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研究我院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价值。结果通过统计CT资料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得出:轻度昏迷患者1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19例。从部位出血角度分析得出,28例患者均出现脑压弥漫性升高,四脑室均受压力萎缩,具体出血部位总结如下:脑干小出血5例,脑室出血3例,脑白灰介质基底节等出血16例,胼胝体出血4例。结论通过早期CT检查可以较早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对预后做出正确评估,对于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CT检查;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76-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脑白质,脑灰质及中线结构发生撕裂性损伤,间接导致相关神经轴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实质损伤。由于其病变多呈弥漫性,所以大部分病例可见多处脑出血,且脑干和胼胝体病理改变相同,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1]。且该病患者多有昏迷史,预后效果极差,导致患者残疾及植物性生存甚至死亡。如今该病早期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笔者通过对2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T扫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及预后的相关性,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及CT片。其中28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35岁。具体致伤原因:车祸损伤14例,高处跌落损伤8例,打击伤6例。受伤部位具体为:单纯性脑灰白质交界处损伤2例,并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5例,基底节出血1例,脑积水2例,脑干损伤5例。患者均在伤后及时进行CT检查,检查期间无中间清醒期,CT型号为GE公司的单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扫描时间为2s,扫描层数20层。
12CT检查方法我院通过采用型号为GE公司出产的单螺旋CT机进行扫描,具体扫描参数为: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扫描电压为120kv。CT窗口设置为:窗宽为100,窗位为45,矩阵采用512×512。扫描层数为20层。
1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有:一、有外伤史;二、受外力损伤后立刻出现昏迷;三、瞳孔、眼球等发生性质改变;四、CT检查可以有接近脑中线处的白质有弥漫性的高密度影;四、通过MRI检查可以见颅内多处发生出血性改变,以致颅内压升高;五、颅内压异常性升高与临床表现呈不一致性;六、CT检查显示无颅内损失但临床表现严重[2]。
14临床相关指数评价一、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3至8分者16例;9至12分占12例。二、昏迷时间长短:<3h者2例;>3h且<24h者6例;>24h者20例。三、瞳孔大小改变位置不同:单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呈针尖样改变6例,其余患者瞳孔无改变。四、生命体征共有23例发生改变,具体如下:发烧,脉搏细弱,呼吸减弱等[3]。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CT对患者出血灶的诊断检查,很好地发现轻度损伤患者出血灶平均个数在6个共8例,中度损失患者出血灶平均在10个共10例,重度患者的出血灶平均在15个共10例。通过出血灶的个数及相应临床表现发现,出血灶多,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的预后要差,见表1。
3讨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如今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损伤在脑白灰交界处,胼胝体,脑干等处,其主要表现为撕裂性损伤,可以导致脑内弥漫性出血,并发颅内压增高等病症,患者颅内压升高后患者预后极差,且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5]。
CT作为最常用的影像诊断工具,通过以往资料可以了解,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图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CT片呈颅内压升高性改变,及四个脑室受压萎缩;二、脑灰白介质间可见多个高密度影像。三、胼胝体,基底节,脑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灶存在,直径小于2cm。四、并发其他颅内损失影像特点。虽然CT对直接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有其局限性,但其能够显示出颅内弥漫性高压及脑室脑池的改变,极具其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CT作为影像诊断工具也可以发现患者颅内微小的出血病灶,诊断出患者弥漫性脑压增高情况,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本次研究表明,通过CT发现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例数达到23例,确诊率达到821%。其中通过出血灶的多少可以诊断出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通过CT可以评估所有患者的严重程度,评估效率达100%,本次研究共发现轻度损伤8例,中度损伤10例,重度损伤10例,很好地评估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如今社会车辆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率,及早地发现并治疗,是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的重要手段,CT检查可以缩短检查时间且对脑外伤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对颅骨骨折等显影明显,可以很好地确定颅内出血灶的个数,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价[6]。综上所述CT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且其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极佳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洪涛,尹勇,苗雨露,等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1):1094-1095,1099
[2]程锋,侯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及SWI诊断价值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3]Megumi Ueda,Kenji Nakamori,Kaori Shiratori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ssessment and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as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at third molar surgery[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2,70(3):514-520
[4]陈亚东,王丰,孙孟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9,31(1):70-72
[5]严圣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的表现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2,9(4):53-54
[6]田转明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30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CT检查;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4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76-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脑白质,脑灰质及中线结构发生撕裂性损伤,间接导致相关神经轴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实质损伤。由于其病变多呈弥漫性,所以大部分病例可见多处脑出血,且脑干和胼胝体病理改变相同,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1]。且该病患者多有昏迷史,预后效果极差,导致患者残疾及植物性生存甚至死亡。如今该病早期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笔者通过对2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T扫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及预后的相关性,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完整的病例资料及CT片。其中28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35岁。具体致伤原因:车祸损伤14例,高处跌落损伤8例,打击伤6例。受伤部位具体为:单纯性脑灰白质交界处损伤2例,并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5例,基底节出血1例,脑积水2例,脑干损伤5例。患者均在伤后及时进行CT检查,检查期间无中间清醒期,CT型号为GE公司的单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扫描时间为2s,扫描层数20层。
12CT检查方法我院通过采用型号为GE公司出产的单螺旋CT机进行扫描,具体扫描参数为: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扫描电压为120kv。CT窗口设置为:窗宽为100,窗位为45,矩阵采用512×512。扫描层数为20层。
1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有:一、有外伤史;二、受外力损伤后立刻出现昏迷;三、瞳孔、眼球等发生性质改变;四、CT检查可以有接近脑中线处的白质有弥漫性的高密度影;四、通过MRI检查可以见颅内多处发生出血性改变,以致颅内压升高;五、颅内压异常性升高与临床表现呈不一致性;六、CT检查显示无颅内损失但临床表现严重[2]。
14临床相关指数评价一、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为3至8分者16例;9至12分占12例。二、昏迷时间长短:<3h者2例;>3h且<24h者6例;>24h者20例。三、瞳孔大小改变位置不同:单侧瞳孔散大8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呈针尖样改变6例,其余患者瞳孔无改变。四、生命体征共有23例发生改变,具体如下:发烧,脉搏细弱,呼吸减弱等[3]。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CT对患者出血灶的诊断检查,很好地发现轻度损伤患者出血灶平均个数在6个共8例,中度损失患者出血灶平均在10个共10例,重度患者的出血灶平均在15个共10例。通过出血灶的个数及相应临床表现发现,出血灶多,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的预后要差,见表1。
3讨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如今神经外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损伤在脑白灰交界处,胼胝体,脑干等处,其主要表现为撕裂性损伤,可以导致脑内弥漫性出血,并发颅内压增高等病症,患者颅内压升高后患者预后极差,且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4-5]。
CT作为最常用的影像诊断工具,通过以往资料可以了解,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图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CT片呈颅内压升高性改变,及四个脑室受压萎缩;二、脑灰白介质间可见多个高密度影像。三、胼胝体,基底节,脑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灶存在,直径小于2cm。四、并发其他颅内损失影像特点。虽然CT对直接显示弥漫性轴索损伤有其局限性,但其能够显示出颅内弥漫性高压及脑室脑池的改变,极具其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CT作为影像诊断工具也可以发现患者颅内微小的出血病灶,诊断出患者弥漫性脑压增高情况,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本次研究表明,通过CT发现的弥漫性轴索损伤例数达到23例,确诊率达到821%。其中通过出血灶的多少可以诊断出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通过CT可以评估所有患者的严重程度,评估效率达100%,本次研究共发现轻度损伤8例,中度损伤10例,重度损伤10例,很好地评估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如今社会车辆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率,及早地发现并治疗,是为患者争取生存机会的重要手段,CT检查可以缩短检查时间且对脑外伤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对颅骨骨折等显影明显,可以很好地确定颅内出血灶的个数,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正确的评价[6]。综上所述CT对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且其对于患者的预后判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极佳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白洪涛,尹勇,苗雨露,等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1):1094-1095,1099
[2]程锋,侯卓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及SWI诊断价值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3]Megumi Ueda,Kenji Nakamori,Kaori Shiratori 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ssessment and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canal as risk factors for injury of th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at third molar surgery[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2,70(3):514-520
[4]陈亚东,王丰,孙孟坊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9,31(1):70-72
[5]严圣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的表现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2,9(4):53-54
[6]田转明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30