来自成都的俄语翻译徐冰,移民新加坡10年,成为成功的电台主持人与电视主播。她说,移民就像活水,给社会注入生气,对移民和社会是双赢。“对我而言,新加坡不只是我工作的地方,我把这里当成我的家。”她说。她曾在中国兼职做过电台节目,对广播工作有所了解,但却是新加坡真正把她训练成一个成熟的广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