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仅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还会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成为拓展思维和技术的平台,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是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其中的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本文从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缺失现状及必要性入手,分析得出语文教育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现状;策略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缺失现状
中学学生将来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因此中学教育对专业课非常看重,而忽视了语文、政治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底子薄弱的问题。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文化课底子差,想要进一步深造自身能力时,并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自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
此外,在对中学学校的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读书,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更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人,成为一种文化教育,体现人文化趋势。目前的家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生存的能力等。而且中学学生又是个特殊人群,他们是高考考不上,复读又无望,家长宠爱而社会忽视的人群,在他们很多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
二、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重要性
(一)语文教育教育实现人文精神教育是《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由于语文教学如何发展,人文素养教学何去何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做出严格的要求,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语文教学的人文趋向特别重视孝,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印象,形成民族高尚的审美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
三、语文教育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一)进行课程改革,重新组编教材
现在的教材过于传统,好多年一直使用一套教材,因此我们在研究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发展的同时,应考虑语文教材的发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化和审美化相结合,以便于人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现有的教材中过分的重视语言训练,应加入较多的人文教育内容,这可参考传统的美德素材,如《孝经》“四书五经”等。“四书五经”等名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都讲透,但可以利用文言文进行外延,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及我国古代人的人文精髓。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一直是中国人非常崇拜的并身体力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强化课堂组织技能,正确理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指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学,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完成传播人类文化,促进人类进步的任务。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二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由于中学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加上语文不是专业课以及学生不爱听课,因而对语文有所忽视。所以,应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课堂的组织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1.调整师生角色,增加课堂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应该调整师生角色以增加课堂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纯的管理者形象,从爱的角度出发,爱岗敬业,获得学生爱的理解。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充满关爱。话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信息,同样的信息,内涵越高,价值越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尊敬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内容,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此外,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详略得当,抓住教学重点,不能一味照搬教参,应多讲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有有高学生之处,学生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善于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尽量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主宰者和权威者的形象。
2.实施审美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情感
2.1理论联系实际,用真诚来启发学生的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教师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仅重视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及时知道和纠正,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想。
2.2挖掘情感因素,以共鸣来引发学生内心的美感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美感和德育进行教育的,因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本中有很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题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艺术情怀,引导学生从理性的思维融合到具体的情境中,情境交融,以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
2.3改善作文教学,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人格,因为学生会把关注的所有景象融于写作中,因而不容忽视。改善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堂知识外延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孟子》、《红楼梦》、《三字经》等名著来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群众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生命起航,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四、结语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加强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从而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新民.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职教管理,2010(09):154
[2]朱建玲.浅析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2)
[3]潘蓓.浅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周力雁(1971—),女,河南濮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阅读教学及唐宋诗词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主义;现状;策略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主义缺失现状
中学学生将来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因此中学教育对专业课非常看重,而忽视了语文、政治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底子薄弱的问题。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文化课底子差,想要进一步深造自身能力时,并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自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
此外,在对中学学校的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读书,掌握基础文化知识,更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人,成为一种文化教育,体现人文化趋势。目前的家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生存的能力等。而且中学学生又是个特殊人群,他们是高考考不上,复读又无望,家长宠爱而社会忽视的人群,在他们很多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
二、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重要性
(一)语文教育教育实现人文精神教育是《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由于语文教学如何发展,人文素养教学何去何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做出严格的要求,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有利于传承中国的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语文教学的人文趋向特别重视孝,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印象,形成民族高尚的审美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
三、语文教育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一)进行课程改革,重新组编教材
现在的教材过于传统,好多年一直使用一套教材,因此我们在研究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发展的同时,应考虑语文教材的发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化和审美化相结合,以便于人文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现有的教材中过分的重视语言训练,应加入较多的人文教育内容,这可参考传统的美德素材,如《孝经》“四书五经”等。“四书五经”等名著虽然不能在课堂上都讲透,但可以利用文言文进行外延,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及我国古代人的人文精髓。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一直是中国人非常崇拜的并身体力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强化课堂组织技能,正确理解“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指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学,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完成传播人类文化,促进人类进步的任务。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二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由于中学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加上语文不是专业课以及学生不爱听课,因而对语文有所忽视。所以,应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书育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课堂的组织技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1.调整师生角色,增加课堂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应该调整师生角色以增加课堂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纯的管理者形象,从爱的角度出发,爱岗敬业,获得学生爱的理解。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充满关爱。话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信息,同样的信息,内涵越高,价值越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热爱、尊敬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内容,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此外,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进行课堂设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详略得当,抓住教学重点,不能一味照搬教参,应多讲一下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有有高学生之处,学生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善于创造情境、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尽量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主宰者和权威者的形象。
2.实施审美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情感
2.1理论联系实际,用真诚来启发学生的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教师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仅重视学生的课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及时知道和纠正,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想。
2.2挖掘情感因素,以共鸣来引发学生内心的美感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美感和德育进行教育的,因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本中有很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题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艺术情怀,引导学生从理性的思维融合到具体的情境中,情境交融,以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
2.3改善作文教学,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人格,因为学生会把关注的所有景象融于写作中,因而不容忽视。改善作文教学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堂知识外延的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孟子》、《红楼梦》、《三字经》等名著来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群众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生命起航,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四、结语
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加强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从而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新民.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职教管理,2010(09):154
[2]朱建玲.浅析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2)
[3]潘蓓.浅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周力雁(1971—),女,河南濮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阅读教学及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