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屹基和他的“东壕赖模式”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去卓资县梨花镇的东壕赖村,天公不作美,正好赶上下雨,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我们一睹这个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区有着名誉度的明星样板村的兴趣。干净整洁的小柏油马路在村里四通八达,站在村口放眼望去,烟雨朦胧中的东壕赖村,有点江南小镇的秀美,小桥、流水、人家,干净整洁的幸福院里,绿色蔬菜一行行、一垄垄,青翠欲滴,长势正旺;脱水蔬菜厂里,车来车往,忙碌的工人们在分拣着特色蔬菜青椒、胡萝卜等;富民庄园里的水上农家乐园正在紧张赶工,争取在旅游旺季鼎盛时期开业,还有垂钓的鱼池也蓄满了水,放满了鱼;村口在建的停车场已经完工,正在做着收尾工作……
  这一切的场景当中,总是少不了一个魁梧,壮实,精神,微微发福的身影,或指导,或喊话,或帮忙,他就是乔屹基,人称“乔大个”,一个有血有肉、典型的北方汉子,憨厚的面容,朴实的话语,让人莫名地有一种亲切感。面对慕名而来的我们,他热情地把我们请进他了的集办公、会客为一体的接待室,满怀深情地为我们讲述起了他和东壕赖之间的点点滴滴……
  苦难童年 造就不屈信念
  27年前,乔屹基9岁,一场无情的病魔夺去了最爱他的父亲,从此,年幼的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饥一顿,饱一顿,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村里的乡亲们虽然自己家也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是看到小屹基和他母亲可怜的生活状况,就东家一碗面,西家一斗米,来接济他们娘俩,他的母亲常常含着感激的泪水对小屹基说:“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乡亲们的恩情。”直到现在,母亲的这句话还萦绕在乔屹基的脑海中。
  出生在1979年的乔屹基,骨子里融汇着70后的勤劳朴实与80后的机敏与韧性。“从16岁不念书以后,我就开始四处奔波,开过油坊、卖过车、倒腾过煤,走南闯北十几年,营生做全了,辛酸苦辣也都尝遍了!”乔屹基感慨地说道。
  由于年少气盛,常年又在外奔波,吃亏上当成了家常便饭,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也时有发生。在他19岁的时候便已经欠下8万元的外债。
  “当时过年不敢回家,怕讨债的追上门来,回家就和‘地下党’一样,后半夜翻墙进家,与家人说会儿话,住上两天都不敢出门。”乔屹基笑言道,“天不亮就得翻墙走,就怕让人认出来。”
  言谈中,乔屹基对自己辛苦的过去,都是面带笑容地回忆。在他看来,这些辛苦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平淡沉稳的语气中透露的是一份自信,年少时的坎坷经历一带而过,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经历了年少的磨难之后,2003年前后,乔屹基开始经营煤炭生意,日渐稳定,事业蒸蒸日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豪”。这时候,乔屹基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清了所有的债务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固定资产已经上千万,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放心不下养育他的小山村。
  “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富!”乔屹基在心里一直默念着。
  就这样,在2009年的时候,乔屹基转卖外地产业回到了村里,决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饮水思源 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领头人就得给村民吃定心丸”,乔屹基说。
  “告别土坯房,住进砖瓦房;告别轱辘井,喝上自来水;告别靠天收,用上滴灌浇;告别囊中羞,种上果菜园;东壕村现在生活真不赖……”卓资县东壕赖村乡亲们自编自演的快板,真切地反映了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后的幸福生活。
  住在二期幸福院的院民刘粉粉,64岁,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多,面对记者一行的到来,除了有点拘谨之外,看得出,她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33平米的标准化住房让她收拾的干净利索,温馨雅致,屋内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设施一应俱全,铝合金大门窗让整个屋子看起来宽敞明亮。当说到她家的收入情况时,刘粉粉掩饰不住的欢喜从嘴角流露出来,她说,家里三个孩子都在呼和浩特成家了,而且都有着非常不错的工作。目前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老伴在村里合作社上班,她给村里大队做饭,加上各种补贴、低保等,她家一年收入在5、6万元左右。她的讲述,让参观的人听得直了眼睛。
  2012年,“按照整村扶贫项目‘产业化移民新村’发展思路,东壕赖14个自然村中的8个村的村民整体搬迁,取得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东壕赖村里规划建设了第一期、第二期幸福院,现在正在建设第三期。“三期工程总共规划了284戶,政府给投资了2000万。前两期建好后,外地来参观的人不少,到第三期动工时,还有外国人来参观了,前段时间我还接待了一个韩国团。”乔屹基说。
  64岁的李恩叶大娘住在第一期幸福院,她告诉我们,村里上了60岁的老人,除了新农合,还有高龄补贴和低保,每人每年有4000块钱的补贴,“政策可好了,这好政策就得有好人来做。我们村有个好书记,可是个好后生,真给人们办好事了!”
  几年前村里人不这样评价乔屹基。在早几年,这里的农民有“三不”:因循守旧不想干、怕担风险不敢干、科技示范不会干,致使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生活仅能解决温饱。上任那年乔屹基29岁,村里不少人反对他,认为他太年轻没经验。对他持怀疑态度,甚至有几名党员去县委组织部反映说:“东壕赖村历任村干部都不行,乔屹基是外村人,年纪轻轻能有多大本事。他能为我们东壕赖村干成事吗?”不信任的眼光,责难的言语,深深地刺痛了乔屹基的心。细细一琢磨,他反而很理解乡亲们的心思。在村民大会上,乔屹基拍着胸口表态:“大家的心情我理解,请给我点时间让我干一把,有党的富民政策,我有信心带领你们增收致富。”
  乔屹基拿定了主意说干就干,要给村里实打实地做点儿营生。乔屹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访老党员、老村干部;前后召集党员、村民会议18次,乔屹基自掏腰包,把自己近些年挣下的辛苦钱,全部投在了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他自筹资金12万元,建成六位一体的多功能“两委”办公场所。几年来,新打机电井16眼、整修旧机井2眼、安装变压器3台、修河坝2460米、扩大水浇地2100亩、人均增加2.6亩;修建通村水泥路18.3公里、通村砂石公路8公里、建沼气池76座。修建6600平方米的健身、娱乐广场;还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题。之后对村里的水利配套、土地整理、道路规划、生态保护、作物栽培,弱势群体救助、贫困学生入学、村容村貌整治等一系列农牧业基础设施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了全方位定位和整体规划,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设施农业是出路”的发展目标。   “跟着乔书记好啊!”一位姚姓村民说道。据老姚介绍,他是从外村慕名而来到东壕赖村,目前在东壕赖村看管大棚。“以前生活困难,温饱都很难解决,现在不仅吃穿好了,每年还能攒些钱,在乔书记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好!”老姚朴实的话语代表了全村人的心声。
  踏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精神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乔屹基先后被卓资县委评为“优秀党员”,被乌兰察布市团委授予“十大创业青年”称号,被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授予“乌兰察布市新农村新牧区双文明建设带头人”、“全市劳动模范”称号,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劳动模范”称号。他所在的村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脱贫致富 产业支撑是关键
  乔屹基说:“公共服务覆盖,没有产业支撑不会长久。”
  2008年,为了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束缚,卓资县委、县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2009年2月,乔屹基率先注册成立了“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入社农户101户,入股资金106.25万元,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22亩,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4800元,比传统农业种植的豆类亩增效几十倍。
  2010年,东壕赖村大力拓展大棚蔬菜种植,新建大棚300亩、温室32亩;配套机电井3眼、安装膜下滴灌400亩。为降低大棚蔬菜经营投资风险、拓展市场营销份额,延伸设施农业产业链,他们先后投资240万元,新建了集清洗、切菜、包装为一体流水生产线的蔬菜脱水厂,使“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蔬菜从“提篮小卖”到“盛装远嫁”,加长了走出去的“腿”,提升了产品品位。大棚蔬菜种植园区内,浓浓绿叶瓜果竞秀;脱水厂区里,购货运货的车辆排成长龙。2011年,这个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入社农户167户、股金470万元,土地发展到1082畝,相继成功培育出脱水蔬菜、大棚滴灌马铃薯、大棚青椒三大特色产业,合作社注册的“乔大个”系列商标,得到国家有机商品认证。2012年,东壕赖村推行“合作社建园,支部管理,村民经营”的模式,自筹资金新建了占地85亩集水中养鱼、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观光园”。
  菜篮子工程让昔日荒凉的东壕赖村绿起来,设施农业让东壕赖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乔屹基又领着大伙修建通村沙石路8公里,硬化通村公路2.1公里,完成了东壕赖村至县城村级道路建设;修建起集“两委办公、科技培训、文化娱乐、书报阅览、远程教育、合作医疗为一体、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多功能场所。在此基础上,东壕赖村党支部又开始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他们组建归属“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股份制形式的工程队,工程队购置了18台大型工程机械,由他们承建的梨花镇建在东壕赖村的“互助幸福院”工程、15公里硬化通村水泥路工程,不仅通过质量合格验收,而且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工程队的组建,切实解决了村公益事业资金短缺、“一事一议”项目村级筹资筹劳资金不足的问题,赢得了上级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这些,乔屹基又去北京引进了一项新能源项目,与一家太阳能企业合作,村里为该企业提供场地、引进投资,在镇上进行产品组装,不仅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税收。
  谈起未来的发展规划,乔屹基憧憬地说:“今年自治区党委提出了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这为我们合作社‘提规提质’提供了必要条件,现如今我们看到乡村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所以准备利用村里现有资源条件,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垂钓娱乐、休闲度假、农家体验、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庄,借‘8337’的东风,让村民们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再迈一大步。”据了解,该项目工程中的蔬菜园和果树园已经成型,农庄客栈即将完工,人工湖马上也要投入使用。”谈到下一步的发展,乔屹基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令旁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自信神情。
  支部+产业 东壕赖模式效应
  几年前,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还是一个山旮旯里的穷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而这些变化都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乔屹基带来的。
  东壕赖村距离县城仅17公里,常住人口270多户,全村共有耕地3400多亩,之前一直靠种植马铃薯、小麦及杂粮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09年3月,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乔屹基以资金、土地和大棚入股的方式,牵头建起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合作社秉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经营理念,通过确立‘双管树旗帜,党员带社员’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带头推广生产新技术、带头帮助农民致富的三带头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积极利用合作社从购种、施肥到产品采购、销售一条线的优势,努力把村民从一家一户谋生活的小舞台推向共同致富的新天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乔屹基对记者说。
  如今,在乔屹基的带领下,以合作社管理、股份制运作的形式,组建的由51人入股参与的工程队,2年收入2350万元,实现利润520万元,务工人员工资及股份分红年收入9万元。据介绍,近年来,凡是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人均增收5000余元。每个农户在合作社平均年收入8860元,每个妇女劳力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6400——9000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3元,比5年前2890元增长了2.9倍,年均递增31%。
  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索与借鉴。在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过去两年,贫困人口虽然又减少40.8万人,但仍有157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既要“转”,又要“赶”。自治区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如期实现同步小康,扶贫开发是关键。如何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与一个好的带头人。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广大残疾人和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要求,搭建健全人与聋哑人沟通的桥梁,营造无障碍交流的沟通氛围92014年3月13日下午1点30分,黑龙江省图书馆举办了首期《中国手语
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畜禽产品有比较好的价格优势,但受到疫病防制,动物性食品安全卫生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量仅占到生产总量的1%,
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进口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水生动物及其产品国
山东费县是沂蒙山区的一个农业大县,面积1 903.7平方公里,总人口98万人,18个乡镇,1 052个行政村,现有监督员7人,检疫员99人,依据<山东省动物产地检疫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根
我市于2001年8月建成-座日屠宰量1500头的机械化生猪定点屠宰场,为我市推行"放心肉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站自2001年10月起对我市新宰猪肉批次、批量进行了新鲜度检测及肉
本研究以四川盆地西缘茶区漂洗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浸提试验探讨尿素(N)、磷酸二氢钙(P)、硫酸钾(K)和邻苯二酚(Phy)对其硅、铝、铁的活化效应(以浸提液硅、铝、铁的浓度表征),结果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级动物检疫实验室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工作环境改善了,仪器设备增加了.如今国家级实验室与发达国家相比已差别不大,省市级实验
目前,世界上畜牧业的生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序越来越高,使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越来越重要,大量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动物产品的兽药残留,随着
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因其波动性、随机性和反调峰性,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研究发现:电网的等效功角可以衡量不同负荷水平下电网的整体静态功角安全裕度,等效功
作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根本问题,性质研究的内涵与外延足以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的全部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就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本身。该文力图全面综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